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權力 資本與商幫:中國商人600年興衰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40673
- 條形碼:9787559640673 ; 978-7-5596-4067-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權力 資本與商幫:中國商人600年興衰史 本書特色
梳理中國600年商業脈絡,一部真正完整的中國商幫史,一部鮮活的政商博弈史。權力決定各方勢力此消彼長,白銀資本塑造中國近代商業,商幫的命運起伏緊密維系于家國變革。 1. 這是一部真正完整、全面的商幫史。本書從商幫*初的源起,到當下商幫的再出發,橫跨600年、包涵所有重要商幫,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關于商幫大歷史的圖書。 2. 以史為鑒,啟示當下。梳理中國商幫的歷史,總結中國商人的精神價值、商業思想和興衰規律,剖析政商博弈的經驗與教訓,可對新時代下的企業家們有所啟迪,更好地厘清社會責任定位,把握商機與命運。 3. 素材豐富,有料好看。本書史料運用豐富嚴謹、考據翔實,不同于大多數的通俗讀物,具有一定的史學價值;同時,書中也講述了家國變革、政商博弈、商海拼斗等方面具有史詩性的傳奇故事,有很強的可看性。 1. 這是一部真正完整、全面的商幫史。本書從商幫*初的源起,到當下商幫的再出發,橫跨600年、包涵所有重要商幫,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關于商幫大歷史的圖書。 2. 以史為鑒,啟示當下。梳理中國商幫的歷史,總結中國商人的精神價值、商業思想和興衰規律,剖析政商博弈的經驗與教訓,可對新時代下的企業家們有所啟迪,更好地厘清社會責任定位,把握商機與命運。 3. 素材豐富,有料好看。本書史料運用豐富嚴謹、考據翔實,不同于大多數的通俗讀物,具有一定的史學價值;同時,書中也講述了家國變革、政商博弈、商海拼斗等方面具有史詩性的傳奇故事,有很強的可看性。
權力 資本與商幫:中國商人600年興衰史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追溯中國商幫600年變遷的大著作,是反映中國商人跌宕命運的史記。
在中國商幫、商人崛起與衰落的過程中,權力與資本之間的糾纏博弈從未曾停止。鹽商、海上私商、外貿商人、買辦、票號商人和近代金融實業家;晉商、徽商、粵商、閩商和甬商……無論是以行業區分,還是以地域代表,中國商人群體每一次的崛起、沒落與再出發都離不開政商博弈,更受制于社會的開放或封閉。
過往煙消云散,留下的是寶貴的財富。這種財富不是真金白銀,而是凝結的經驗與教訓。從中國商幫的發展來看,成功的商人不僅需要艱苦奮斗的開拓精神,更需要與時局共舞的智慧,以及對自身社會責任的定位。以史鑒今,記錄中國商人過往600年的興衰史,正是為了對當下的企業家有所啟迪。
權力 資本與商幫:中國商人600年興衰史 目錄
自 序 從大歷史看中國商人的歷史命運
**部分 晉徽鹽商崛起:1370—1643年(上)·001
**章 作為試驗田的山西鹽政 003
屯軍百萬:一個古老的趨勢 003
親信的建議:一石三鳥 006
屯軍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008
何以是明朝 011
第二章 白銀貨幣化的徽商起點 013
1424年,明朝貨幣史的拐點 013
白銀帝國的貨幣化實踐 017
葉淇變法:徇私的鄉情 021
第三章 鹽商豪勢與官場地震 026
戶部尚書辭職 026
鹽商家族與政治大地震 029
第四章 徽州鹽商翻盤 034
徽州鹽商稱雄兩淮 034
鹽業總商與江氏家族 037
特權與腐敗之路 038
第二部分 海商至窘:1370—1643年(下) · 043
第五章 巔峰之爭:“夾心化”的海外貿易 045
朱元璋的創新:朝貢貿易一體化 045
海盜入貢:缺位的私人海商 048
角逐南洋:若影若現的影響力 051
文官丑化下西洋:海權的尷尬 054
太監與文官之爭:海外貿易“夾心化” 057
第六章 海盜交歡:開封之間 065
