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華裘之蚤:晚清高官的日常煩惱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45731
- 條形碼:9787101145731 ; 978-7-101-1457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華裘之蚤:晚清高官的日常煩惱 本書特色
從可靠的日記史料,爬梳出正史少有記載的人物日常和心理細節,生動講述曾國藩等晚清名臣真實的另一面。華裘之上爬滿跳蚤,名臣高官的風光背后,也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瑣碎煩惱。
華裘之蚤:晚清高官的日常煩惱 內容簡介
《華裘之蚤——晚清高官的日常煩惱》,張劍著。本書是作者在大量研究晚清史料的基礎上,寫作的一部通俗有趣的史學小冊子。主要敘述了晚清高官們的日常煩惱,包括自然氣候、社會環境、人際關系、柴米油鹽、生理疾病乃至心靈歸宿等,展現了何汝霖、季芝昌、曾國藩、鹿傳霖、紹英等晚清名臣的另一面,讓大人物走下神壇,讓普通人了解大人物的普通之處。深入淺出,可讀性強。
華裘之蚤:晚清高官的日常煩惱 目錄
自 序 / 1
**章 居鄉誠不易:《何汝霖日記》中的鄉居生活 / 1
一 仆人與塾師帶來的煩惱 / 3
二 可笑可氣的親戚朋友們 / 16
三 兩次大水災的全程記錄 / 31
四 鄉居官員的風光與責任 / 47
五 馀論 / 57
第二章 勿藥元是夢:四位名臣日記中的疾病書寫 / 61
一 季芝昌的引疾歸 / 63
二 曾國藩的勿藥夢 / 80
三 廖壽恒的傷親痛 / 97
四 鹿傳霖的出恭記 / 112
五 馀論 / 120
第三章 何處是歸程:《紹英日記》中的亂世凄惶 / 125
一 亂世君臣的政治末路 / 127
二 為什么都是負債者 / 146
三 變態百出的人物群像 / 167
四 且向凈土寄此心 / 184
五 馀論 / 194
華裘之蚤:晚清高官的日常煩惱 節選
道光二十七年五月,何汝霖的母親丁太夫人以九十高壽仙逝,身為軍機大臣、兵部尚書的何汝霖扶柩回到家鄉江寧守制,隨行人員有妾陳氏、年方七歲的三子定保(學名兆濂,陳氏所出)、三弟何汝舟(號蓮仙)、表侄蔡右臣(兒媳蔡氏之弟),男仆溫和、劉福、李順、李升等,以及兩位女仆劉嫗和徐嫗。 劉嫗和徐嫗關系不睦,互不理睬。何汝霖記云:“二人自去年上船后即不交一言,吃飯亦不同案,住亦兩屋,豈不可笑!保ǘ四昃旁氯眨┰诤问闲哪恐,劉嫗“老穩”,且會做菜,時受夸獎,“劉嫗自疊元宵,頗可口,又作炸醬亦好”(二十八年十月十二日)。而對徐嫗,何氏則幾無一處贊語: 徐嫗多言而燥,嘵嘵不休,令人生厭,而其作事尚不過滑,故可容之。(二十八年三月初五日) 恨徐嫗多嘴多事之病,日甚一日,且與定兒時時拌舌,聞之生厭,驅之不能,惟有忍氣受之而已。(二十八年六月初二日) 徐嫗高聲亂嚷,且與定保見則喧鬧,毫無忌憚。伊母忍之,昨幾成氣臌,服藥多劑乃漸好,奈何奈何!且人家老婆子來,彼必無所不說,生出無窮口舌,寓中男家人事,彼必多管,亂出主意,動則口稱要回京,幾乎將我氣壞。忍之萬分,愈覺揚氣。*與大陳桂之陳嫂合式,來必談至半天方去。陳嫂之在我家,從前慣說是非,可以想見矣。(二十八年七月初一日) 何汝霖所說家鄉的“陳嫂”,和徐嫗一樣,都是愛搬弄是非的長舌婦,以前在何家還差點惹出人命來,徐、陳兩個老媽子湊在一起,家中自然雞飛狗跳,不得安寧。但就是對這位愛搬弄是非的多嘴女傭,雖然其“謬丑日甚”,幾乎將人氣壞,何汝霖也只是“忍之而已”(二十八年九月三十日)。 對于男仆溫和的毛病,何汝霖也同樣隱忍,長子何兆瀛早就提醒他:“溫和之任性種種有之,此人必須善為駕馭,面有惡骨,目光太橫,想大人必早鑒及之。”當何汝霖從另一男仆李升處聽說“所有年來溫和之霸道跋扈混賬”時,也曾“悔恨難名”(二十八年六月十九日),但由于何家內外雜務溫和頗為得力,何汝霖不得不予以遷就,直至道光二十九年回京時,仍是溫和在打理雇車等出行雜務。對于仆人們的訴求,何汝霖還盡量予以滿足。如李升“訴云伊家一年以來事故多而變產負債甚重,必回去一行,年內回南”,何汝霖不僅“不便力阻其行”(二十八年六月初十日),而且為其如何回京費力謀劃:“回拜傅繼勛太守,托帶李升回京!保ǘ四炅率眨┖稳炅貓笏湍竼实挠嚂,因李順負責的門房“遺漏多多,致訃書一無所告”,何對李順略加申斥,李順“遂決意請去”(二十七年十一月廿五日),這和徐嫗“動則口稱要回京”一樣,都是下人自尊而又任性的反映,對此何氏也只是在日記中書寫一句“真昧良也”(二十七年十一月廿五日)了事。 在何氏日記中,這些仆人絕非一個個抽象的低賤符號,而是皆具性情、各有脾氣的活生生的人。對于他們,何汝霖常常私下大發牢騷,表面還得表現出“忍”字工夫。這一方面也許體現出何汝霖的君子雅量和儒家的“仁愛”思想,一方面可能也因當時社會制度與風俗使然。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雇傭現象較前代更為普遍。在那種世代服役、無獨立人格的奴婢制之外,還需要對大量出現的雖有“主仆名分”、但人身依附不強的雇工人做出相關的制度性規定。明代雇工人社會地位已較唐代部曲為高,至清代進一步明確規定: 雇工人不過受人雇值,為人執役耳,賤其事未賤其身,雇值滿日,即家長亦同凡人,與終身之奴婢之不同。然現在工役之日,與家長之親屬亦有名分,雖異于奴婢,亦不得同于凡人。 徐嫗、劉嫗、溫和、李升、李順等長期在何家服役,顯然屬于有“主仆名分”但期滿即獲自由的雇工人,何汝霖自然不便輕“賤其身”。 而對于那種至少名義上和自己同屬士階層的塾師,由于“師”在禮教序列中的地位尊崇,何汝霖更要表現出非常的禮遇。
華裘之蚤:晚清高官的日常煩惱 作者簡介
張劍,1971年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要從事唐宋文學研究及明清文學文獻整理工作。整理有《莫友芝全集》(與張燕嬰合作)、《翁心存日記》、《翁心存詩文集》、《紹英日記》等,多次獲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