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科學出版社作者編輯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142856
- 條形碼:9787030142856 ; 978-7-03-014285-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學出版社作者編輯手冊 內容簡介
《科學出版社作者編輯手冊》是在總結科學出版社建社50年來在書刊編輯出版工作中所積累經驗的基礎上,參考有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針對作譯者、編輯和校對人員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編寫而成的。內容力求簡明、準確、實用。其主要目的在于加強科技稿件的編輯規范化,進而提高書刊來稿質量和出版質量。 《科學出版社作者編輯手冊》共18章,內容涉及稿件的基本要求,圖、表、公式、量和單位、數字、專業符號、標點符號等的規范要求和版式處理,成書的組成和各部分內容的處理,圖書出版流程各工序的操作,著作權法在出版工作中的應用以及出版印刷術語簡釋。書末附有科技書刊中常用的各類符號及其他附錄。
科學出版社作者編輯手冊 目錄
目錄
1 稿件的基本要求 1
1.1 內容 1
1.1.1 政治內容 1
1.1.2 科學內容 2
1.2 文字 3
1.2.1 漢語言文字的使用 4
1.2.2 漢語拼音 5
1.2.3 漢字排序 5
1.3 結構 6
1.4 技術性問題 8
1.4.1 交稿要求 8
1.4.2 成稿形式 8
2 標點符號 12
2.1 點號 13
2.1.1 頓號 14
2.1.2 逗號 14
2.1.3 分號 14
2.1.4 冒號 15
2.1.5 句號 15
2.1.6 問號 16開
2.1.7 嘆號 16開
2.1.8 點號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16開
2.2 標號 17
2.2.1 引號 18
2.2.2 括號 18
2.2.3 破折號 20
2.2.4 省略號 20
2.2.5 連接號 21
2.2.6 間隔號 22
2.2.7 著重號 22
2.2.8 書名號 22
2.2.9 專名號 23
2.2.10 分隔號 23
2.2.11 標號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23
2.3 科技書中常見的其他標號 24
2.3.1 撇號或硬撇號 24
2.3.2 比號 25
2.3.3 小數點 25
2.3.4 縮寫點 25
2.3.5 斜線 25
2.3.6 標注號 26
2.3.7 隱諱號 26
2.3.8 空缺號 27
2.4 中英文標點符號辨析 27
3 數字 28
3.1 阿拉伯數字 29
3.1.1 阿拉伯數字的構成 29
3.1.2 阿拉伯數字的使用范圍 29
3.1.3 阿拉伯數字的書寫規則和使用注意事項 30
3.2 漢字數字 31
3.2.1 漢字數字的構成 31
3.2.2 漢字數字的使用范圍 31
3.2.3 漢字數字使用注意事項 32
3.3 千位空、小數點及數值修約 33
3.3.1 千位空 33
3.3.2 小數點 34
3.3.3 數值修約 34
3.3.4 約數和十以下數字的處理 35
3.4 羅馬數字 36
3.4.1 羅馬數字的構成 36
3.4.2 羅馬數字的使用范圍 37
3.4.3 羅馬數字使用注意事項 38
4 符號和公式 39
4.1 數學符號和數學公式 39
4.1.1 數學符號 39
4.1.2 數學公式 40
4.2 化學符號和化學表達式 51
4.2.1 化學符號 51
4.2.2 化學式 54
4.2.3 化學反應式 54
4.2.4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式 58
4.3 生命科學符號和生物化學表達式 66
