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非共沸有機工質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50856
- 條形碼:9787030650856 ; 978-7-03-065085-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非共沸有機工質 內容簡介
本書是根據作者近20年來在非共沸有機工質方面的研究成果編著而成,從工質熱物性、傳熱傳質特性及循環構建與應用等方面,系統總結了當前的研究成果。全書主要分為5部分:基于基團的工質物性預測及設計、基于非共沸有機工質的熱力循環構建、非共沸有機工質的傳熱傳質、非共沸有機工質的兩相流動及組分分離和非共沸有機工質的應用,這些成果為非共沸有機工質的推廣應用奠定了較好的理論基礎。另外,附錄中提供了屆非共沸工質研究高端論壇的總結報告,對主要研究機構、當前研究成果、難點熱點問題和未來研究展望進行了介紹。
非共沸有機工質 目錄
目錄
前言
第1章 基于基團的工質物性預測及設計 1
1.1 引言 1
1.2 基于基團的工質沸點及臨界溫度預測 3
1.2.1 基于基團拓撲的遺傳神經網絡 3
1.2.2 工質沸點預測 8
1.2.3 工質臨界溫度預測 12
1.3 工質氣液相平衡及飽和溫熵曲線的預測 15
1.3.1 氣液相平衡計算流程 16
1.3.2 混合工質及完全可預測相平衡模型 17
1.3.3 相平衡模型預測與實驗比較 19
1.3.4 飽和溫熵曲線斜率預測模型 24
1.3.5 純工質斜率 26
1.3.6 混合工質斜率 29
1.3.7 純工質氣相斜率基團預測模型 31
1.3.8 氣相斜率預測結果 35
1.4 ORC熱力循環工質設計 39
1.4.1 基于基團貢獻法的物性估算 39
1.4.2 ORC熱力學仿真模型 42
1.4.3 基于基團的ORC性能計算 46
1.4.4 ORC工質設計及工況優化 50
1.5 本章小結 56
參考文獻 57
第2章 基于非共沸有機工質的熱力循環構建 60
2.1 引言 60
2.2 非共沸有機工質ORC熱力學分析 61
2.2.1 系統描述 62
2.2.2 工質選擇 62
2.2.3 熱力學模型 63
2.2.4 模型驗證 68
2.2.5 結果與討論 69
2.3 基于非共沸有機工質的熱力循環三維構建方法 77
2.3.1 熱力循環三維構建方法 77
2.3.2 三維熱力循環優勢分析 78
2.4 案例分析 80
2.4.1 自復疊ORC 80
2.4.2 動力制冷復合循環 101
2.4.3 氣相膨脹壓縮制冷循環 119
2.5 本章小結 141
參考文獻 143
第3章 非共沸有機工質的傳熱傳質 147
3.1 引言 147
3.2 相變傳熱窄點問題 147
3.2.1 **類相變傳熱窄點 148
3.2.2 第二類相變傳熱窄點 152
3.2.3 基于窄點理論的工質優選方法 153
3.3 溫熵特性 154
3.3.1 表征工質溫熵特性的特征參數 154
3.3.2 混合工質溫熵特性的定性判定 157
3.3.3 壓力對混合工質溫熵特性的影響 158
3.3.4 基于特定工況的二元等熵工質合成 162
3.3.5 溫熵特性對熱力過程及循環性能的影響 164
3.4 溫度滑移與組分遷移 170
3.4.1 溫度滑移 170
3.4.2 非共沸有機工質蒸發過程中組分遷移特性理論分析 174
3.4.3 熱力學參數的影響 181
3.4.4 混合工質流動沸騰實驗 186
3.4.5 R601/R600a流動沸騰換熱數值模擬 191
3.4.6 R410A流動沸騰換熱數值模擬 194
3.5 本章小結 196
參考文獻 196
第4章 非共沸有機工質的兩相流動及組分分離 199
4.1 引言 199
4.2 有機工質流動過程中的壓降特性 199
4.3 T形管組元分離 204
4.3.1 T形管分類 204
4.3.2 順流式T形管組元分離實驗 205
4.3.3 撞擊式T形管組元分離實驗 217
4.4 本章小結 249
參考文獻 249
第5章 非共沸有機工質的應用 252
5.1 引言 252
5.2 非共沸有機工質ORC應用案例 252
5.2.1 非共沸有機工質應用于太陽能ORC系統的理論分析 253
5.2.2 非共沸有機工質ORC 261