爭貢事件與葡西商人闖入 065
雙嶼結盜:走私商的狂歡 069
朱紈之死:去衣冠之盜難 072
徽商王直:在對抗與招撫之間 076
四任首輔老臣之死 080
第七章 海上私商:*后的屏障 086
徐階晉升與梁材罷官 087
四港成就的白銀帝國 089
白銀帝國是這樣“煉”成的 092
飛來橫禍:死里逃生馬尼拉 095
一張單薄的華人貿易網 099
華商力量:不戰而屈人之兵 104
*后的海商大佬 108
帝國央行搬到拉美礦山 110
第三部分 外貿商人的天下:1644—1842年 · 115
第八章 晉商**次轉型 117
張家口:從八大皇商到普世商人 118
從張家口到恰克圖的常家樣本 121
泛山西化的北疆:山西貿易商人版圖 128
山陜商人:“術”字形的會館見證 132
群商閃爍的百年商業家族 136
第九章 十三行商人:從邊緣到中心 140
從塌房、官牙到十三行 140
廣州外港:從澳門到黃埔 142
四口爭勝 144
“中國通”改變的歷史 147
1760 年,進入生產巨富時代 152
十三行里的福建人 155
國際投資家:灰色的財富人生 157
第十章 南太平洋大撤退:海商宿命 163
自生自滅的海外華商 164
被肢解的金剛 167
帝國行商:沒有的倚重,沒有的余留 170
明清朝貢貿易體系的崩潰 174
第四部分 山西票商簡史:1843—1948年(上) · 177
第十一章 晉商第二次轉型 179
從賭博房學徒到票號創始人 180
雷履泰對毛鴻翙:兩個人的較量 182
第十二章 山西票業發跡史 189
一場突如其來的物價上漲 189
1862年,國之倚重 192
漢口:被隱沒的雙中心 195
棄茶從票由漢及滬 198
1900年,慈禧西行 207
第十三章 晉商:心性的盡頭 211
集體吶喊:李宏齡的遠見與執著 211
閉口結舌之痛:一個人的偏狹 216
銀行與錢莊:夾縫之中 218
梁啟超站臺,一場華麗的公關 223
日升昌倒閉:覆巢之下 229
平介票號獨領風騷 231
四線品牌,誰主沉浮 234
祁幫走到*后 238
第五部分 買辦時刻:1843—1948年(中) · 243
第十四章 *澎湃的遷徙 245
滬津政經地位的升格 245
上海崛起:第三次商人大遷徙 248
第十五章 買辦上位 254
澳門成就的買辦之鄉 255
滬港買辦香山制造 260
港滬的買辦家族 262
第十六章 新舊氣象交織 269
政治氣象:重商洋務派上位 270
一場起義,一把大火 272
閩粵商人的分水嶺 276
徽商走向下坡路 278
“買辦三劍客”轉型 283
第十七章 甬商站穩上海灘 289
慈鎮商人活躍上海灘 289
從“郁半天”到“李大王” 292
上海道臺多浙籍 294
桕墅方家:執牛耳而立 295
做人當如葉澄衷 299
兩次四明公所事件 308
拐點人物嚴信厚 311
三地買辦,甬幫后來居上 316
第六部分 滬上王者的沉浮:1843—1948年(下) · 323
第十八章 正統蘇商 325
鉆天洞庭人走向上海灘 325
東山席氏:滬上**買辦世家 328
香山買辦顛覆者 333
胡雪巖垮臺 337
誤國首惡 341
狀元實業家張謇:形神張之洞 344
榮氏兄弟:君子天行健 348
由蘇而錫 351
蘇商三大氣質 354
第十九章 滬津商人 358
滬商的四個圈 358
津商:風起北洋 370
第二十章 滬上王者 381
錢業大商非甬即蘇 382
錢業領導人非甬即紹 388
湖紹幫銀行業力碾粵常幫 393
銀行首腦非浙即蘇 397
兩位世界船王的寧波讀本 406
中國電影業的甬商力量 411
第二十一章 粵幫逆襲 418
粵籍電影人全產業鏈開花 418
1917年、1918年的不約而同 423
緣何又見香山幫 427
第二十二章 巔峰對決與商幫沒落 432
被撕裂的鄉情:朱葆三坍塌 432
宋漢章與傅筱庵:甬紹對決 438
粵甬幫總商會之爭 442
1935 年,商幫孱弱 448
結 語 461
附 錄 補充資料 465
后 記 505
權力 資本與商幫:中國商人600年興衰史 節選
自序 從大歷史看中國商人的歷史命運
長期以來,中國商人給人一種宿命的印象:但凡大商,無不是政商,但一旦涉及政治,他們又命運多舛。何故?沒有一個政權不需要經濟基礎,政商需要協和,但邊界在哪里?時至今日,中國甚少百年商業家族,是外來侵略打亂了這一進程,還是中國本身的基因使然?