4.3.1 生命科學符號使用的一般原則 66
4.3.2 生命科學中的常用符號 67
4.3.3 生物化學表達式 76
5 外文字符 78
5.1 大小寫 78
5.2 字體 80
5.2.1 正體 80
5.2.2 斜體 83
5.2.3 黑體 84
5.3 角標 84
5.3.1 上角標 85
5.3.2 下角標 85
5.3.3 角標的字體 85
6 量和單位 86
6.1 量 86
6.1.1 量名稱 86
6.1.2 量符號 88
6.2 單位 90
6.2.1 法定單位的組成 90
6.2.2 單位名稱 93
6.2.3 單位符號 95
6.3 SI詞頭 101
6.3.1 SI詞頭的構成 101
6.3.2 SI詞頭的使用和注意事項 102
7 表格 104
7.1 表格的類型 104
7.1.1 掛線表 104
7.1.2 無線表 105
7.1.3 卡線表 105
7.2 表格的組成成分 106
7.2.1 表題 106
7.2.2 橫表頭 107
7.2.3 縱表頭 107
7.2.4 表身 107
7.2.5 表注 108
7.3 表格的技術處理 108
7.3.1 豎切橫并 (橫疊表) 108
7.3.2 橫切縱并 (縱疊表) 109
7.3.3 縱橫互換 (換向表) 109
7.3.4 跨頁并合 (和合表) 110
7.3.5 換頁接續 111
8 插圖和圖版 112
8.1 線條圖 112
8.2 照片圖和模擬照片圖 113
8.3 插圖的版式處理 115
8.3.1 通欄圖 116開
8.3.2 串文圖 116開
8.3.3 跨欄圖 119
8.3.4 超版心圖 119
8.3.5 超版面圖 120
8.3.6 跨頁圖 121
8.3.7 插頁圖 125
8.3.8 圖版 125
8.3.9 彩圖 126
8.4 圖文、圖題和圖注 127
8.4.1 圖文 127
8.4.2 圖題 128
8.4.3 圖注 128
9 地圖 129
9.1 地圖分類 130
9.2 世界地圖 130
9.2.1 朝鮮與韓國問題 131
9.2.2 克什米爾問題 131
9.3 中國地圖 132
9.3.1 中國地圖插圖常見錯誤 132
9.3.2 編繪中國地圖插圖注意事項 133
9.3.3 中國示意圖上國界線的畫法 139
9.4 其他相關問題 139
9.4.1 地圖比例尺問題 139
9.4.2 地圖注記問題 140
9.4.3 地圖境界 140
9.4.4 地圖保密問題 141
9.4.5 翻譯外國地圖有關問題的處理原則 141
10 專有名稱和名詞術語 142
10.1 人名 142
10.1.1 中國人姓名 142
10.1.2 外國人姓名 143
10.2 機構名稱 145
10.2.1 中國機構名稱 145
10.2.2 國外機構名稱 146
10.3 地名 147
10.3.1 中國地名 147
10.3.2 外國地名 149
10.4 專有名詞 150
11 注釋 155
11.1 文內注 155
11.2 腳注 156
11.3 文后注 158
12 引文、參考文獻和附錄 159
12.1 引文 159
12.2 參考文獻 16開0
12.2.1 順序編碼制 16開1
12.2.2 著者-出版年制 16開3
12.3 附錄 16開6
12.3.1 正文述及的附錄 16開6
12.3.2 正文未述及的參考附錄 16開7
13 索引 16開9
13.1 索引的類型 16開9
13.1.1 單一索引 16開9
13.1.2 多重索引 170
13.2 索引的組成部分 170
13.2.1 主條目 170
13.2.2 次條目 171
13.2.3 交叉參考 171
13.2.4 非文字項 172
13.3 索引詞條的選取 172
13.3.1 主題式詞條 172
13.3.2 術語式詞條 173
13.3.3 名稱式詞條 173
13.4 索引詞條的標引 173
13.4.1 名稱式詞條和術語式詞條的標引 173
13.4.2 主題式詞條的標引 174
13.5 索引排序及版式處理 175
13.5.1 索引排序 175
13.5.2 索引排版 175
14 成書的常見組成 177
