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一帶一路”視野下京津冀區域文化史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3280
- 條形碼:9787520363280 ; 978-7-5203-6328-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一帶一路”視野下京津冀區域文化史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地方區域交通的變遷、科技的發展與交流、宗教信仰、民俗風情、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幾個主題的分析,展開對京津冀區域文化史的研究,它抓住京津冀地區歷目前是草原文明、農業文明、海洋文明交匯的區域,是草原絲綢之路與海洋絲綢之路連接的重要紐帶。尤其是將京津冀區域文化的研究放在“一帶一路”的大視野下進行探討,分析“一帶一路”外來文化對京津冀區域形成的文化影響以及京津冀區域文化通過“一帶一路”對外的傳播作用,彰顯本地區文化協同發展及對世界文明的獨特貢獻。研究立足河北,輻射京津,通過大量史實分析突出主題,梳理線索,鑒往知來,在繼承很好傳統史學文化基礎上,結合現在“一帶一路”的倡議,本身既具有傳承和發展意義,同時又具有現實與實踐意義。
“一帶一路”視野下京津冀區域文化史研究 目錄
**章 京津冀區域文化的時空演變
序言
**節 鄴城:南北朝時期的中西方交通
第二節 北京:元明清時期的中西方交流
第三節 張家口:明末民初的茶道
第四節 天津:近代以來的中西海上交通
第二章 京津冀區域科學技術發展與對外交流
序言
**節 元代及以前京津冀區域的對外科技交流
第二節 明清時期中外科技交流
第三節 近代以來京津冀區域的對外科技交流
第三章 京津冀區域的宗教文化與傳播
序言
**節 佛教
第二節 伊斯蘭教
第三節 基督教
第四章 京津冀區域民俗文化的沿襲與發展
序言
**節 對外交流中的元以前京津冀地區民俗文化
第二節 對外交流中的元明清時期京津冀民俗文化
第三節 清末民初中西文化交流視域下的京津冀民俗文化
第四節 民國時期中外文明交流視域下的京津冀民俗文化
第五章 京津冀區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演變
序言
**節 蔚縣剪紙:融會中西的美麗之花
第二節 景泰藍:中西合璧的傳統工藝
第三節 北京同仁堂的醫藥文化:走向世界的傳統中醫藥
第四節 中西文化交流視域下的冀中笙管樂:基于繼承和創新的考察
第五節 京。和鈬搜壑械"北京歌劇"
第六節 李派太極拳:中西碰撞之際誕生的武學宗派
第七節 中西結合之路上不斷演進的吳橋雜技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一帶一路”視野下京津冀區域文化史研究 作者簡介
王越旺,男,1964年生,河北省三河市人,河北省歷史學會理事。1985年7月畢業于河北師范學院歷史系,1999年獲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F任廊坊師范學院社會發展學院黨委書記、教授。主要研究世界近代早期區域經濟和文化史。先后在《首都師范大學學報》《鄭州大學學報》《東北亞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相關論文分別被《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世界史》轉載,出版《河北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等著作,并與人合作編著4部。近年主持河北省教育廳科研課題3項。 陳新海,陜西省西安市人。教授。主講歷史地理學、城市地理研究等課程。陜西師范大學歷史學碩士。中國歷史地理學會會員,中國歷史文獻學會會員。主持完成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河北省社科聯及教育廳課題3項;參與多項省級及廳局級項目的研究。主要從事燕趙文化研究。近年出版《任俠與節義:燕趙文化研究》《青藏高原歷史地理研究》等專著,在《青海民族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