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金融的風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821757
- 條形碼:9787515821757 ; 978-7-5158-2175-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融的風險 本書特色
劉元春、陳志武、王健、郭田勇等聯袂推薦,一本書讀懂全球經濟大變局的挑戰與應對 本書聚焦當下大部分的經濟、金融熱點問題,囊括金融監管的跑偏與回歸、貨幣政策、股市、樓市、匯率、財稅政策金融的邏輯……作者用通俗的語言和邏輯在書中糾正了一些非常流行的錯誤論點,幫助大眾理性認識經濟現狀與金融市場,有助于大眾學習基本的金融常識,了解并尊重金融的風險和金融系統運行的邏輯,理性看待金融市場的監管與改革,幫助大眾讀者把握中國金融發展大趨勢,貢獻智慧與力量。
金融的風險 內容簡介
聚焦我國近幾年經濟熱點問題,如M2與通貨膨脹、余額寶、銀行上市、外匯儲備、銀行壟斷暴利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與減稅、錢荒、房貸政策、人民幣貶值、利率、匯改、貨幣政策、互聯網金融……從財政稅收與貨幣政策到人民幣靠前化,從中國應對新政的策略到房地產中的金融風險,從投資建議到市場趨勢,用通俗的語言全面而系統地闡述了中國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取得的成果,并將晦澀難懂的金融概念用通俗的語言向我們進行了解釋與闡述,讓金融從業者和普通讀者能理性而全面地認識金融、理解中國金融市場。作者利用多年金融系統的工作經驗和財經媒體的見多識廣,對一些專家、學者提出的金融觀點和建議進行了探討,并提出自己的相關論點。全書邏輯嚴密,用詞犀利,多次對政策走向精準預測,幫助讀者研判未來金融大勢。
金融的風險 目錄
**章金融科普
郎咸平的邏輯錯誤 002
M2 高企根源不在央行,出路在于改革 006
為什么不能分外儲? 012
銀行賤賣論如盲人摸象,全面客觀看待銀行戰略投資股權定價 016
銀行不是壟斷暴利 020
成本低造就高利潤(以工行為例) 024
撞了白撞與銀行兜底 027
反對金融業降薪,銀行高管應該漲薪十倍 031
中國非通貨緊縮 035
揭秘放任貶值真相 040
人民幣貶值符合大戰略,三率齊降:外利于接軌內利于發展 043
第二章降準降息還是減稅
“央媽”降準寬松會怎樣? 050
降準遠不及減免稅 053
向農商行降準真實原因 058
建議貸款轉入LPR 步入降息周期 062
支持中國央行降息的九個理由 065
央行SLF 的一槍五鳥,不降存款利率的降息 068
燃油稅銷蝕積極貨幣政策,消極財稅政策影響極大 072
央行放棄外匯占款發鈔錨 理想的財政貨幣政策組合:減免稅費 對外貶值 077
央行貨幣政策透支,財稅政策應該出場 081
個稅起征點是個偽命題,都別吵了 084
留住企業和人才關鍵在減稅費 088
第三章金融里的危機
關于存款保險的誤解 094
中國不會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 098
P2P 行業的十大風險 103
對沖基金大佬指股市:不該救,方式也錯了 107
高盛——忽悠的中國10 年 112
人民幣當適度對外貶值,謹防出現“日本病” 116
降息降準會帶來的三大金融惡果 121
民營銀行新挑戰與前景 125
50 人論壇談常識也可貴 129
第四章銀行之變
“金融倒爺”致使宏觀調控失效,銀行缺錢的根源:利率雙軌制 134
調控落后產能可能威脅信托,買入返售導致銀行缺錢 137
“央媽”會放水救非銀錢荒危機嗎? NO 141
金改有望三年內現重大突破,人民幣國際化應提速 144
央行戰略棋局被誤解,金改步伐不能太快 147
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收官,40 厘米落差見證市場化成就 151
一單建行生意奠定兩家美國銀行的懸殊命運 155
農行“崇左模式”創多贏 158
尤努斯的鄉村銀行 162
央行引導城市資本下鄉 165
國開行難題 168
銀監會:商業銀行吃利差得改 171
中國銀行業黃金十年行將結束 173
建行行長稱銀行是弱勢群體幾個意思? 178