14.1 封皮 178
14.1.1 封面 178
14.1.2 封底 180
14.1.3 前封里和后封里 180
14.1.4 書脊 181
14.1.5 護封與函套 181
14.2 作者簡介 182
14.3 書名頁 182
14.3.1 書名頁的正面 (扉頁) 182
14.3.2 書名頁的背面 (版權頁) 183
14.3.3 附書名頁 187
14.4 出版說明、使用說明或凡例 187
14.4.1 出版說明 187
14.4.2 使用說明或凡例 188
14.5 正文前圖表 188
14.6 序(前言) 188
14.6.1 叢書(系列書)序 189
14.6.2 非作者序 189
14.6.3 作者序 189
14.6.4 非譯者序 190
14.6.5 譯者序 190
14.6.6 原書序 190
14.6.7 多序的序題和排序 190
14.7 目錄 193
14.7.1 目錄的類型 194
14.7.2 目錄的生成原則 194
14.7.3 目錄列載的內容 194
14.7.4 目錄的版式處理 195
14.7.5 插圖、插表、圖版目錄 198
14.8 正文 199
14.9 書眉和頁碼 199
14.9.1 書眉 199
14.9.2 頁碼 200
14.10 后記或跋 201
14.10.1 作者跋或后記 201
14.10.2 譯者跋或譯后記 201
14.10.3 非作(譯)者跋或后記 202
14.11 參考答案或提示 202
15 標題和編輯標注 203
15.1 標題與體例 203
15.1.1 章節式標題 204
15.1.2 等級式標題 205
15.1.3 混合式標題 206
15.2 編輯標注 207
15.2.1 編輯標注符號 207
15.2.2 圖書體例設計單 208
15.2.3 稿件一致性處理單 209
16開 圖書出版流程 210
16開.1 制訂選題 211
16開.2 組稿 211
16開.3 簽訂出版合同 211
16開.4 審讀 213
16開.5 編輯加工 214
16開.6 發稿 215
16開.7 校對 215
16開.7.1 校對符號及其用法 215
16開.7.2 校對的責任 218
16開.7.3 校對的方法 219
16開.7.4 初校或初二連校 221
16開.7.5 終校 221
16開.7.6 校樣整理 222
16開.7.7 核紅 223
16開.8 校樣處理 224
16開.8.1 校樣處理的原則 224
16開.8.2 作者校樣 224
16開.8.3 處理初校樣 225
16開.8.4 處理付印樣 225
16開.8.5 終審與質檢 226
16開.8.6 處理核紅樣 226
16開.8.7 處理藍樣 227
16開.
1 稿件的基本要求 1
1.1 內容 1
1.1.1 政治內容 1
1.1.2 科學內容 2
1.2 文字 3
1.2.1 漢語言文字的使用 4
1.2.2 漢語拼音 5
1.2.3 漢字排序 5
1.3 結構 6
1.4 技術性問題 8
1.4.1 交稿要求 8
1.4.2 成稿形式 8
2 標點符號 12
2.1 點號 13
2.1.1 頓號 14
2.1.2 逗號 14
2.1.3 分號 14
2.1.4 冒號 15
2.1.5 句號 15
2.1.6 問號 16開
2.1.7 嘆號 16開
2.1.8 點號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16開
2.2 標號 17
2.2.1 引號 18
2.2.2 括號 18
2.2.3 破折號 20
2.2.4 省略號 20
2.2.5 連接號 21
2.2.6 間隔號 22
2.2.7 著重號 22
2.2.8 書名號 22
2.2.9 專名號 23
2.2.10 分隔號 23
2.2.11 標號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23
2.3 科技書中常見的其他標號 24
2.3.1 撇號或硬撇號 24
2.3.2 比號 25
2.3.3 小數點 25
2.3.4 縮寫點 25
2.3.5 斜線 25
