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唐詩的樂園意識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10601
- 條形碼:9787301310601 ; 978-7-301-31060-1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詩的樂園意識 本書特色
此身何歸,樂園安在? 這是哲人的叩問,凡夫的茫感, 是代代不息的永恒之謎。 每一位風姿獨具的大唐詩人都提供了專屬的闡述。
唐詩的樂園意識 內容簡介
“樂園追尋”是自遠古神話、宗教信仰以迄詩歌小說等文學藝術中一個普遍而重要的課題,反映了人類對現實環境的認知與超越,對理想世界的探索與構設,以及對自我心靈的安頓與開顯。 《唐詩的樂園意識》從回顧先唐種種的樂園形態開始,細膩地抉發唐詩中形形色色的樂園,從初盛中晚唐一路往下,意圖建立一個歷時性的樂園意涵流變史,絲絲入扣,打開唐詩研究的一條新進路,在傳統審美的角度之外更提供嶄新的詮釋。
唐詩的樂園意識 目錄
**節 “樂園”研究之價值與研究取徑
第二節 “樂園”內涵的厘清
第三節 先唐樂園形態之回顧
第四節 樂園理論之修正與本書架構之建立
第二章 人文世界的烏托邦——遠古理想國的回光
**節 政治藍圖的理想模式
第二節 社會理想——再使風俗淳
第三節 大同世界的再版
第三章 平等無私的自然倫理與宇宙萬物的和諧秩序
**節 原始樂園的和諧混同狀態與復歸的嘗試
第二節 各得其所的自然倫理——“難教一物違”
第三節 物我交融的“忘機”境界
第四章 “失樂園”——追憶中的開、天盛世
**節 再現“失樂園”的理論與意義
第二節 中晚唐時代的樂園回溯
第三節 杜甫的追憶:“春夏—喜劇境界”的類型表現
第四節 “追憶”的情感運作與表現模式
第五節 失樂園:“秋冬—悲劇境界”的類型展現
第五章 由迷而悟——“尋道”詩的類型探討
**節 “追尋”的原始類型
第二節 “道”的內涵厘清
第三節 “尋道不遇”詩的原型分析
第四節 圣地的啟悟與凈化
第六章 桃花源主題的流變——繼承、轉化與發揚
**節 “桃花源”原始文本之分析
第二節 南朝階段——以仙化為主流而啟山水化之肇端
第三節 初唐階段——隱逸調性的顯揚
第四節 盛唐階段——個性化原則的充分實踐
第五節 中晚唐階段 ——世俗化:桃花源的幻滅與瓦解
第七章 樂園的變調
**節 時間意識的激化與死亡意象的涌現
第二節 樂園空間的崩毀
第三節 圣性的解消
第四節 人情化——神話思考的反命題
第八章 結語:樂園意識轉變的關鍵
征引書目
唐詩的樂園意識 節選
《唐詩的樂園意識》: 第四節“追憶”的情感運作與表現模式 由于是借著現在與過去彼此拉鋸、交相織染的方式,而再塑一個永不朽滅的已逝樂園,兩者角力之后相乘相加的力量強化了昔日的光輝,但也同時哀悼了一個盛世的一去不返,因此這類從追憶中尋回樂園的論述,莫不是以牧歌與哀歌并奏的結構,和歡笑與酸淚雜糅的筆調來表現。 但經過更進一步細部的分析,我們了解到:只說過去與現在互現,并不足以闡釋追憶活動的紛雜度。在后人追憶中重現的樂園,其再現的方式固然都是循著萬流歸宗般的路線,來對過去特定的時空做定點的重建,因此必然以“歸返”或“回溯”為情感思維運作的主要方向;但除此之外,“追憶”的活動之所以能夠成立,根本上必須以時間上今昔對比、空間上中心與邊陲異位的二元對立為大前提,如此才能完整地支撐起追憶活動的全部架構。觀察的結果告訴我們:時間雖不可逆流,但回憶卻恰好是有效突破此一性質的利器;同時舊地也能夠重游,甚至在不同的地方都可以作為回憶的據點,如果再加上時空之外“人物”的因素,而讓人物以遺民的角色所具備的延續性加進來,呈現失樂園的方式就不只有“歸返”或“回溯”的單一向度了。對已逝樂園之追憶所展現的情感的運動方向,其實還涉及了往復穿梭于今昔時空的復雜關系與微妙聯系,極為靈動地開展心靈活動的軌跡。 建構了回憶的時空人物因素,主要可以區分為四種不同的組織方式來對玄宗朝的樂園進行呈現,分別是“今一昔一今”“昔一今”“今一昔”與“今昔錯綜”這四大類表現的結構: (一)許多經由“人物斷片”與“舊地重游”之機緣觸發而完成的詩歌,往往都適于應用“今一昔一今”的三段式敘述,杜甫的((哀江頭》足為此一類型的代表。全詩在此一較精密的結構中讓三個部分均衡發展,頭尾各以**段的“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和第三段的“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等慘痛的現況雙綰包夾、首尾呼應,使中段部分的“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昭陽殿里**人,同輦隨君侍君側。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囓黃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墜雙飛翼”此一對過去的描寫益發彰顯,更襯托出歌舞升平、歡情洋溢的金碧輝煌。此詩之外,杜甫尚有《丹青引贈曹將軍霸》《千秋節有感二首》(二首視為一個整體結構),以及白居易的《江南遇天寶樂叟》和《梨園弟子》等作品皆屬此類。較特別的是韓愈的《和李司勛過連昌宮》詩,其結構模式雖亦循此法敘寫,但比例上十分偏倚不均,需略加鉤稽始能明其脈絡:全詩之前三句“夾道疏槐出老根,高甍巨桷壓山原。 ……
唐詩的樂園意識 作者簡介
歐麗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研究領域:唐詩、《紅樓夢》、中國文學史。除了“大觀紅樓”系列之外,代表作還包括《唐詩的樂園意識》《李商隱詩歌》《唐詩選注》《紅樓夢人物立體論》《詩論紅樓夢》《唐詩可以這樣讀》等十多種;曾獲臺灣大學杰出專書獎、杰出教師獎,因臺大“紅樓夢”公開課獲得“全球開放式課程聯盟”2015年杰出教學者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