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哲學入門/傅佩榮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40505
- 條形碼:9787559640505 ; 978-7-5596-4050-5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哲學入門/傅佩榮 本書特色
★影響全球華人的哲學大師、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傅佩榮,寫給年輕人的哲學普及書。 ★經典哲學入門讀物,零基礎系統閱讀,輕松開啟哲學世界的大門,把深奧的哲學講得通俗易懂、妙趣橫生。 ★未經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過,而哲學能夠告訴我們怎么思考人生。 ★本書帶你換一個角度看待自我與世界,讓你的靈魂變得更有趣,進而活出全新自我。 ★出版27年多次再版,本次再版全新升級,精裝典藏!裝幀采用內外雙封面設計,燙金+印金雙重印刷工藝,打造經典品質、精美觀感,既適合舒適閱讀,又適合收藏展示。 ★傅佩榮教授推薦年輕人、在校大學生、初高中學生、青少年**的哲學入門書。
哲學入門/傅佩榮 內容簡介
實,哲學真正的內涵是“愛智”,運用智慧探究本源,找出解悟人生之道。并非人人都得成為哲學家,但每個人都應具備基本的哲學修養,應努力培養羅輯思維,掌握整體觀點,確立價值取向,力求**。 《哲學入門》一書,正文部分從中西方哲學領域的24個關鍵點切入,著重介紹了中西方哲學的核心觀點和價值。附錄部分則分中、西方哲學兩部分,概述了其各自具有的特點。傅佩榮教授以其深厚的哲學功底,化繁為簡,為讀者提供了一個簡潔清晰、輕松易懂的哲學普及讀本。 本書文字深入淺出、耐人尋味,若能依序研讀,就可以獲得對哲學的完整認識。這是一項挑戰,但是它的回饋,值得一切辛勞。
哲學入門/傅佩榮 目錄
初版序念一點哲學
二版序哲學新天地
培養智慧 001
發現真理 005
印證價值 009
邏輯思考 013
語言分析 017
現象與本質 021
理解與詮釋 025
中國的哲學 029
儒家哲學 033
道家哲學 037
西方的哲學 041
柏拉圖哲學 045
康德哲學 049
知識論 053
宇宙論 057
形而上學 061
倫理學 065
宗教哲學 069
美學 073
哲學與人生 077
“真”是什么? 081
“善”是什么? 085
“美”是什么? 089
“圣”是什么? 093
【附錄一】 西方哲學背景知識
古代哲學 097
希臘的神話世界
希臘的宗教信仰
希臘的城邦生活
中世紀哲學 111
“基督宗教”之名
天主教的發展
中世紀哲學的特色
近代哲學 125
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
宗教改革
科學革命
現代哲學 139
浪漫主義思潮
生物學及心理學的革命
尋求意義的現代人
【附錄二】 中國五大經典介紹
《論語》 153
孔子與《論語》
《論語》源流
人能弘道──論語
《孟子》 162
孟子其人其書
人性向善的真諦──孟子
《老子》 170
老子其人其書
究竟真實的智慧──老子
《莊子》 179
莊子其人其書
逍遙自在的人生──莊子
《易經》 186
《易經》這本書
《易經》的魅力
進修書目 193
哲學入門/傅佩榮 節選
培養智慧 人是萬物之靈,因為他能夠思想。思想必須與感覺合作,把感官所接收的印象整合起來,也就是把變化的、個別的、殊多的印象,整合在一個概念之下。 如果問我:“哲學是什么?” *簡單的回答是:“培養智能,發現真理,印證價值。”這三句話需要分別加以說明。 人是萬物之靈,因為他能夠思想。思想必須與感覺合作,把感官所接收的印象整合起來,也就是把變化的、個別的、殊多的印象,整合在一個概念之下。譬如,世間沒有兩朵花是一模一樣的,但是思想卻可以把握“異中之同”,抽出花的本質,對它加以反省,由此構成有關花的知識。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 )說:“人類天性渴望求知。”正因為無知,所以要“求知”。知識就是概念的正確組合。從*簡單的“這是一個蘋果”,推展到“蘋果是營養的水果”,再擴延到植物學、衛生學的知識。人類面對大千世界,采取分門別類的辦法,探討一切現存事物。知識累積得越多,人的能力就越強,*后隨著科學與技術的進步而成為大地的統治者。 然而,好學深思的人開始感到迷惑。試問:我們能夠真正明白宇宙的奧秘嗎?從今天的眼光來看,答案仍是存疑的。托勒密的天文學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陽圍繞地球而轉;哥白尼的地動說卻掀起科學界的革命;牛頓的物理學肯定了絕對空間與時間的存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卻塑造了新的宇宙觀。自然科學上的進步正好提醒我們:所有的知識都是“到此為止”暫時有效的。 如果順著求知的心態去努力,終究會覺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更要緊的是,即使真能了解這一切,我們還是想要知道:“知識對人生有何意義?”或者“哪一種知識對人生*為重要?” 蘇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年輕時也曾鉆研自然科學,有一天終于決定轉向。他說:“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樹木,而是城內的居民。”仰觀天象與俯察地理,*后的目的不是要安頓人生嗎?但是,眾人明明隨著風俗習慣而生存、成長、發展,又會產生什么問題呢? 蘇格拉底說:“沒有經過反省檢討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這句話使人詫異,原來存在的不是“人”,而是每一個“自我”。因此,主體的自覺,或者自覺的主體,才是人生有無意義的判準。一切知識,若不能增益人的自我認知,都是可有可無的。希臘戴爾菲神殿上所鐫刻的“認識你自己”,在此發出了耀眼的光芒。 跨過這一門檻,我們就接觸到“智慧”了。智能與知識的差別有三:一、智能是主體的,知識是客觀的。知識必須設定對象,力求探討明白,以便掌握或運用;智慧則出自主體覺悟,因時制宜,隨機而行,靈活生動,看似沒有規則,其實*有原則,切合生命的要求。二、智慧是普遍的與統合的,好像看出宇宙充滿生機,無一物是隔絕孤立的,人生則構成整體,是呈現價值的過程。三、智慧是根本的與究竟的,見無常知有常,見生知死,死又不是生之結束,即使死是生之結束,亦非生之目的所在。 由此觀之,誰能擁有智慧?恐怕只有神明了。凡人只能“愛好及追求智慧”。哲學在西方名為“Philosophy”,原意就是“愛智”。這是一個歷程,與人生共存并進,不斷展現更高的境界。 哲學是一門非常特別的學問。若要勉強定義,可以說:“哲學是要以理性探討宇宙與人生的根本真相,從而指引現實生活、評估文化生態。”就人人希望得知宇宙與人生的根本真相而言,“哲學思考”可以說是人的本性。但是,若想走上正確而豐富的哲學之旅,由此得到人生指南,善度寶貴的一生,則仍有待基本的學科訓練。無論如何,保持開放的心靈,孕生智慧的胎兒,走出理想的人生,是每個人責無旁貸的,也是哲學給我們的初步啟示。
哲學入門/傅佩榮 作者簡介
傅佩榮 1950年生人,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歷任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早年師從方東美先生,后于耶魯大學深造,受教于余英時先生,繼而執教歐洲。他在宗教哲學、中國哲學以及譯解傳統經典方面造詣頗深。 傅教授兼具中西文化之深厚學養,集四十多年潛心研學之心得,以哲學建構和邏輯分析的眼光,搭建起東西方思想的橋梁,堪稱中西文化之擺渡者。他治學態度嚴謹,理論創見迭出,在當今學術界享有盛名。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