5.2.3 基于非共沸有機工質的柔性 DES 275
5.3 高溫熱泵 289
5.3.1 非共沸有機工質在高溫熱泵中的循環特性 290
5.3.2 變工況對非共沸有機工質高溫熱泵系統的影響 293
5.3.3 高溫熱泵中二元非共沸有機工質的應用特性 298
5.3.4 非共沸有機工質窄點對系統循環性能的影響及其控制策略 303
5.4 本章小結 310
參考文獻 310
附錄 **屆非共沸工質研究高端論壇總結 314
跋 325
前言
第1章 基于基團的工質物性預測及設計 1
1.1 引言 1
1.2 基于基團的工質沸點及臨界溫度預測 3
1.2.1 基于基團拓撲的遺傳神經網絡 3
1.2.2 工質沸點預測 8
1.2.3 工質臨界溫度預測 12
1.3 工質氣液相平衡及飽和溫熵曲線的預測 15
1.3.1 氣液相平衡計算流程 16
1.3.2 混合工質及完全可預測相平衡模型 17
1.3.3 相平衡模型預測與實驗比較 19
1.3.4 飽和溫熵曲線斜率預測模型 24
1.3.5 純工質斜率 26
1.3.6 混合工質斜率 29
1.3.7 純工質氣相斜率基團預測模型 31
1.3.8 氣相斜率預測結果 35
1.4 ORC熱力循環工質設計 39
1.4.1 基于基團貢獻法的物性估算 39
1.4.2 ORC熱力學仿真模型 42
1.4.3 基于基團的ORC性能計算 46
1.4.4 ORC工質設計及工況優化 50
1.5 本章小結 56
參考文獻 57
第2章 基于非共沸有機工質的熱力循環構建 60
2.1 引言 60
2.2 非共沸有機工質ORC熱力學分析 61
2.2.1 系統描述 62
2.2.2 工質選擇 62
2.2.3 熱力學模型 63
2.2.4 模型驗證 68
2.2.5 結果與討論 69
2.3 基于非共沸有機工質的熱力循環三維構建方法 77
2.3.1 熱力循環三維構建方法 77
2.3.2 三維熱力循環優勢分析 78
2.4 案例分析 80
2.4.1 自復疊ORC 80
2.4.2 動力制冷復合循環 101
2.4.3 氣相膨脹壓縮制冷循環 119
2.5 本章小結 141
參考文獻 143
第3章 非共沸有機工質的傳熱傳質 147
3.1 引言 147
3.2 相變傳熱窄點問題 147
3.2.1 **類相變傳熱窄點 148
3.2.2 第二類相變傳熱窄點 152
3.2.3 基于窄點理論的工質優選方法 153
3.3 溫熵特性 154
3.3.1 表征工質溫熵特性的特征參數 154
3.3.2 混合工質溫熵特性的定性判定 157
3.3.3 壓力對混合工質溫熵特性的影響 158
3.3.4 基于特定工況的二元等熵工質合成 162
3.3.5 溫熵特性對熱力過程及循環性能的影響 164
3.4 溫度滑移與組分遷移 170
3.4.1 溫度滑移 170
3.4.2 非共沸有機工質蒸發過程中組分遷移特性理論分析 174
3.4.3 熱力學參數的影響 181
3.4.4 混合工質流動沸騰實驗 186
3.4.5 R601/R600a流動沸騰換熱數值模擬 191
3.4.6 R410A流動沸騰換熱數值模擬 194
3.5 本章小結 196
參考文獻 196
第4章 非共沸有機工質的兩相流動及組分分離 199
4.1 引言 199
4.2 有機工質流動過程中的壓降特性 199
4.3 T形管組元分離 204
4.3.1 T形管分類 204
4.3.2 順流式T形管組元分離實驗 205
4.3.3 撞擊式T形管組元分離實驗 217
4.4 本章小結 249
參考文獻 249
第5章 非共沸有機工質的應用 252
5.1 引言 252
5.2 非共沸有機工質ORC應用案例 252
5.2.1 非共沸有機工質應用于太陽能ORC系統的理論分析 253
5.2.2 非共沸有機工質ORC 261
5.2.3 基于非共沸有機工質的柔性 DES 275
5.3 高溫熱泵 289
5.3.1 非共沸有機工質在高溫熱泵中的循環特性 290
5.3.2 變工況對非共沸有機工質高溫熱泵系統的影響 293
5.3.3 高溫熱泵中二元非共沸有機工質的應用特性 298
5.3.4 非共沸有機工質窄點對系統循環性能的影響及其控制策略 303
5.4 本章小結 310
參考文獻 310
附錄 **屆非共沸工質研究高端論壇總結 314
跋 325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