-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鄉村振興戰略:理論與實踐:theory and practice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72419
- 條形碼:9787509672419 ; 978-7-5096-724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鄉村振興戰略:理論與實踐:theory and practice 本書特色
從關注農民工生計問題到系統探索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供給,進而投入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現狀調查與路徑探尋。鄉村振興作為“三農”問題的總抓手,是新時代破解“三農”難題的基本遵循和系統方略。 本書是作者長期從事“三農”問題研究的成果之一,借此書的出版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貢獻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
鄉村振興戰略:理論與實踐:theory and practice 內容簡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無論是對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對于實現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都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鄉村振興戰略:理論與實踐》共十部分,**部分為緒論,第二部分介紹了鄉村振興問題的提出與戰略意義,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梳理了鄉村振興的理論依據與鄉村振興的基本內容與戰略特性,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介紹了國外鄉村振興的案例及其鄉村振興的路徑選擇,第七部分、第八部分、第九部分和第十部分分別從鄉村治理、小農戶發展、綠色發展、鄉村文化四個方面闡述鄉村振興建議。
鄉村振興戰略:理論與實踐:theory and practice 目錄
**章 問題的提出與戰略意義
**節 時代背景
第二節 歷史選擇
一、農村改革的歷程、經驗和貢獻
二、農村改革的困境與制度創新
三、“三農”思想的歷史沿襲
第三節 戰略意義
一、新時代“三農”問題的根本抓手
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
三、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有力推手
四、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保障
五、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的新引擎
第二章 理論淵源與實踐邏輯
**節 理論淵源
一、中國鄉村振興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二、國際鄉村振興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三、鄉村振興戰略產生的理論淵源
第二節 實踐邏輯
一、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歷史與現實基礎
二、中國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
三、鄉村振興的現實邏輯
四、國際鄉村振興運動的實踐及其啟示
第三章 基本內容與戰略特性
**節 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內容
一、鄉村振興的基本內涵
二、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思想
三、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
四、基本原則
五、總體要求
第二節 戰略特性
一、鄉村振興戰略具有系統性和全面性
二、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長期性和連續性
三、鄉村振興戰略具有融合性和全局性
四、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創新性和突破性
五、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差異性和特殊性
第三節 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把握的關系
一、鄉村與城市的關系
二、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三、發展與保護的關系
四、當前與長遠的關系
五、重點與一般的關系
六、內因與外因的關系
七、試點與推廣的關系
第四章 國外鄉村振興案例與經驗借鑒
**節 國外鄉村振興運動的典型案例
一、德國的土地整理與鄉村更新
二、日本的造村運動與“一村一品”
三、瑞典以社會資本助推鄉村振興
四、韓國以“新村運動”推動鄉村振興
第二節 國外鄉村振興運動的評述
一、注重政府主導作用的發揮
二、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
三、重視鄉村治理的法治化
……
第五章 創新模式與路徑選擇
第六章 鄉村治理與鄉村振興
第七章 小農戶發展與鄉村振興
第八章 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
第九章 鄉村文化與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后記
鄉村振興戰略:理論與實踐:theory and practice 節選
《鄉村振興戰略:理論與實踐》: (二)中國共產黨歷屆領導集體的鄉村發展思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歷屆中央領導集體把握基本國情,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農村發展理論,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鄉村發展思想。 (1)毛澤東鄉村發展思想。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我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鄉村發展思想。毛澤東認識到農業生產是經濟建設的基石,認為破解小農經濟局限性的方法是集體化,途徑是成立不同發展水平的合作社。他指出:“個體生產,農民難以增收,改善這種狀況的途徑就是經過合作社,走集體化道路。”為追求農業集體化的高級形式,毛澤東提出實行人民公社制,以集體化農業生產推動農村生產力的發展。重視農業技術改革,認為農業的根本出路是實現農業機械化。毛澤東認為“城市太小,鄉村太大,鄉村多數產品可以自給自足,城市雖帶有領導性質,但無法統治農村”。農村成了中國革命的主陣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的主要任務是國強民富,毛澤東要求“城鄉兼顧,工人和農民,工業和農業緊密聯系起來”。但事實上農村長期處于從屬地位,目的僅是滿足國家工業化的原始積累。毛澤東認識到農民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1926年在《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中,毛澤東指出:“農民問題乃是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問題不在現在的革命中得到相當的解決,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毛澤東重視農民教育問題,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 (2)鄧小平鄉村發展思想。鄧小平在繼承和創新的基礎上開拓了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鄉村發展理論。鄧小平從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高度看待農業發展問題,認為農業現代化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關鍵,促進農業現代化是工業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將工業支援農業落實到具體的政策中。闡明農業發展的動力源,強調,“農業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學”。提出“兩個飛躍”的理論,**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第二個飛躍是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壯大集體經濟。鄧小平認識到農村穩定是國家穩定的基礎,要求工農業和城鄉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形成了建設小城鎮促進農村發展的思想。肯定農民的創新精神,指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發明創造權歸農民。注重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認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經濟發展后勁與勞動者的素質密切相關,主張“用科技知識教育農民,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3)江澤民鄉村發展思想。江澤民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現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發展理論進一步發展。江澤民從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角度論述農業基礎地位。強調“三農”問題是重大的經濟和政治問題,關系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穩步推進,關系著國家的長治久安。支持鄉村產業融合發展。認識到農業產業化經營不侵犯農民的財產權益,不動搖家庭經營的基礎,還能“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和市場化程度”,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帶動國民經濟持續發展。通過立法確保農民的經濟利益不受損害。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對涉農收費、罰款等事項做出明確的法律規定,切實保護農民的經濟利益。 (4)胡錦濤鄉村發展思想。胡錦濤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出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發展思想進一步深化。“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即在工業化初始階段,農業支持工業,為工業提供積累;當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實現工農、城鄉協調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把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作為加快農村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著力點”。規劃了農村發展的基本目標:2020年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出臺諸如實施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補貼,擴大農機補貼等惠民政策。注重培育新型農民,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民務工技能培訓,增強農民種田和就業創業能力,發揮農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
鄉村振興戰略:理論與實踐:theory and practice 作者簡介
杜茂華,男,1962年9月生,四川南部縣人。管理學教授,現任長江師范學院財經學院副院長。主要擔任課程:管理學、發展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等。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村社會保障、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問題。主持教育部社科規劃、重慶市社科規劃、重慶市軟科學、重慶市教育規劃等省部級項目8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4部,主編、參編教材5部。 陳莉,女,1962年生,重慶石柱人,副教授。主要擔任課程:管理學、商務禮儀、公共關系學等。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村問題及鄉村振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