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遭遇他者:跨文化的困境與希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42127
- 條形碼:9787559642127 ; 978-7-5596-4212-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遭遇他者:跨文化的困境與希望 本書特色
★2019坡州圖書獎(Paju Book Awards)著作獎獲得者孫歌教授“亞洲三部曲”**部 孫歌是享譽東亞知識界的思想探索者,也是備受日本學術界尊敬的人物。她的資歷更是如此豐富,以至于今天要想了解日本的人,都繞不開孫歌:
——多次和著名哲學家鶴見俊輔深入暢談;
——曾和日本著名學者溝口雄三一起推動中日知識分子的交流;
——以一己之力,尋覓、翻譯、解讀,“復活”了日本寶藏級思想家竹內好。
★ 解讀中日關系中的*敏感的一頁。90時代,東史郎因出版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日記而被控訴為“損害名譽罪,圍繞這一事件,作者探討在中日纏繞的歷史中,如何處理自身和對方的民族感情,消除對彼此的無知。并進一步探討,向世界傳達自己的聲音時,如何把握自己的民族感情,而不陷入狹隘的民族主義。
★在書中我們將遭遇魯迅、泰戈爾、竹內好、丸山真男等一批思想家,通過他們的掙扎與困境,揭示近代東方在尋找自我過程中的復雜狀態。汲取這些寶貴的思想資源,將使我們獲得處理當下復雜現實的眼光、勇氣和理性。
遭遇他者:跨文化的困境與希望 內容簡介
本書是孫歌教授《亞洲三部曲》的部,由數篇學術隨筆集結而成,亞洲地區,尤其是中日之間,在跨文化交流中遭遇到的障礙和沖突。“中國—西方”“落后—優選”“傳統—現代”這些范式成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思考世界時無法擺脫的套路。目的性太強的思考,往往會把思想逼進死胡同。孫歌努力擺脫中國近代情節施加的思維束縛,打破二元對立的思考,致力于追問:在優選步入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如何真正跨越文化的藩籬,實現平等對視。
開篇圍繞曾轟動一時的東史郎 “南京大屠殺日記”,探討了如何處理自身與他者的民族感情。隨后解讀魯迅、泰戈爾、竹內好、丸山真男等一批思想家,通過他們的掙扎與困境,揭示近代東方在尋找自我過程中的復雜狀態。并進一步警醒我們,向世界傳達自己的聲音時,如何把握民族感情是一個重大考驗。
遭遇他者:跨文化的困境與希望 目錄
自序命名的困難
跨文化知識狀況的思考
實話如何實說
中日傳媒中的戰爭記憶
在理論思考與現實行動之間
直面相互纏繞的歷史
亞洲論述與我們的兩難之境
魯迅脫掉的衣裳
理想家的黃昏
日本漢學的臨界點
翻譯的政治
把握進入歷史的瞬間
附錄
關于“知識共同體”
文化“間”實踐的可能性
遭遇他者:跨文化的困境與希望 節選
《遭遇他者:跨文化的困境與希望》: 在知識共同體的討論中,我們沒有就事論事地討論這部電影,而是以電影的拍攝過程為切入點展示了這樣一個基本狀況:在中國導演的作品中也處理過類似這部電影的內容,它們有的被禁止上演,有的卻可以受到好評,而被禁的情況也絕非日本傳媒所想象的那樣是一個嚴重的事件,幾乎中國所有的一流導演都有被禁的影片,被禁的理由卻未必都是政治或意識形態原因,有時是由于官僚制的原因,有時是由于其他原因。有些被禁止上映的影片在后來上映的時候甚至獲得過國家的獎項——情況是多樣的和復雜的。*重要的是,所有的導演都不會為自己的影片被禁而停止拍攝,他們通常會立即投入下一部影片的制作,而且作品的創作和鑒賞空間也并非僅限于國內。當日本傳媒把一切新的信息回收到舊有結論中去的時候,這種方式顯示的是一個認識論上的嚴重誤區,這就是無視中國這個對象的復雜性,使用簡單的意識形態結論去“發現”和肢解問題。 于是,在《陳寶的故事》有關拍攝的“故事”里,真正的要素被無視乃至舍棄了——這些要素是:在好萊塢商業影片的沖擊下,中國和日本的電影市場同樣面臨的真正挑戰是如何不被好萊塢模式同化而獲得自己的觀眾;而“被禁”的問題,只能置于這樣的“全球化”背景下動態地加以觀察。