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一片初心能對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615881
- 條形碼:9787547615881 ; 978-7-5476-158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一片初心能對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嚴家顯是我國近現代歷史上著名的昆蟲學家、教育家。他出身書香門第,家世顯赫,接受的是完整的新式教育。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他放棄有前途的法律而轉學昆蟲,跟隨了本心志愿,又為此遠渡重洋,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深造。博士畢業回國后,正值抗戰,輾轉國立武漢大學、廣西大學,*后在福建黃歷創建省立福建農學院。篳路藍縷,櫛風沐雨,為中國農教事業奠定了基礎。本書是著名傳記作家鐘兆云又一力作,他以作家的眼光、史家的筆觸,生動勾勒了嚴家顯不平凡的一生。
一片初心能對月 內容簡介
這是靠前首部詳盡的嚴家顯傳記,嚴家顯是中國現代教育家、昆蟲學家。1937年抗戰爆發后,已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的他毅然回國,立志農業救國、教育報國,先后擔任武漢大學、廣西大學、復旦大學等多所名校教授,創辦福建省立農學院(福建農林大學前身),參加過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系科的創建。抗美援朝受命調查美國“細菌戰”前夕因積勞成疾,英年早逝。他短暫的一生因不變的愛國初心而光輝,他的英名因篤定的教育事業而流傳。本書以詳實的資料為基礎,再現了嚴家顯具有傳奇性的一生,是一部全面、深刻又不失獨特見解的著作。
一片初心能對月 目錄
**章 詩禮簪纓之族 / 7
木瀆嚴氏,吳門望族 / 8
從端園到羨園 / 12
木瀆首富的家業 / 18
求學桃塢 / 25
前緣舊事 / 32
轉入金陵大學昆蟲系 / 36
富家公子勤工儉學 / 45
第二章 燕園春秋,發酵愛國種子 / 53
第三所教會大學不一般 / 54
九一八抗日救亡 / 59
**只由中國人命名的“天牛” / 65
第二把金鑰匙 / 69
第三章 追風之馬,長嘯海外 / 73
解父憂,明斷賬本迷案 / 74
騏驥志千里,豈甘伏槽櫪 / 81
逐夢明尼蘇達大學 / 84
為中國申辯,我不是“傅滿洲” / 90
科研使命,劫后余生 / 97
中國博士勇赴國難 / 100 第四章 從珞珈山到廣西“農都” / 105
武漢大學的年輕教授 / 106
無心插柳結良緣 / 112
南國有佳人 / 117
共尋愛的“蝸牛” / 121
珞珈山緣定終生 / 128
廣西歲月,聚焦沙塘 / 134
在大后方營建“中國農都” / 140
來自福建的召喚 / 146
第五章 黃歷之戀 / 151
不辭辛苦入閩來 / 152
來自省主席和教育廳長的期待 / 157
翻開“黃歷”這一頁 / 167
辦學“貪心有余” / 173
補上開學典禮 / 181
農業教育史上的一次壯舉 / 183
三位一體:研究、教學、推廣 / 190
那些年,那些在黃歷的學者 / 197
春風化雨時 / 199
“文事”“武行”盡展農學院風采 / 203
因材施教,女生風景 / 212
不因人廢言,呼吁為農減賦稅 / 215
迎來帶愛遠行的“蝸牛” / 219
第六章 樂育之志 / 229
芳心一片許桃源 / 230
志存高遠,“推重車上峻坡” / 236
雪中送炭的“嚴子絢先生獎學金” / 243
“夫學校猶家庭也” / 247
為福建農業教育打開天地 / 252 喜得明珠 / 258
穿梭抗戰進步文化 / 263
來自陪都重慶的聘書 / 274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 282
第七章 詩與遠方 / 287
旦復旦兮,日月光華 / 288
院長“炎(嚴)帝” / 293
校事家事碎影 / 298
在復旦校長章益和英國科學巨子李約瑟之間 / 303
復旦返滬前后 / 308
故園情難忘 / 315
對國民黨當局失望中仍堅持教育報國 / 320
動蕩時仍不愿離開祖國 / 325
廬山村照進新陽光 / 333
服務和“應急” / 337
光陰深處有絢爛 / 344
壯志未酬,讓摯友和胞弟代行出征 / 353
*是離別傷心時 / 361
第八章 余音繚繞 / 369
長夜漫漫,不思量,自難忘 / 370
桃李有熟紅兩岸 / 384
跨越臺灣海峽的師生深情 / 391
不負家國不負卿 / 403
永遠的嚴院長 / 411
附錄 嚴家顯王祖壽生平年表 / 419
一片初心能對月 節選
