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國家治理現代化——理論學習與思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565069
- 條形碼:9787503565069 ; 978-7-5035-6506-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家治理現代化——理論學習與思考 內容簡介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明確的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黨的執政方式的轉型升級。
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領導人民進行國家治理的核心力量。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必須貫徹到國家治理的各個層面、各個環節,充分發揮黨在國家治理中的統籌協調領導力作用。
國家治理現代化——理論學習與思考 目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
堅定 四個自信 是時代要求
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以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第二章關于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黨的領導的科學內涵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下黨的領導的歷史經驗
發揮黨的領導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的作用
努力構建黨員領導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的民主集中制研究
第三章關于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堅持人民立場,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
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立場
以問題為導向著力破解民生難題
以群眾滿不滿意為標準建群完善政府績效評價機制
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尊重基層首創精神深入推進改革創新
……
國家治理現代化——理論學習與思考 節選
《國家治理現代化:理論學習與思考》: 二、政府績效評價應以群眾滿意度為基本標準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①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政府的履職能力和績效水平是貫徹落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戰略布局的關鍵。“行政為民”是政府職能轉變的目標,是打造服務型政府建設的要求,也是健全完善政府績效評價機制的方向。 考察政府的績效不僅僅在于政府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還在于政府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社會、企業、公眾的需要。在考核中要以群眾滿意度作為*大的績效考量,把人民群眾的需要與行政產出及結果聯系起來,從人民群眾社會需要的角度對行政產出與結果作出定量的測定。績效指標必須是涉及具體的某類公共服務,是關于地方政府如何為民眾提供便民服務,如何改進服務的度量。 以群眾滿意度為基準進行政府績效評價,是因為群眾作為政府的被管理者、被服務人,他們能直接感受到他們需要政府解決的困難和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解決的程度如何,他們既能感受到政府行政的正面效果,也能感受到政府行政的負面效果及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以群眾的滿意程度來評價政府績效,也能夠體現經濟及效率標準,因為政府興辦的各項事業都是由人民群眾直接參與的,只有他們才能親身感受政府興辦的各項事業是節約還是浪費,投入產出的比率是高還是低,在與政府交往的過程中,他們也能深切地感受到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如何,此外,以群眾滿意度來評價政府績效,還能*大限度地體現社會的公平公正,廣大人民群眾都能夠參與評估政府的績效,這本身就體現了社會的公平公正。通過科學確定績效評價體系和指標權重,減少經濟增長等指標的數量和權重,增加依法行政、創新創優、公共服務、民生保障、環境保護等指標和權重,能夠有效扭轉政府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局部利益、眼前發展的發展理念,形成“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和“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的正確發展導向,不斷提高群眾滿意度,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比如,無錫市著力健全考核指標體系,從偏重經濟建設考核向經濟社會建設全面考核轉變。在無錫市設置的經濟發展、資源環境、社會發展、生活質量四大類39項指標,其中20項為核心指標。在核心指標中,經濟發展類只有3項,占15%;資源環境、社會發展、生活質量類有17項,占85%。實踐表明,無錫市把考核側重點從經濟領域向社會領域延伸,有利于引導各級干部進一步注重發展的全面性和協調性。 三、當前政府績效評價機制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評價體系構成政績化,民生效能體現弱 當前,我國大多地市的政府績效評價體系構成以對縣(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責任指標考核和市直機關(單位)重點任務目標考評為核心,根據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發展定位的不同,堅持共性與個性相結合,由共性指標、差異化指標和扣分項目三部分構成。從近年來的總體運行情況看,在體現推進各地重點工作取得的成績方面取得了效果,但在推動民生工作的效率和成效方面作用發揮不夠突出,這種只反映“績”卻體現不出“效”的體系與新時代對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還有差距。 (二)考核目標制定自我化,群眾參與度不夠 從大多地市在考核目標的確定上看,過程基本上是每年初由市考評辦依據考評內容,確定并印發縣(區)和市直機關(單位)重點任務目標。市直機關(單位)在重點任務目標印發后形成季度重點任務目標分解。縣(區)重點任務目標印發后由相關市直責任部門制定所負責指標的考評實施細則。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考評辦、縣區,還是機關單位,基本上都是結合本部門工作確定目標,缺乏群眾參與,體現的是“自己考自己”,而不是滿足群眾需求的“民考官”模式,導致了考核目標與百姓期盼結合不緊。 (三)組織實施過程機械化,缺乏群眾性監督 從考核的組織實施看,全國大多地市采取的是季度推進、半年初評、年度考核的辦法。季度推進是由被考評單位報送數據、考評機構進行重點督查或專項督查、下發督查督辦通知;半年初評是由考評機構深入被考評單位開展專項觀摩、測評,形成結果通報。這兩個過程均體現出機械化實施的特征,且無群眾參與監督。年度考核則是由組織責任部門采取聽取匯報、查閱資料、審計核實等方式對縣(區)和市直部門(單位)重點任務目標完成情況作出全面評價和客觀認定,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征求干部群眾對縣(區)和市直機關(單位)重點任務完成效果的評價意見。綜合來看,結果評定程序大多是一上午的報告、投票、打分,形式化成分過重,群眾評價(投票)權重小。 ……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