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zhàn)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jīng)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見識叢書;45錐形帳篷的起源 思想如何進化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21712285
- 條形碼:9787521712285 ; 978-7-5217-1228-5
- 裝幀:一般純質(zhì)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見識叢書;45錐形帳篷的起源 思想如何進化 本書特色
1.BBC制片人勇闖美國西部,公路騎士科普人類進化知識。 作為BBC看門面紀錄片《獵捕》的制片人,喬尼·休斯的探險永遠在路上。為了回答錐形帳篷的起源在哪里這個奇怪的難題,他如牛仔般縱橫美利堅合眾國西部,在土著和現(xiàn)代科技的交織中,在家人的抱怨和沉悶的自駕游里,升華思想,開拓見識,理解思想的進化之旅。 2.無神論四騎士力薦,英倫腹黑搞笑輕松,在印第安人帳篷、DNA、威士忌、達爾文的自閉癥之間談笑風生。 丹尼爾·丹尼特熱衷讀這本幽默的模因書?破罩,喬尼·休斯不忘英倫傳統(tǒng),各種抖機靈層出不窮。進化之路在明尼蘇達州,變化的機會在北達科他州,DNA傳承于南達科他州,選擇在懷俄明州,將公路片劇情和科學沉思合而為一。生活、思想無縫對接,值得閱讀。 3.北美野牛到處亂竄,“我”用“進化”這桿大煙槍把它打回原型。 一是捕獵北美野牛的文化。由于喜群居,它們擁有上千雙眼睛、上千對耳朵以及上千個鼻子,因此是龐大又靈敏的群體。捕獵北美野?刹蝗菀祝菰〉诎踩擞泻芏噢k法。二是把野牛剁成一種叫作干肉餅的食物。三是錐形帳篷。我們知道有首美國民歌唱著“北美野牛漫步”,如果以獵食北美野牛為生,就要隨著它們而不停換地居住。這意味著得有一個能隨之移動的住所。對于大草原印第安人來說,錐形帳篷就是他們所需要的答案。 4.自閉癥達爾文,如何顛覆世界? 對于那個每天走在思想小路上的達爾文而言,這些東西是思想的不同種類在不同階段的所有形式,是一種“過程中的降級演繹”。而這已經(jīng)是他所能記下的zuihao的樣子了。并不是達爾文擁有一個了不起的思想,而是這個思想擁有一個了不起的達爾文。這種新的世界觀中人類的天才是占據(jù)空間的。透過這種新的世界觀,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天才是指:一個思想的進化空間中很大程度是被一個人的頭腦所占據(jù)的這樣一種獨特的情境。 5.建造屬于自己的想象空間——思想進化的本質(zhì) 休斯的觀點是,如果現(xiàn)在你瞄一眼(眼睛也是設(shè)計齒輪上很精妙的一枚鋸齒)生命體的齒輪,會發(fā)現(xiàn)有一組鋸齒十分古怪,和其他的都不同。它們稱不上是“創(chuàng)新”,而更像是反常的行為。而正是它們將生命體在設(shè)計空間中推動得更高更遠。檢查這些鋸齒是我的興趣所在,因為這會破壞“有機體”這個詞的標準概念。觀察進化,重組思想,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見識叢書;45錐形帳篷的起源 思想如何進化 內(nèi)容簡介
無神論四騎士丹尼爾·丹尼特力薦的科普趣味讀物,BBC·制片人喬尼·休斯自駕闖美國,探索人類文化的變化和選擇,全程英倫幽默腹黑不油膩。在印第安人帳篷、DNA、威士忌、達爾文的自閉癥之間談笑風生,聊聊思想進化的真面目。
BBC制片人喬尼·休斯以西部公路片的形式,調(diào)查了人類思想觀念的進化與發(fā)展,告訴所有人思想是如何擁有“生命”的。通過扮演“文化達爾文”的角色,休斯與家人一起穿越美國中西部,親身試驗自然演化中的思想史——思想觀念在文化景觀中的變異、繼承和選擇模式。與達爾文所觀察的海洋島嶼不同,休斯訪問的是美洲原住民部落的“心靈島嶼”。《錐形帳篷的起源》以喬尼·休斯的游歷西部、考察印第安文化為背景,來講模因(文化基因)如何傳播與進化。他巧妙利用模因概念,洞察了整個科學考察旅途中的文化元素。從美洲原住民的錐形帳篷,到三明治的做法、牛仔帽的形狀、谷倉屋頂結(jié)構(gòu)的演變等,為人類文化(理念)的進化,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理解方式。
見識叢書;45錐形帳篷的起源 思想如何進化 目錄
致 謝
**部分 只有人類
第1 章 怪物們
第2 章 新世界
第二部分 什么是想法?
第3 章 進化,明尼蘇達州
第4 章 變化,北達科他州
第5 章 傳承,南達科他州
第6 章 選擇,懷俄明州
第三部分 少點歷史
第7 章 無意識?
第8 章 西部如何取勝之一:找到邊界
第9 章 西部如何取勝之二:1876年6月25日
第10 章 西部如何取勝之三:美國的建造
第四部分 誰在駕駛?
