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chuàng)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yè)車
德吉的種子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21208559
- 條形碼:9787521208559 ; 978-7-5212-0855-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德吉的種子 本書特色
★描繪了青海格爾木生態(tài)移民村藏族孩子的群像,用樸質(zhì)而明亮的筆觸記錄了當?shù)夭刈搴⒆拥纳? ★大天大地里的自在成長,大美大善中的純凈心靈 ★2019年中國作家協(xié)會重點扶持項目 ★資深編輯、記者,《文藝報》副刊部主任明江薦讀 《德吉的種子》以藏族兒童為觀照對象,以古老的文化傳統(tǒng)為底色,更加貼近兒童原初的純真天性。這群高原孩子們的坦然、率真、淳樸、真誠與擔當,如同一面鏡子,映射出我們?nèi)粘?fù)雜生活中的種種心思、計較、虛假和脆弱。借孩子的眼睛和心靈,借高原的風和潔凈的雪,回到人人擁有十萬個祝福的世界,是異常珍貴的體驗,這樣的文字,應(yīng)該被更多讀者看到。 ——資深編輯、記者,《文藝報》副刊部主任 明江
德吉的種子 內(nèi)容簡介
《德吉的種子》描繪了青海格爾木生態(tài)移民村藏族孩子的群像,用樸質(zhì)而明亮的筆觸記錄了當?shù)夭刈搴⒆拥纳睿旱录谇锾旆N下了芒果的種子,期待它們能生根、發(fā)芽、抽葉、開花、結(jié)果;曲吉多吉送給喬帆阿姨一份特殊的禮物——帶著十萬個祝福的小石頭;嘎瑪巴桑拒絕園丁剪下盛開的郁金香,直等到花兒枯萎,才把這世界上好看麗的花兒送給曲珍嬸嬸……這群率真、淳樸、真誠的高原孩子如同昆侖山巔潔白的積雪,明亮而閃耀。他們循著自己的心靈安安然然地生活在廣闊的天地之間,自然、肆意、善良地成長著,這正是童年很原初的狀態(tài)。當城市里的孩子童年慢慢消逝的時候,這群高原孩子卻將童年的簡單純粹恣肆地舒展開來,還原了童年很本真的樣子。
德吉的種子 目錄
德吉的種子 節(jié)選
尼瑪文森的畫 1 仁登師父交代,讓大家吃完早飯先把小教室打掃一下,再去把手和臉洗干凈。上周到寺院里來寫生的畫家韋大物先生,今天要來寺院里教小喇嘛們畫畫。 除了才仁圖登,大家都沒抓過畫筆。但他們格外喜歡有人來寺院,就像平靜的湖面總是盼望水鳥或者落葉來蕩起一圈圈好看的漣漪。 吃了早飯,六個小喇嘛就很自覺地到洗漱間排隊洗手洗臉,九歲的才仁圖登和他*好的朋友平措連頭也洗了,顯得比其他人更清爽些。 只有尼瑪文森依然慢得像只打盹的蝸牛,看到大家都擠在洗漱間,他干脆在門外坐下來,等大家洗完了,他才起身進去,在水管底下搓了搓手心。 尼瑪文森從來沒有畫過畫。仁登師父教他們寫字的時候,他往往是呆坐一整節(jié)課,連一個藏文字母也寫不出來。仁登師父常常既無奈又慈愛地嘆氣:“唉,這小可憐,該怎么辦呢?” 這時候,才仁圖登就會把師父的話再學一遍:“唉,這小可憐,該怎么辦呢?”然后捏一把尼瑪文森的大耳朵,很得意地加上一句,“大耳朵,沒有用!” 尼瑪文森長著一對醒目的大耳朵,大概是常被才仁圖登捏來捏去的緣故,仿佛越來越大了,像兩只小手掌豎在臉蛋兒兩側(cè),乍看去,有點兒滑稽。 小喇嘛們教室里的課桌是一個藏式的長條連體矮桌,地上鋪著藏毯,他們平時上課都是圍桌盤腿坐在毯子上。今天在矮桌那邊放了一條長長的矮凳。六個小家伙則擠在靠門的這一溜兒墻邊。 畫家來了,一個又高又壯的大胡子。 跟著畫家進來的還有噶陀活佛和仁登師父,噶陀活佛微笑著坐在了矮凳的正中間。仁登師父說:“老師會給每個人發(fā)一個畫板,還有紙和鉛筆,畫家要畫活佛的像,你們要認真跟著學。” 畫家和他們打招呼,發(fā)畫具。 “阿圖,他比你阿爸還要高呀。”平措碰碰身邊的才仁圖登,小聲地說。 “我阿爸比他瘦,好看多了!”阿圖笑嘻嘻地用手比畫著,好像他比畫中的才是好看的。 “這么高這么胖,是個‘野牦牛’畫家。”擠在*里面的平時話*多的索南壞壞地說,說完還“咯咯”笑起來,大家便跟著笑。 尼瑪文森也輕輕笑了一下,沒說話。 畫家聽不懂藏語,仍在挨個兒地發(fā)紙筆和畫板。小家伙們見自己的話并沒有讓客人生氣,似乎更放肆了些。他們一邊嘲笑畫家的模樣,一邊表達著對手里畫具的喜歡,比來比去,搶來搶去,亂哄哄的一片。 活佛輕輕笑著搖頭。仁登師父便對大家說:“安靜點兒,安靜點兒,要不然菩薩都要被你們?nèi)巧鷼饬恕!? 