2.3.6 標注號 26
2.3.7 隱諱號 26
2.3.8 空缺號 27
2.4 中英文標點符號辨析 27
3 數字 28
3.1 阿拉伯數字 29
3.1.1 阿拉伯數字的構成 29
3.1.2 阿拉伯數字的使用范圍 29
3.1.3 阿拉伯數字的書寫規則和使用注意事項 30
3.2 漢字數字 31
3.2.1 漢字數字的構成 31
3.2.2 漢字數字的使用范圍 31
3.2.3 漢字數字使用注意事項 32
3.3 千位空、小數點及數值修約 33
3.3.1 千位空 33
3.3.2 小數點 34
3.3.3 數值修約 34
3.3.4 約數和十以下數字的處理 35
3.4 羅馬數字 36
3.4.1 羅馬數字的構成 36
3.4.2 羅馬數字的使用范圍 37
3.4.3 羅馬數字使用注意事項 38
4 符號和公式 39
4.1 數學符號和數學公式 39
4.1.1 數學符號 39
4.1.2 數學公式 40
4.2 化學符號和化學表達式 51
4.2.1 化學符號 51
4.2.2 化學式 54
4.2.3 化學反應式 54
4.2.4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式 58
4.3 生命科學符號和生物化學表達式 66
4.3.1 生命科學符號使用的一般原則 66
4.3.2 生命科學中的常用符號 67
4.3.3 生物化學表達式 76
5 外文字符 78
5.1 大小寫 78
5.2 字體 80
5.2.1 正體 80
5.2.2 斜體 83
5.2.3 黑體 84
5.3 角標 84
5.3.1 上角標 85
5.3.2 下角標 85
5.3.3 角標的字體 85
6 量和單位 86
6.1 量 86
6.1.1 量名稱 86
6.1.2 量符號 88
6.2 單位 90
6.2.1 法定單位的組成 90
6.2.2 單位名稱 93
6.2.3 單位符號 95
6.3 SI詞頭 101
6.3.1 SI詞頭的構成 101
6.3.2 SI詞頭的使用和注意事項 102
7 表格 104
7.1 表格的類型 104
7.1.1 掛線表 104
7.1.2 無線表 105
7.1.3 卡線表 105
7.2 表格的組成成分 106
7.2.1 表題 106
7.2.2 橫表頭 107
7.2.3 縱表頭 107
7.2.4 表身 107
7.2.5 表注 108
7.3 表格的技術處理 108
7.3.1 豎切橫并 (橫疊表) 108
7.3.2 橫切縱并 (縱疊表) 109
7.3.3 縱橫互換 (換向表) 109
7.3.4 跨頁并合 (和合表) 110
7.3.5 換頁接續 111
8 插圖和圖版 112
8.1 線條圖 112
8.2 照片圖和模擬照片圖 113
8.3 插圖的版式處理 115
8.3.1 通欄圖 116開
8.3.2 串文圖 116開
8.3.3 跨欄圖 119
8.3.4 超版心圖 119
8.3.5 超版面圖 120
8.3.6 跨頁圖 121
8.3.7 插頁圖 125
8.3.8 圖版 125
8.3.9 彩圖 126
8.4 圖文、圖題和圖注 127
8.4.1 圖文 127
8.4.2 圖題 128
8.4.3 圖注 128
9 地圖 129
9.1 地圖分類 130
9.2 世界地圖 130
9.2.1 朝鮮與韓國問題 131
9.2.2 克什米爾問題 131
9.3 中國地圖 132
9.3.1 中國地圖插圖常見錯誤 132
9.3.2 編繪中國地圖插圖注意事項 133
9.3.3 中國示意圖上國界線的畫法 139
9.4 其他相關問題 139
9.4.1 地圖比例尺問題 139
9.4.2 地圖注記問題 140
9.4.3 地圖境界 140
9.4.4 地圖保密問題 141
9.4.5 翻譯外國地圖有關問題的處理原則 141
10 專有名稱和名詞術語 142
10.1 人名 142
10.1.1 中國人姓名 142
10.1.2 外國人姓名 143
10.2 機構名稱 145
10.2.1 中國機構名稱 145
10.2.2 國外機構名稱 146
10.3 地名 147
10.3.1 中國地名 147