木瀆嚴氏,吳門望族諺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帶些夸張地將蘇州、杭州的美表露出來,引人向往.過去,文人雅士對蘇杭曾有過太多的駐足凝立:水光瀲滟,山色空蒙;煙柳畫橋,風簾翠幕;月落烏啼,江楓漁火;百頃風潭,十里荷香????每一處隱隱現現的景,都遺留下深深淺淺的夢,流淌著熠熠滉滉的情愫,片片飛入真純的心扉間. 在千年的印象傳承中,相距上百千米的蘇杭糾纏不清,其實同在一片蒼茫大地,爭也不需爭,二者同屬江南名區,幾臻完美.江南好,所以憶江南.中國歷史上,江南才子輩出,舉不勝舉,如婦孺皆知的“江南四大才子”.其實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禎卿這四才子,均出自蘇州,史上也有“吳門四才子”之稱.蘇州別稱吳,乃春秋吳國故地.但世人更喜稱四才子為偌大“江南”所有,而非窄窄“吳門”.江南不僅有“才”,“財”氣也旺得過人,柳永稱“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元末明初富可敵國的沈萬三發家于江南,層層疊疊的金銀連著喜怒哀樂,源源不斷地匯流成河,渲染在周莊的欸乃聲里,沉浸在史冊的韻轍中.江南曾是厚實財富的象征. 江南不好作區別,但白居易到底對蘇杭做了客觀的評價.他在領略了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氣息后,沸騰的血液緩緩寧靜了下來,悠悠贊頌道:“杭土麗且康,蘇民富而庶.”相比其他一些常年干旱之地,蘇州是魚米之鄉,人們至少很難有機會體驗到饑餓,看到餓殍遍野的慘狀.在溫飽基本解決的情況下,“民富而庶”,應該是不難實現的.蘇州很大,內有轄區很多.清代褚人獲在其所著«堅瓠集»中,載有“吳評”一則:“吾蘇轄一州七縣,舊時評語曰:‘金太倉、銀嘉定、銅常熟、鐵崇明、豆腐吳江、叫化昆山、紙長洲、空心吳縣’.言金銀富厚,銅臭,鐵剛,豆腐淡,叫化齷齪,紙薄,空心虛偽也.”這段評語,反映的其實是當時蘇州一州七縣官缺厚薄不一之狀,當然也從側面反映出蘇州七縣的經濟發展水平. 那是蘇州某一個時期的社會狀況,今天的我們,若要去比較哪個縣*富有,可就俗套了.這里要談的是既有“麗”,又有“富”,還有“文”的木瀆古鎮.那是我們的主人公嚴家顯的誕生地. 1906 年 8 月 26 日(丙午年七月初七),朝野都在冷眼旁觀清廷如何嚷嚷施行憲政、維持舊秩序時,木瀆西街遠近聞名的嚴家大院迎來了新生命:一名嬰兒帶著響亮的啼哭降臨世間了. 趁著嚴氏這個第十八世孫連聲啼哭,嚴家老少奔走相告時,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古樸幽靜的木瀆和這個有來由的嚴家以及他們不一般的院子.木瀆位于蘇州城西、太湖之濱,香溪、胥江二道吳越名水穿鎮而過,居民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其“麗”在于“秀絕冠江南”,時謂“姑蘇繁華圖一半在木瀆”;其“富”在于有不少出類拔萃的“**”,如“吳中**鎮”、中國歷史上“**座山頂皇家花園”———館娃宮,以及“紅楓、清泉、怪石”三絕;其“文”在于它的文明與蘇州城同齡,有 2500 多年歷史,甚而有“先有木瀆后有蘇州城”之說,擁有濃厚的人文氣息,有私家園林十余處,享“園林之鎮”美譽.如是獨特格局,江南諸多古鎮也稍遜風騷. 木瀆并不是一個很大的古鎮,許多人聽說過嚴家花園、虹飲山房、靈巖山館娃宮、天平山的大名,卻不知它們都在蘇州木瀆.木瀆之名源來有自.據說春秋末年,吳王夫差得了美人西施之后,備為珍視,為了取悅她,曾在靈巖山頂建造館娃宮,增筑姑蘇臺,三年聚材,五年乃成.古代運輸木材不似今天這般方便,沒有大型的車與船,運輸它們靠的只能是天然的河流,綜合利用季節與天氣因素,找個黃道吉日,將笨重的木材一一投入江河,讓它們順流而下,到了預期的日子再到預定的地點將之撈起.據說,當年木材源源而至,竟然堵塞住了山下的河瀆,一時造出了“積木塞瀆”的盛況,居于碼頭要塞的這個城鎮由此得名木瀆.后來,木瀆便成為蘇州通往太湖水運*重要的門戶,明清兩朝*是忙碌,真可謂繁華盛極. 就居家而論,木瀆頗為舒適宜人.史載清代乾隆皇帝“艷羨江南,乘興南游”六次,每次都不錯過木瀆,可謂一樁美談.鎮上老街縱橫,干凈整潔,山塘古街、下沙塘、古松街、中市街歷經滄桑,往日煙云卻未涼涼流逝,依然令人醺然沉醉,車水馬龍在此也不稍嫌喧嚷,實為今人訪古的好去處.在這里,隨處可見風月之美、花木之勝、小橋之巧、流水之婉、百姓之悠.人在街上行走之時,亦是品談風雅之時. 步入山塘古街,從“虹橋晚照”的方向直走一段,有西街與之交錯.從西街108 號,沿青石板慢慢往下走,可尋到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屋,此乃嚴家老宅.老宅年久失修,后又借予某公司開辟為古文物展覽場所,再后來該場所搬遷,遺留下來的各式雜物凌亂無序,但我們透過重重塵埃,依然可以瞥見宅子當年的輝煌.老宅是江南典型的灰瓦白墻,遠遠便可望見一道古樸精致的正門,由花崗巖砌建,上面刻有吉祥圖案的浮雕,輔以花朵纏枝紋,美觀別致,門頭正中間有“萬商迎利”的字樣.石門旁的兩扇紅色木門向內推開后,迎面望見一方庭院,兩面是白色圍墻,穿過庭院是大廳.庭院左右兩邊各栽植兩株矮樹,各自開著嬌艷的花朵,引人注目的還有兩口門海,也不知是否依著 舊時那般擺放. ……
一片初心能對月 作者簡介
鐘兆云,中國作協會員,福建省傳記文學學會創會會長。主要著作有《將軍與故土》《山風海濤》《百戰將星劉亞樓》《奇人辜鴻銘》等作品,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入選多種作品集,并有電視連續劇問世。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