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國際關系學概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317183
- 條形碼:9787569317183 ; 978-7-5693-171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際關系學概論 內容簡介
《國際關系學概論/西安交通大學通識課程系列教育,西安交通大學本科“十三五”規劃教材》的特點有如下四個方面:一,按照“結構篇——行為體篇——范疇篇——行為篇——制度篇”的邏輯架構進行十二章內容的編排,層層遞進,結構清晰,邏輯嚴謹,體系完整,強調了知識的基礎性和理論的系統性;第二,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理論分析精煉,呈現了國際關系學的內在邏輯和理論體系,不僅告訴讀者國際關系是什么,還告訴讀者國際關系如何運作;第三,可讀性強,簡明實用,避免了枯燥晦澀的文風,適合作為國際關系的入門書,期望增加國際關系理論知識、提高國際關系理論素養的讀者能從書中獲益;第四,立足中國,聚焦中國,每章內容*終都落腳于中國對外關系領域的有關理論和實踐問題,或彰顯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或提出中國的努力方向、改革路徑,將“教材育人”的理念貫穿始終,進行價值代領。 《國際關系學概論/西安交通大學通識課程系列教育,西安交通大學本科“十三五”規劃教材》適宜作為高等院校國際關系通識課教材,也適合作為國際關系、國際政治、外交學、政治學、公共管理及相關專業的本科教材或教學參考書,還可作為對國際關系感興趣的讀者自學的參考書。
國際關系學概論 目錄
**章 國際關系導言
**節 學習國際關系的作用
第二節 學科范疇及研究內容
第三節 國際關系學的發展歷程
第四節 國際關系研究和學習方法
第二章 國際體系與國際格局
**節 國際體系的性質與構成
第二節 國際體系的演變
第三節 國際體系的文化
第四節 國際格局
第五節 大國戰略關系
第二篇 行為體篇
第三章 國際行為體與國家主權
**節 國際行為體的類型
第二節 前現代國家
第三節 現代民族國家
第四節 國家主權
第三篇 范疇篇
第四章 國家利益與民族認同
**節 國家利益的概念與性質
第二節 國家利益的內容與排序
第三節 民族認同
第四節 民族主義
第五章 綜合國力與軟實力
**節 實力與權力
第二節 綜合國力的構成要素
第三節 國力要素的不可替代性
第四節 綜合國力的衡量
第五節 軟實力
第四篇 行為篇
第六章 外交與武力
**節 外交及其功能
第二節 當代外交方式
第三節 武力的使用
第七章 大國戰略與大國崛起
**節 美俄日中的大國戰略
第二節 當今世界大國的共性
第三節 大國崛起的兩種類型
第四節 大國崛起的性質和策略
第八章 國際安全與國際戰爭
**節 國際安全
第二節 國際戰爭
第三節 國際和平
第四節 和平主義運動
……
第五篇 制度篇
參考文獻
國際關系學概論 節選
《國際關系學概論/西安交通大學通識課程系列教育,西安交通大學本科“十三五”規劃教材》: 一、國家的形態 自國家產生以后,不同的歷史時期以及同一時期的不同地區,出現了具有某些不同特征的不同類型的國家。由此,許多學者尤其是政治學研究者們,依據某一個標準,對國家做過多種多樣的分類,如有的按階級性質來劃分,有的按管理形式來劃分,有的按國家結構形式來劃分,有的按經濟水平來劃分,等等。當前,充當國際政治行為體的國家共有190多個,“從性質上看,分屬于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和民族主義國家,其中以民族主義國家占絕大多數。從生產力水平看,區分為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國家、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相互間貧富懸殊,差別極大。從政體看,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共和制、君主立憲制,有發展中民族主義國家的民主共和制、君主制和酋長制,有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和蘇維埃制、國民議會制、代表團制,世界民主化進程正在加快。充當行為體的主權國家如此種類繁多,性質各異,使國際政治呈現出錯綜復雜的局面。” 自從國家出現以來,人類經歷了多種國家形態,如城邦國家、分封制國家、君主國家、帝國、民族國家等基本類型。國家形態是發展變化的,在不同時期,某一種國家形態會在國際社會中占有主導地位,然而,由于歷史變化的不規則性和復雜性,一個具體國家的國家形態有可能不是十分標準的,與基本形態有一定的差異,甚至有可能同時具備多種國家形態的特征。 國家形態不是一成不變的,國家形態的變化源于科學技術進步和人類思想進步這兩個變量。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國家不斷地改進統治和管理社會的方法。例如,當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類擁有了較強的遠征軍事能力后,國家便可以對遼闊土地上的不同人群活動進行統一管轄和治理,于是帝國逐漸取代了諸侯國,國家的統治方式由貴族的分封制變為行省制或郡縣制的中央對地方的直接統治①。思想的進步改變了國家管理原則。例如,在國家主權平等觀念出現之前,霸權國干涉其他國家內部事務被認為理所應當。無論是歐洲的羅馬教皇體系還是東亞地區的朝貢體系,教皇或天子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王國、諸侯國、藩屬國的國王們需要教皇或天子的承認方具備統治本國的合法性,教皇和天子擁有干涉其他國家內政的權力。而國家主權平等思想的確立使得國家統治者們開始以平等原則來處理國家之間的關系,于是民族主權國家逐漸取代帝國成為主導國家形態。 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目前在國際體系中占主導地位的民族國家形態在未來也會發生變化,但是,我們尚難預測下一個主導的國家形態具體是什么。 二、西歐和東亞的前現代國家形態 在17世紀之前出現的國家都可以籠統地稱為前現代國家,但在某一特定時間,世界不同地區的前現代國家形態并非特征一致、發展步調統一。由于地理、氣候、人文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西歐和東亞的國家沿著兩條道路發展和演化。 ……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