大家互相做著鬼臉安靜下來。 2 畫家擠到小家伙們中間,正對著噶陀活佛。他拿著一支鉛筆,仔細端詳著活佛,而后在白紙上“嘩嘩嘩”地刷了一小會兒,慈眉善目又不失威嚴的活佛就被搬到那紙上面了。 畫家把剛畫好的活佛肖像貼到墻上,然后在另一張紙上教小僧人們畫畫。雖然一點兒也不簡單,但大家學得很認真,而且像才仁圖登這樣聰明的孩子,很快就畫得有模有樣了。 “阿圖,你畫得真好!”平措畫了擦,擦了畫,折騰半天,除了收獲一張被他搞得皺巴巴的紙以外,就是滿頭的細汗。看到才仁圖登的畫,他羨慕地說。 “我以前跟阿爸的朋友學過一點點兒,可是畫不好。”才仁圖登話雖謙虛,其實心里萬分得意。 “你阿爸真了不起,還有會畫畫的朋友。”話癆索南也湊上來,羨慕得直瞪眼睛。 才仁圖登撇撇嘴,他可不贊同索南的話,對于阿爸,他從來沒有覺得了不起,在他眼里阿爸除了被人說過長得俊美,幾乎別無長處。 “你怎么不畫呢?”畫家瞧一眼那張空空的白紙,看著呆坐的尼瑪文森。 尼瑪文森也看著畫家,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里仿佛空無一物,他不說話,就像平常一樣。 畫家摸摸他的頭,轉(zhuǎn)臉去看仁登師父。 “他就是這樣,隨他去吧。”仁登師父看了看尼瑪文森,無奈地對畫家笑笑。 畫家挨著尼瑪文森坐在藏毯上,拿過尼瑪文森的畫板,很慢很慢地畫起來。他畫了一個小喇嘛:光光的頭,黑白分明的眼睛,紅棕色的袈裟和光溜溜的腳丫子,還有一對大大的耳朵。 尼瑪文森看著畫家用那些線條和黑白色塊,一點兒一點兒畫出了自己。他一咧嘴,指著畫像說:“我!” “是你!”畫家摸著尼瑪文森的小腦袋也笑了,“你叫什么名字?” “尼瑪文森。” “尼瑪文森,嗯,是什么意思呢?” 尼瑪文森看著仁登師父。 “尼瑪就是太陽,文森就是光芒。”仁登師父說。 畫家看著這孩子,努力把他和“太陽的光芒”聯(lián)系在一起。多好的名字啊,他再次摸著尼瑪文森的頭感嘆:“啊,陽光!” 噶陀活佛起身離開了小教室。大家看到畫家給尼瑪文森畫的像,都爭著也要一張。 畫家一邊答應(yīng)著一邊對尼瑪文森說:“加油,你也可以畫出來。” “嗬,尼瑪要是能畫出畫來,我就用十塊錢買下它,像唐卡一樣貼到墻上去。”索南聽到畫家的話,頭也沒抬,一邊用鉛筆在紙上刷著線,一邊輕聲地說。 “哈哈哈!”索南說得漫不經(jīng)心,但旁邊的小伙伴們卻像是聽到一個世界上*好笑的笑話,都“哈哈”地笑起來。 尼瑪文森無動于衷,也沒有被其他小伙伴的笑聲感染,他仍那樣專心地欣賞著自己的肖像畫。 “那我就出三十塊!”小胖子嘎瑪巴桑調(diào)皮地喊道。 “我出五十。”平措也來湊熱鬧,就好像真的在競買世界名畫。 “偉大的尼瑪文森,還是賣給我吧,我出一百塊買你的畫!”才仁圖登故意說得很夸張。 尼瑪文森只是看著畫像,抿著嘴淺笑,不理會小伙伴們的嘲笑。跟他*親厚的多吉也湊上來看尼瑪文森的畫像,說:“啊,尼瑪,畫得真的是很像你啊!” 畫家在寺院里待了一整天,天擦黑了才走。 仁登師父帶著大家念了晚經(jīng)。 小家伙們都上了床,窗外的月光透過窗戶照進僧房,照在尼瑪文森的臉上,他還在執(zhí)著地端詳著那張白紙上的自己。美麗的月光,也照著同屋的多吉。此時,多吉從自己的小佛龕上取下那七只精致的小銅碗,用一塊干凈而柔軟的棉布擦拭著,這是他每晚睡前都要做的事。 那年,姨媽央吉瑪?shù)剿略豪镎业剿臅r候,多吉已經(jīng)五歲了。央吉瑪抱著多吉哭了很久,*后把一幅綠度母①的唐卡②和七只銅碗交給他,說:“這是你阿爸阿媽留給你的東西。”之后姨媽央吉瑪便常來看他,帶一些奶酪、酥油③、羊肉,每次還會背來一木桶山里的清水。每天早晨太陽出來之前多吉都會給綠度母供上凈水,太陽落山之前倒空,而夜幕深沉的時候,要仔細地擦拭銅碗。
德吉的種子 作者簡介
唐明,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青海省作家協(xié)會委員,格爾木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曾就讀于魯迅文學院青年作家兒童文學高研班。作品散見于《文匯報》《后勤文藝》《青海湖》《延河》《十月少年文學》《少年文藝》等省內(nèi)外各級雜志報刊,出版散文集《把家安在格爾木》,短篇小說集《心無雜念》,長篇小說《小妖一米》《我的爸爸在云端哨卡》《永不遺忘的草原》等。現(xiàn)任《格爾木》文學雜志執(zhí)行主編一職。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