一部中國商幫史也堪稱一部政商關系史,如果不能夠從政商關系的角度切入審視中國商幫乃至商人的歷史命運,就難免偏頗,但歷史業已形成的慣性,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當下的政商關系演變?中國未來的政商關系會走向何方?能走向何方?中國商幫史能給出什么答案?
但要真正參透中國商人的歷史命運,如果僅僅關注政商關系,又難免有沒有抓住要害之惑,什么才更接近本質?
種種問題,我們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但基于對中國商幫起承轉合的歷史的梳理,我們有所希冀通過對中國式政商關系的根源與邏輯的剖析,為當下中國新型政商關系的重構,及探視中國商人的歷史命運,提供一種思考路徑、鏡鑒抑或詮釋的方向。
從時空看中國商脈走向
通讀本書,古今對照,悉心揣摩,時空穿梭,你會對中國600余年的商業脈絡及走向有一個整體印象。它賦予你的將是另一雙眼睛,讓你得以從更為廣闊的視野去徜徉明清以來的中國商業史,而一旦你的時空觀被打開,你對當下及未來的商業事件、走勢,或會生發和建立起屬于自己而非人云亦云的研判體系。
對中國商幫誕生的歷史背景及其更替演變的內在邏輯的追尋,構成本書的主要脈絡。為什么是明朝而不是更早的朝代拉開了中國商人稱之為“幫”的序幕,這是本書首先涉及的命題。普遍的說法是,明初的“開中”(一項重要的食鹽專營制度)和軍屯、商屯、民屯的存在,導致了山西商幫的出現。問題是,宋元時期也實行了同樣政策,為什么沒有成為商幫萌芽的時代,而到了明朝,商幫就那么自然而然、不可阻擋地萌芽了?
歷史總有其微妙之處,業已沉淀下來的林林總總的史料總是左右著人們的視線。哪些是表象的浮塵?哪些更接近于事實的內核?哪些是無關宏旨的具象?脈絡與具象之間的邏輯是如何構建起來的?
其實,中國商幫史的源起,也是白銀在明朝上升為本位貨幣的歷史。這一過程折射的是,中國與世界經濟共振的全球化圖景。白銀到底如何改變了明朝歷史,中國商幫的誕生與白銀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這是本書要著力闡述清楚的一個問題。
1424年,明仁宗做了一件改變整個明朝命運的事情:同意戶部尚書夏原吉開放銀禁交易的建議。盡管明仁宗在位僅一年,但他做的這個決定影響了整個明朝。從之后的歷史發展進程來看,此舉成為整個明朝貨幣史的拐點,也是徽商取代晉商在鹽業領域地位的時間拐點。突然你會有一種恍惚感:歷史的脈絡竟然如此緊密地咬合在一起。
到了清朝,由四口通商到廣州集萬般寵愛于一身的一口通商,成就了廣州十三行商人。為什么十三行商人中福建商人*為厲害?為什么**次鴉片戰爭后北上上海灘,首先得勢的是廣東香山商人?為什么李鴻章主持洋務時*早對香山商人過于倚重?香山在中國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一地位是如何形成的?
就浙商而言,為什么以甬商為代表的浙商稍后碾壓粵商而在上海灘崛起?何以粵商又有卷土重來大有力壓浙商之勢?兩地商人是如何角力的?
同是起義,為何太平天國運動將山西票號推向了巔峰,小刀會起義卻風云際會地改變了整個福建人在上海的生存生態和命運?就這一條脈絡而言,為何近代海外僑商以福建、廣東、浙江等地人居多?洞察了這段歷史,你就可以明白為何鄧小平主持改革開放時要率先在廣東、福建兩省首開四個經濟特區,爾后又提出“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的口號。
為什么說山西商幫是中國商幫史上綿延歷史*長甚至堪稱*偉大的商幫?在張之洞將漢口打造成洋務重鎮之前,漢口是晉商的大本營,晉商是在何種情狀下棄漢投滬的?這段歷史與香山買辦有何交集?山西票號憑什么能夠無以取代地與浙蘇金融勢力在上海灘相安無事?在向近代金融業轉型中,山西票商占據并錯失先機,這與晉商自身特點有何內在關系?
為什么說江蘇商人的根在蘇州?蘇商群體的角色包容度之大,做到極致的商人數量之多,是其他商幫無法比擬的。盡管浙商幾將中國商幫推向頂峰,為什么卻說蘇商是中國*接近中正的商人群體?兩大商幫各有哪些特點?