第11 章 錐形帳篷分類的初級指南
第12 章 想象力的約束
第13 章 文化基因
第五部分 疑問解決
第14 章 過去
第15 章 現(xiàn)在
注 釋
文獻目錄
補充閱讀
見識叢書;45錐形帳篷的起源 思想如何進化 節(jié)選
第1 章 怪物們 鏡片起霧 我們都是通過不同的有色眼鏡來看待這個世界的。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即使那些意識到的人也不愿意承認),但我們的確都是透過被我們記憶中的各種思想染色的鏡片來觀察這個世界的—只有通過我們有意無意地儲存在腦子里的上百萬個思想觀念,我們才能不斷地將我們所體驗的世界賦予意義。沒有人不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世界的,因為沒有哪個人的頭腦里空無一物。而我們是有權(quán)選擇不同的有色眼鏡的。這里有一架子無序擺放的眼鏡,包括弗洛伊德學說、自由主義學說、佛教禪宗、環(huán)保主義者學說,還有馬克思主義學說。我們可以任意選擇。如果樂意的話還可以選擇不止一種。 從歷史上來說,我傾向于選擇,*早在1858 年,伴隨查爾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出現(xiàn)的視角。據(jù)說當時一出版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書里的世界是無神且無意義的。要適應(yīng)這些觀點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即使適應(yīng)了,他們也并不喜歡這種觀點。無論如何,達爾文的視角持續(xù)地影響著后人。他們研究并改進這些觀點,現(xiàn)如今,對于很多西方世界成長的人來說,達爾文進化論已經(jīng)是習以為常的了。自從記事開始,我就一直戴著這副有色眼鏡。我喜歡這種觀點。在我看來,無神而無意義的世界仍然迷人而美好,可能正是因為它是無神而無意義的。當然我會這么說,因為我戴著達爾文的有色眼鏡。不過,我也能看出達爾文的有色眼鏡并不完美。雖然對地球上的其他生命的作用一目了然,當透過這種視角研究我們?nèi)祟悤r,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這些鏡片起了霧氣,看不清了。這副眼鏡無法再敏銳地反映出人類的狀況。透過它們,無論你多努力看,智人都顯得……有點模糊。 讓我來解釋…… 第4章 草原上的入口 車停在泥濘的懸崖邊,背后就是奈夫里弗,我們在35度的高溫下烤著,望向一片開闊剛割過的草地。陽光炫目,不過我們還是很容易找到了草地里一處密集的碗狀的圖案,大約有40個,每個直徑都有9米或更多。這是早期的木架土屋留下的凹痕,這些木架土屋是美洲原住民夏天的居所,他們直到19 世紀中期仍住在這個山谷中。這些木架土屋是由其中三個和平相處的部落共同建造的,有曼丹族、希多特薩族和阿里卡拉族。根據(jù)其族人的口述史,他們的祖先起源于東部的林地中,在約500 年前沿著河道一路向西,一直到密蘇里州北部的大平原地帶,那里的河谷已經(jīng)不再生長樹木。于是他們定居下來,堅守著他們的陣地的邊緣,而四周被大平原所圍繞。 他們在東部的時候?qū)W會了耕種,這是從*早開始在美洲土地上耕種的墨西哥的阿茲特克人那里學會的,這三個部落的人會種植玉米、豆子、南瓜、向日葵、煙草。他們把種植園選在了東邊土壤比較肥沃的平原上。這塊土地很寶貴,需要精心保護。好在一小塊土地上產(chǎn)量不錯,就不用非要守住狩獵祖先那片廣袤的領(lǐng)地,而豐收的作物自然擴大了人口。每個村子都變得人丁興旺。 隨著耕種技術(shù)在部落間的普及,東部逐漸壯大起來,戰(zhàn)事不斷,其中三個部落紛紛選擇沿著河道往西部尋求安寧。河流不僅帶他們到了西部,還到達了北部。他們*后在密蘇里州的北部相遇了。 新的居所非常考驗他們的生存技能。這片土地稀疏,且很難通行。由于夏天很短又難預測,因此也難有好的收成。部落找到了另一項重要的技能:垂釣。冰河里有許多肥美的魚,部落的人將卷繞的柳樹板放在河床上,用拴在楊樹苗上的生蟲的肉做誘餌,在沙洲上設(shè)下陷阱。經(jīng)驗豐富的老人一邊哼著釣魚的歌,一邊抽著煙草,直到樹苗沙沙作響,他們知道有魚上鉤,晚飯有著落了。 光有魚可不夠。部落不得不在山谷之外探索更廣闊、未開發(fā)的世界。頭一次走出山谷之外肯定是很忐忑的,畢竟那里一望無際卻又毫無生機,但努力是值得的。他們發(fā)現(xiàn)如果知道地點和時機,平原上會一下子出現(xiàn)成群的北美野牛,那可是*棒的肉。 但北美野牛對這些部落來說很陌生。以此為食,曼丹族、希多特薩族和阿里卡拉族不得不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從而變成了印第安人中的一支,叫作“大草原印第安人”。 大草原印第安人可以解答關(guān)于“為什么石器時代的人會出現(xiàn)在大平原上”的問題。我們都是從很多牛仔及印第安人的電影中得到的這些印象:飾頭巾,和睦煙斗,“神奇的藥”,撕頭皮,還有那個差點殺了一個叫“馬”的人的太陽舞。但這些并不重要。草原印第安文化的核心是游牧式的,以狩獵采集為主,而這主要來自以下三種不可或缺的次文化現(xiàn)象。
見識叢書;45錐形帳篷的起源 思想如何進化 作者簡介
[英] 喬尼·休斯(Jonnie Hughes),BBC地球發(fā)展部制片人,著名科學記者,《國家地理》《泰晤士報》《衛(wèi)報》《獨立報》科普專欄作家。BBC著名紀錄片《獵捕》(The Hunt)制片人?,《獵捕》獲英國電影學院獎*佳攝影獎,地球樂園自然影展(Wildscreen)*佳編輯獎、*佳攝影獎(大型劇組)、*佳音樂獎。同時,休斯也是Youtube頻道BBC Earth Unplugged、東京大自然超體感博物館Orbi等多個跨界項目的策劃與負責人。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