第五章美國新政,中國應對
特朗普的金融忽悠術 188
美元“加息”再顯特朗普經濟目標悖論 191
人民幣貶值、房價與特朗普 194
留住曹德旺保外匯的根本在于減稅 198
特朗普減稅對世界影響被嚴重低估 201
第六章房地產里的金融江湖
十年房地產調控為何房價越調越高? 206
兩只手該如何摸? 209
房價上漲在實現金融風險轉移 213
房地產已由蓄水池變成*大的堰塞湖 217
高房價拐點只等一件大事,會很快發生 222
貨幣供給側看高房價 226
穩住匯市房市關鍵不在央行和索羅斯 229
二手房普跌嚴重的金融后果 234
M2 破十真相:房價暴漲結束 237
壓力測試顯示銀行足能承受房價下跌20%~30% 240
金融的風險 節選
**章金融科普 郎咸平的邏輯錯誤 (2013年2月21日) *近,著名“財務專家”郎咸平發了一條含標點符號在內共137字的微博稱“中國榮膺2012年全世界*大印鈔機的桂冠”,炮打統計局、《人民日報》和貨幣當局,可謂一炮三響。同時,也是一炮三錯,郎咸平博文顯然存在概念錯誤、數據不準、結論雖轟動但是錯誤三大問題。 鑒于眾多經濟學家和公眾對中國式M2普遍誤讀,甚至惡意妖魔化嚴重,筆者將在《華夏時報》“金融常識系列談”中分四篇從概念與總量、M2與GDP比重、央行的有限責任、利弊等方面逐一批駁與分析。 本文的基本結論:中國M2增長主要靠準貨幣(各類存款——不含M1中的活期存款,下同)增長帶動的;中國印鈔速度是合適的;中國央行并未濫發貨幣。 **錯:概念和邏輯錯誤 郎咸平微博全文是:“【中國榮膺2012年全世界*大印鈔機的桂冠】去年全世界新發行26萬億人民幣,中國就占了一半。而且中國GDP不過占全世界8%,但卻占了全世界貨幣總量的27%。為了掩蓋爛(應為濫)發貨幣鈔票所引發嚴重通脹以及沸騰民怨,不但統計局造假,而26號《人民日報》還假意譴責其他國家貨幣放水,完全無視中國才是全世界*大放水國! 假設郎咸平**個數據是準確的,即:2012年全球新發行26萬億人民幣,那么,中國占一半就是13萬億。 郎咸平所稱的“中國榮膺2012年全世界*大印鈔機”顯然不是指基礎貨幣增加額,因為,2012年末,中國基礎貨幣余額是25.2萬億元,全年新增加基礎貨幣為2.7萬億元。 所謂的基礎貨幣亦稱“貨幣基數”、“貨幣基礎”、“強力貨幣”或“高能貨幣”,經過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業務而能擴張或收縮貨幣供應量的貨幣。西方國家的基礎貨幣包括商業銀行存入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包括法定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與社會公眾所持有的現金之和。 我再次不厭其煩地幫郎咸平算筆賬,假設他所稱的印鈔是指M0新增額。 央行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M0余額是5.5萬億元,同比增長7.7%。不要談當年M0新增量了,就連余額都達不到他稱的新增“印鈔”13萬億元的一半。 退一步講,假設郎咸平所稱中國印鈔**的數據是指M1的新增額。 央行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M1余額是30.9萬億元,當年新增的額度是1.9萬億元,遠遠達不到13萬億元。 根據郎咸平博文表述,與新發行貨幣*接近的金融專業術語叫“貨幣發行”。所謂的貨幣發行,是指發行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投放貨幣的行為。按其性質,分為經濟發行和財政發行。在現代銀行制度下,它包括貨幣投放和回籠兩個方面。因此,貨幣發行量等于一定時期內貨幣投放量和貨幣回籠量的軋差數。中國公布的貨幣發行量為中國人民銀行發行庫與出入庫軋差數扣減商業銀行業務庫庫存數。 2012年末,中國央行“發行貨幣”余額為60645.97億元。 因此,2012年央行印鈔13萬億元的數據是完全錯誤的。 第二錯:M2增長≠印鈔增加 通過排除法,郎咸平所說的央行印鈔13萬億元顯然是指中國M2去年的新增加量。根據央行貨幣政策報告數據,2012年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97.4萬億元,當年M2新增12.2萬億元,即便四舍五入也未達到郎咸平所言的13萬億元。