歷史留給我們太多疑問,這種追尋延展了本書的視野與容量,中國貨幣史、朝貢史、貿易史、社會經濟史及明清不同身份商人的演變史等交織其中。我所嘗試的,就是一一解開這些問題,為你還原一部真正完整的中國商幫史。
一部商幫史,半部開封史
中國商幫史是多維度的,一部商幫史也幾是一部中國開放與封閉的歷史。無論是以晉商為代表的陸路外貿商人,還是廣州十三行里的閩粵商人,抑或上海開埠后逐鹿上海灘的以香山買辦為代表的海路外貿商人,無不是外向型的商幫群體。尤其山西百年商業家族比比皆是,為數不少者都與對外貿易有關聯。當外界政策開明時,商幫群起;當政策晦暗或封閉時,海盜橫行。一開一封之間,觀感對比強烈。
在明朝,中國海商絕大多數時候以海盜商人的身份活躍在海外貿易中。他們甚至武裝走私,公然對抗政府。從粵籍的陳祖義到閩籍的金子老、許光頭;從徽籍的許棟、王直到泉州籍的李旦、鄭芝龍,莫不如此。
這些中國海上走私商人集團的存在,不經意結成一張遍及東亞、東南亞的貿易網絡。他們與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等西方殖民者的角力過程,成為這些國家肢解中國朝貢體系前,*后一道強有力的屏障,但寄希望于海外貿易的開放而不得的他們,*后一個個身首異處,書寫了魔幻般的悲劇人生。
歷史上的中國海商似乎走不出某種宿命,這種宿命背后其實站著兩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其間的較量和碰撞對中國海商命運乃至整個朝代的政局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鄭和下西洋的邏輯是什么?為何后來戛然而止,甚至連檔案都遺失了?隨后,在事關開放的問題上,為什么身處北方的山西鹽商家族在面對彈劾時能夠引發一場被彈劾者的政治大地震,而遠在東南的以福建人為主體的海商家族在主戰主和問題上能夠逼死一個主戰的巡撫出身的副都御史朱紈,甚至連四任首輔老臣的主戰派人物也*終掉了腦袋?
這是開與封力量的此消彼長,這也是中國海商走不出宿命的根源所在。整個國家的格局與命運也與此共振。只不過,槍炮之下的中國,主權、關稅等并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開放,意味著對內改革,通過改革,不斷加快開放的步伐。1571年,山西官員王崇古在張家口廣招四方商販;1617年,戶部尚書李汝華和兩淮鹽政大臣袁世振在兩淮鹽場推出“綱運制”鹽業新政;1686年春,廣東巡撫李士禎頒布告示,商人每年繳納一定銀兩,可以官商的名義包攬對外貿易,及至洋務運動時期的“官督商辦”,都是這種傳統的延續。
但開放并非沒有限度,鴉片戰爭后,茶、絲等曾為中國帶來貿易順差的傳統外貿強勢產業,逐漸因訂單掌握在西人手中,而假手買辦,操縱于西方國家之手。胡雪巖的傳奇是清朝本土商人與西方國家一次彪炳史冊的商業對壘,中外勾結加之中法戰爭的軍事干擾令胡雪巖一敗涂地,從此中國絲業再無對抗西方滲透的商業勢力,中國茶商、茶農損失慘重。
伴隨漢口的開埠,及對俄國開放的力度過大,晉商在北方陸路絲茶貿易中的地位一朝中斷。晉商是中國*具戰略眼光的商幫,在撒手外貿時,已經找好票號的備胎。在逃亡國外十余年的維新派梁啟超眼中,“對于外人批評吾國商業能力,常無辭以對”,但中國唯一有歷史、有基礎能“自夸于世界人之前”的也只有山西票業。
山西票業,是中國草根獨立成長起來的金融業,在1904年以前幾處于無政府管理狀態之下,也是中國本土唯一可以與西方抗衡的產業。在中國門戶越加開放、西方銀行業長驅直入的情況下,票號仍為國內外銀行及國內錢莊鞭長莫及,這是晉商尤為高超之處。
及至辛亥革命,諸多票號因被搶劫導致存貸失衡而逐漸失去往日聲勢,日本侵華又進一步擠壓票號發展空間,中國經濟失去*后一道閘門。至此,中國完全淪為西方商品加資本的跑馬圈地之所在。及至香山僑商在上海百貨業的強勢崛起,中國才借此在零售等產業挽回些許顏面。
權力 資本與商幫:中國商人600年興衰史 作者簡介
王俞現,原名王治國,青年學者,從事中國商幫變遷、商業趨勢走向、政商關系、老子管理思想、家族傳承等方面的研究,曾任《鄭州日報》《大河報》《東方今報》等報紙財經記者、主筆、專刊部主任等。著有《中國商幫 600 年》《憑什么要學張瑞敏》等書。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