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漢語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38554
- 條形碼:9787511738554 ; 978-7-5117-3855-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語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研究 內(nèi)容簡介
全書分五部分。**部分為語源探索。主要從語源上探索漢語詞語的本義以及漢語同義詞之間的差異。第二部分為訓詁的理論與實踐,在理論上將訓詁分為語言的訓詁與言語的訓詁,訓詁實踐嚴格遵循相應的訓詁方法與程序,新見迭出,多能發(fā)人所未發(fā)。第三部分為語法研究,果既注重語言材料,又注重理論方法;既注重描寫,又注重解釋;既注重通語語法,又注重方言語法,既注重古代語法,又注重近現(xiàn)代語法。第四部分是漢語與漢文化,主要從語言入手,運用歷史學、民族學、文化學多學科結合的研究方法,解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若干重大問題,如夏族的圖騰問題、商族的起源問題、帝與生殖崇拜的關系問題、天干、地支與太陽循環(huán)的關系問題等。第五部分為新詞語與詞語新義,論述了若干新詞語與詞語新義的產(chǎn)生路徑。
漢語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研究 目錄
目錄
**編 語源探索..........1
第二編 訓詁理論與實踐.......47
第三編 語法研究........183
第四編 語言與文化........305
第五編 新詞語與詞語新義......425
漢語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研究 節(jié)選
《孫子.計篇》:“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睂Α捌渫狻钡睦斫,主要有兩種。一種認為“其外”指常法之外,曹操、李筌、杜牧、賈林均主其說。曹操注曰:“常法之外也!辟Z林注曰:“計其利,聽其謀,得敵之情,我乃設奇譎之勢以動之。外者,或傍攻,或后躡,以佐正陳!币环N認為“其外”指“外在的條件”,郭化若主此說。郭氏《孫子今譯》把本句譯為:“分析利害條件,使意見被采納,然后造就有利的態(tài)勢,作為外在的輔佐條件。”以上兩種看法均可商。前一種看法犯了增字解經(jīng)的錯誤,“其外”為什么就是“常法之外”呢?“常法”來得太突兀,毫無根據(jù)。再者,也與文意不符。廟算有利,戰(zhàn)略方針被采納,此時應動員所有的力量,造成強有力的態(tài)勢!氨哉,以奇勝。”“正”是根本,“奇”是權變!捌妗敝挥性凇罢钡幕A上才能發(fā)揮作用。一旦離開了“正”,單純靠“常法之外”的“奇兵”是很難取勝的。因而所謂“于常法之外更求兵勢,以助佐其事”(杜牧注)是根本站不住腳的,也是與孫子力戒冒險、務求全勝的軍事指導方針背道而馳的。后一種看法于意略近,但仍不夠準確。首先,從結構上看,“佐其外”與“外在的輔助條件”南轅北轍,相距甚遠,難以轉(zhuǎn)換。其次,從語義上看,有外在的輔佐條件,而無內(nèi)在的主導條件,對“內(nèi)”“外”的概念把握得不夠準確。其實《孫子》中確實隱含了一個與“外”相對的概念“內(nèi)”,找到了這個“內(nèi)”,我們對“外”便不難索解。“計”篇之“計”是動詞“計算”,而不是名詞“計策”。戰(zhàn)爭是國之大事,臨戰(zhàn)之前,要在廟堂(古代祭祀祖先與商議大事的地方)計議,稱之為“廟算”。廟算的內(nèi)容是對敵我雙方的實力從各方面做出計算、比較,然后做出戰(zhàn)略決策。因為廟算發(fā)生在國都之內(nèi),因而稱之為“內(nèi)”;戰(zhàn)爭(開始階段)發(fā)生在國都之外,因而稱之為“外”。
漢語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研究 作者簡介
蔡英杰,1966年2月生,河南大學文學碩士,安徽大學漢語言文字學文學博士,博士后學校為山東大學。教授,中國語言學會理事。出版著作4部,發(fā)表論文50余篇。獲得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2等獎1項,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3等獎2項,云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1項,云南大學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1項。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