此乃數據不準,尚算小錯。 即便郎咸平關于M2增長是準確的,那么其結論也是錯誤的,因為,M2增加的額度不一定是印鈔增加獲得的。 中國的M2=M1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 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 信托類存款 其他存款。 M1=M0 活期存款(企業活期存款 機關團體部隊存款 農村存款 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 M0是流通中的現金。 在金融學專業術語中,將上述M2中的各類存款叫做“準貨幣”,準貨幣=M2-M1。 央行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M1的新增加額度為1.9萬億元,換言之,中國M2增加主要是靠各類存款(準貨幣)增加,各類存款增加額度是10.3萬億元,占M2新增額度的84.4%;M1新增額對M2的影響帶動僅僅占15.6%。 顯然,中國的M2主要是靠存款(準貨幣)增加而增加的,而不是靠印鈔增加的。 M2被稱作廣義貨幣,盡管它叫貨幣,但是,從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它不僅僅包括現金貨幣或狹義的貨幣,更多的是各類存款(準貨幣)。 郎咸平在概念、數據、結論上都是完全紊亂的。 第三錯:中國M2高并非央行放水 郎咸平在上述錯誤數據、錯誤邏輯、錯誤結論基礎上得出的一個更大錯誤是:中國是世界*大放水國。 即便郎咸平不懂金融,你在微博上還認證為“經濟學家”,想必略懂經濟吧。 那好,我誨人不倦地從經濟角度跟你談點金融。 一個簡單的原理是,貨幣也是特殊的商品,你就把它當成商品吧,無論什么商品,供給過多,就會貶值;不足才會漲價。人民幣也不例外。 假設你的結論是對的,中國的貨幣——人民幣印刷多了,那么會出現兩個結果:對內,會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對外,人民幣會對所有的貨幣大幅貶值。總之,是人民幣不值錢了。 先看通脹情況。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6%,這遠遠未達到任何國家設定的或者教科書上的通脹標準,更談不上惡性通脹的標準。 對了,你說過,“為了掩蓋爛(應為濫)發貨幣鈔票所引發嚴重通脹以及沸騰民怨,不但統計局造假……”。 那好,咱們放棄這一指標,告訴你一個造不了假的指標:人民幣對美元漲跌幅。 還是央行數據:2012年年末,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2855元,比上年末升值154個基點,升值幅度為0.25%。從2005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至2012年年末,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累計升值31.68%。 如果你對央行的數據也不信,好,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計算,2012年,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1.73%,實際有效匯率升值2.22%。 總之,郎咸平那條微博在新浪和騰訊共被轉發四萬多次,僅僅在騰訊被閱讀達253萬人次,雖然很熱,但是,完全錯誤。非要說這條微博的積極意義的話,就是他向金融專家展現出了一個絲毫不懂金融的人無知的勇氣,以及煽動了不明真相的群眾過剩的民粹情緒。 如果郎咸平對金融學——好歹也是一門學科,尚存一絲敬畏的話,道歉是應該且必須的。
金融的風險 作者簡介
賀江兵,著名金融評論家,金融學者,新浪專欄意見領袖作者,曾在商業銀行、基層央行、銀監部門工作8年,2005年進入《財經時報》,2007年6月加盟《華夏時報》任總編助理、編委、金融部主任,2016年加入優選金融集團。其文章筆調辛辣,鞭辟入里,曾在2007年至2012年準確預測幾乎全部貨幣政策調整,對國家金融、財經等政策提出多項建議和意見,部分獲得高層認可。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