10.3.2 外國地名 149
10.4 專有名詞 150
11 注釋 155
11.1 文內注 155
11.2 腳注 156
11.3 文后注 158
12 引文、參考文獻和附錄 159
12.1 引文 159
12.2 參考文獻 16開0
12.2.1 順序編碼制 16開1
12.2.2 著者-出版年制 16開3
12.3 附錄 16開6
12.3.1 正文述及的附錄 16開6
12.3.2 正文未述及的參考附錄 16開7
13 索引 16開9
13.1 索引的類型 16開9
13.1.1 單一索引 16開9
13.1.2 多重索引 170
13.2 索引的組成部分 170
13.2.1 主條目 170
13.2.2 次條目 171
13.2.3 交叉參考 171
13.2.4 非文字項 172
13.3 索引詞條的選取 172
13.3.1 主題式詞條 172
13.3.2 術語式詞條 173
13.3.3 名稱式詞條 173
13.4 索引詞條的標引 173
13.4.1 名稱式詞條和術語式詞條的標引 173
13.4.2 主題式詞條的標引 174
13.5 索引排序及版式處理 175
13.5.1 索引排序 175
13.5.2 索引排版 175
14 成書的常見組成 177
14.1 封皮 178
14.1.1 封面 178
14.1.2 封底 180
14.1.3 前封里和后封里 180
14.1.4 書脊 181
14.1.5 護封與函套 181
14.2 作者簡介 182
14.3 書名頁 182
14.3.1 書名頁的正面 (扉頁) 182
14.3.2 書名頁的背面 (版權頁) 183
14.3.3 附書名頁 187
14.4 出版說明、使用說明或凡例 187
14.4.1 出版說明 187
14.4.2 使用說明或凡例 188
14.5 正文前圖表 188
14.6 序(前言) 188
14.6.1 叢書(系列書)序 189
14.6.2 非作者序 189
14.6.3 作者序 189
14.6.4 非譯者序 190
14.6.5 譯者序 190
14.6.6 原書序 190
14.6.7 多序的序題和排序 190
14.7 目錄 193
14.7.1 目錄的類型 194
14.7.2 目錄的生成原則 194
14.7.3 目錄列載的內容 194
14.7.4 目錄的版式處理 195
14.7.5 插圖、插表、圖版目錄 198
14.8 正文 199
14.9 書眉和頁碼 199
14.9.1 書眉 199
14.9.2 頁碼 200
14.10 后記或跋 201
14.10.1 作者跋或后記 201
14.10.2 譯者跋或譯后記 201
14.10.3 非作(譯)者跋或后記 202
14.11 參考答案或提示 202
15 標題和編輯標注 203
15.1 標題與體例 203
15.1.1 章節式標題 204
15.1.2 等級式標題 205
15.1.3 混合式標題 206
15.2 編輯標注 207
15.2.1 編輯標注符號 207
15.2.2 圖書體例設計單 208
15.2.3 稿件一致性處理單 209
16開 圖書出版流程 210
16開.1 制訂選題 211
16開.2 組稿 211
16開.3 簽訂出版合同 211
16開.4 審讀 213
16開.5 編輯加工 214
16開.6 發稿 215
16開.7 校對 215
16開.7.1 校對符號及其用法 215
16開.7.2 校對的責任 218
16開.7.3 校對的方法 219
16開.7.4 初校或初二連校 221
16開.7.5 終校 221
16開.7.6 校樣整理 222
16開.7.7 核紅 223
16開.8 校樣處理 224
16開.8.1 校樣處理的原則 224
16開.8.2 作者校樣 224
16開.8.3 處理初校樣 225
16開.8.4 處理付印樣 225
16開.8.5 終審與質檢 226
16開.8.6 處理核紅樣 226
16開.8.7 處理藍樣 227
16開.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