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012708
- 條形碼:9787214012708 ; 978-7-214-01270-8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 本書特色
本書先后榮獲1989年度的“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以及1990年度的“亞洲研究學會列文森獎”。 一反流行觀點“國家政權的衰弱是發生革命的前提條件……”,提出“國家政權內卷化”概念,認為國家政權在某些方面的加強亦會導致自身的腐敗和革命的發生,深刻地揭示了晚清民國時期現代化努力失敗乃至崩潰的原因。 本書提出的“權力的文化網絡”中文化與權力的研究比較接近后現代思想,在學術上意義重大。 《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揭示的意義在于:國家的政制體制由“贏利型經紀”過渡到“保護型經紀”是當今社會發展的趨勢,前路漫長艱難,然而,無論需要付出多大代價這個勢頭都不可逆轉。*關鍵的是,“通過在政權與社會各部分、各階層的上層分子建立一種互利的關系以使自身得到再生。” “海外中國研究叢書”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自1988年開始,迄今為止,出版海外中國研究的學術名著190余種。叢書主編為劉東教授,叢書聚焦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問題,囊括了孔飛力、蕭公權、費正清、魏斐德、史華茲、杜贊奇、謝和耐等海外著名學者的代表性著作。
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 內容簡介
《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一書是印裔美籍學者杜贊奇通過對資料:南滿鐵道株式會社調查部所編《中國慣行調查報告》、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的社會調查材料,以及中外學者已有的研究成果等的研究,以個案的方式對華北六個村莊進行詳盡的分析,展現了在國家政權現代化建設的大背景下1900—1942年華北農村社會、政治、經濟圖景。作者從“大眾文化”的角度,提出了“權力的文化網絡”、“國家經紀”等概念,詳細地論證了國家權力是如何通過種種渠道(諸如商業團體、婚姻圈、經紀人、廟會組織、宗教、神話及象征性資源等)深入鄉村社會的,以及在這一過程中鄉村社會又是如何作出回應的。
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 目錄
編者的話
中文版序
前言
**章 權力的文化網絡
第二章 清末鄉村社會中的經紀統治
第三章 華北地方政權的現代化建設
第四章 宗族與鄉村政治結構
第五章 鄉村社會中的宗教、權力及公務
第六章 鄉村政權結構及其領袖
第七章 國家與鄉村社會的重組
第八章 國家政權的現代化與地方領導
結論
后記 社會史研究方法淺議
引用書刊目錄
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 作者簡介
杜贊奇(Prasenjit Duara),師從孔飛力。曾任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學系及東亞語言文明系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萊佛士人文講座教授。現任杜克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另有專著《從民族國家拯救歷史:民族主義話語與中國現代史研究 》。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