“禁止上映”作為電影生產可能遇到的一個障礙,并不是中國藝術家*憂慮的問題,真正的挑戰來自電影市場的這種全球性的娛樂觀,它妨礙了嚴肅的思考深入展開。《陳寶的故事》遇到的真正挑戰將是,即使它順利地在中國上演,它究竟能夠獲得多少觀眾?它是否有能力同時面對好萊塢意識形態的沖擊和中國觀眾的歷史感情記憶? 知識共同體的討論一直持續進行的工作是對于相互間文化想象的貧瘠化和固定性進行揭示,力圖建立動態的觀察視角。盡管話題不斷變換,但是有一個基本的立場卻在持續性地推進,這個立場就是拒絕抽象地靜止地認識中國和日本各自的和相互間的問題。2001年是一個多事之年,這個年頭出現的包括日本的事件在內的一系列國際性事件,特別是“9·11”事件發生后美國所采取的強硬立場,充分證明了所謂普遍正義性的命題假如不與具體狀況的準確分析結合在一起,將引發使霸權和強盜行徑正當化的可怕后果。這個世界已經不再相信抽象的說教,如何抵制假正義之名而行的霸權行徑將是跨文化知識分子的重要課題。 知識共同體這樣一個一直富有爭議的名稱把我們引向了一系列復雜的討論,這些至今尚未獲得一致的討論仍將繼續下去。每一次討論總會留下很多不滿足,它把我們引向下一次討論;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歡迎“失敗”的嘗試,而不是成功的慶典。我們所獲得的,將是對于跨文化知識狀況的基本困境與可能性的體驗和認識。 ……
遭遇他者:跨文化的困境與希望 相關資料
★在我的學術實踐中,跨文化始終是真實的問題。在困惑、糾結與懷疑的過程中,我漸漸獲得了一個基本的自覺:跨文化并不是擴展知識領域的學術舉動,而是一種向縱深開掘的思想行為:它要求的不是廣度,而是深度。對接或者比較兩種語言文化,在一種文化中引入另一種文化,可以構成跨文化的起初步驟,卻不能最終完成跨文化的任務。說到底,跨文化是對自身母語文化的相對化,這個相對化只能在抵達“人類”的深度時才能完成。在以異文化作為媒介進行自我開放的時候,我經歷了真實的自我相對化過程。這個過程錘煉了我的主體性,讓我理解了真正的主體性需要在與他者深刻相關時才有意義。或許可以說,跨文化是確立自我不可或缺的程序。
——孫歌
★孫歌的日本思想史研究早已逸出日本史,為知識界和讀者觀察東亞提供了煥然一新的視角。
——坡州圖書獎頒獎詞(Paju Book Awards)
遭遇他者:跨文化的困境與希望 作者簡介
孫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多年來一直從事政治思想史以及與中日關系、亞洲等現實政治有關的復雜問題研究,致力于推動東亞地區知識分子的深度對話,曾于九十年代與溝口雄三先生共同發起連續六年的“中日知識分子對話”。 曾任日本東京大學、美國華盛頓大學客座研究員,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一橋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主體彌散的空間:亞洲論述之兩難》(2002、2007)、《竹內好的悖論》(2005)、《文學的位置》(2009)、《把握進入歷史的瞬間》(2010)、《我們為什么要談東亞》(2011)、《思想史中的日本與中國》(2017)、《歷史與人:重新思考普遍性問題》(2018)等。
- 主題:
本書是孫歌教授《亞洲三部曲》的*部,由數篇學術隨筆集結而成,亞洲地區,尤其是中日之間,在跨文化交流中遭遇到的障礙和沖突。“中國—西方”“落后—先進”“傳統—現代”這些范式成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思考世界時無法擺脫的套路。目的性太強的思考,往往會把思想逼進死胡同。孫歌努力擺脫中國近代情節施加的思維束縛,打破二元對立的思考,致力于追問:在全球步入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如何真正跨越文化的藩籬,實現平等對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士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