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在胡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40680
- 條形碼:9787559640680 ; 978-7-5596-4068-0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在胡同 本書特色
身邊處處有驚喜,從家里開始認知自然! 1. 一套結合科學、文化與藝術的信息可視化城市自然生態圖鑒貼近生活,列舉了400多種身邊常見的動植物,全景展現這些動植物所處的自然環境。讓孩子了解不同的生態環境,觀察四季變化時不同的動植物行為,感知自己所生活的空間環境,培養多學科綜合思維能力。 2. 別具一格的插畫風格簡潔、精致的插畫貫穿全書,既凸顯了動植物的典型特征,又能兼顧信息的直觀與美感。增加孩子對自然觀察的興趣,引導孩子從認知到觀察再到記錄、思考,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維能力——這也正是大自然能教給我們的*偉大的能力。 3. 自然科學與文化生活交融書中不僅講解了動植物的科學知識,還對城市人文內容進行了延伸。讓孩子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能獲得城市文化相關信息。 這是一套非常的優秀科普作品。它立足于北京市,展現了郊野、公園和我們社區周邊的常見動植物,對實地自然觀察有切實的指導作用。書的內容豐富有趣,對動物行為的描繪生動而細膩,妙趣橫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套書的繪圖與版面設計特別精美,除了帶給人自然知識,還能給人以審美享受。 ——《博物》雜志內容總監 劉瑩 說到城市,大家想到的必然是繁華的大街上車水馬龍,鋼筋水泥的叢林里霓虹閃爍。作為一個在北京胡同里土生土長的孩子來說,現在的城市和以前完全不同。記得小時候,春天的胡同里穿梭著銜泥筑巢的家燕,夏天的什剎海柳樹上蟬鳴陣陣,秋夜老墻縫里的蟋蟀吸引了打著手電的小伙伴們,冬日的墻根下黃鼬會留下覓食的蹤跡。 難道現在就真的感受不到了嗎?其實仔細觀察、細細體會,我們不難發現,那些堅強的生命依舊在現代化的都市中生生不息。 一套《城市自然故事》帶你去了解身邊的自然,回味童年往事,更是治療“自然缺失癥”的“一劑良藥”! ——二寶-楊毅我每年都會去很多國家買很多書,尤其是自然科普類,當國家地理的編輯把這本書放到我面前的時候,我的**反應就是……買!此書的插畫風格和設計皆屬上乘,絕不輸國外的優秀自然科普書籍。 ——微博@閑人王昱珩,生活家、自由設計師、南極大使 王昱珩要想成為一名多知多懂的自然愛好者,*好的辦法就是從自己城市的生物認起。這本書涵蓋了北京能見到的各種常見生物,講解清楚,繪畫舒服,是北京孩子的福音。我小時候要是有這本書該多幸福。 ——《博物》雜志策劃總監 張辰亮人類乃動物界之一物種,居城市或鄉村,與我等伴生者尚有蜂蝶蟻、蛇蛙龜、雀鴉鵲、蝠鼬猬。生命與環境之聯系即生態也,城市生態系統之于人類至關重要!城市并非僅是車水馬龍、喧囂嘈雜,更應蛙噪蟬鳴、鳥語花香。兩位“帥真”作者,人居關懷,洞察秋毫,標新美術,卓爾不群;他們為您展現了一個熟悉卻又未知的城市及其生態!是為薦。 ——國家動物博物館研究館員、科普策劃總監 張勁碩 博士
在胡同 內容簡介
“城市自然故事·北京”系列,包括《在胡同》《在公園》《在郊野》,是一套給6~10歲少兒的城市自然觀察圖鑒!对诤肥窃撓盗械膬裕瑥募依锏胶、到市場、到城市綠化帶的角度,講述了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常見動植物的知識及其自然“故事”。書中還有鍛煉動手能力的小操作,比如:如何制作昆蟲標本、人工鳥巢等。一起來發現生活中潛藏的自然,了解身邊寵物的家世,讀懂鳥兒的竊竊私語,從野草之中看到四季的變遷吧!
在胡同 目錄
家中的朋友們
客廳萌寵會
犬類檔案
異寵大聚會
繽紛水世界
廚房的不速之客
夏日的金龜子
鼓樓胡同里的小生態
樹梢上的鄰居
麻雀的故事
麻雀的行為密碼
京城建筑師
燕子在哪里
一起來做人工鳥巢
胡同里的流浪貓
老北京的閑情逸趣
籠中鳥
“籠養鳥”從哪里來
蟲趣
夏日鳴蟬
蟋蟀擂臺
聲音的秘密
金魚市場
金魚族譜
超市水產大盤點
五湖四海的魚類
甲殼勇士
餐桌上的“網紅”
市場里的“珠寶”
京城綠化帶
行道樹的四季
行道樹圖鑒
春日“飄雪”
爭奇斗艷的園林花卉
粉紅家族
在胡同 節選
家中的朋友們 北京是一座繁華的現代化大都市,生活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居民,很多動物也跟隨著人類來到這里定居。 它們有的是人類的“座上嘉賓”——寵物。我們把它們從世界各地接到家中,長期的陪伴與照顧,讓它們成為我們家庭的一員。家養寵物的種類五花八門,除了忠誠的狗狗、可愛的貓咪,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飼養“龍貓”“六角恐龍”等不那么常見的動物。 有些生活在家里的動物則是不速之客。它們趁人們不注意,悄悄潛入家里。這些小家伙偷偷地與我們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有時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困擾。 其實,不論是與我們相親相愛的寵物,還是引人不快的“蟲害”,都給城市的鋼筋水泥叢林帶來勃勃生機。家庭也是進行自然觀察的好場所,讓我們從認識家里的動物朋友開始,了解它們的精彩故事吧。 鼓樓胡同里的小生態 胡同是極具北京特色的居民社區,京城百姓生活于此,茶余飯后,人們聊天、散步、下棋、打牌,其樂融融。鼓樓一帶的胡同,是老北京風貌保存得*好的區域之一。抬眼望去,灰瓦屋頂鱗次櫛比,中間鑲嵌著郁郁蔥蔥的大樹,高高的鐘鼓樓,映襯在藍天白云下,真是一幅安居樂業的美好畫面。 除了人類,鼓樓一帶的胡同也是不少野生動物的家,樹梢上、房檐下、綠地花園之間,它們自由自在,過著自己有滋有味的小日子。這些動物習慣了城市的喧囂,不但不怕人,還經!百Y源利用”,撿剩飯、淘垃圾,掌握了一套與人類和平共處的本領。 愛好社交的小麻雀們在胡同里的各個角落蹦噠著,嘰嘰喳喳,嬉戲、覓食、求偶。有的麻雀機警膽小,還沒等人們的腳步靠近就飛到高處的樹枝上,而有的麻雀卻十分大膽,一副見過世面的樣子,哪怕是在南鑼鼓巷、煙袋斜街這種人山人海的熱鬧胡同里也不膽怯,大大方方地在地上跳來跳去、啄食食物。 身披華麗衣裳的喜鵲在鼓樓上空盤旋,尋找著一切可以讓它建造完美巢穴的材料。要是它突然落在地面上,然后再向天空飛去,那肯定是有所收獲。它有的時候銜起細細的小樹枝,有的時候叼著一片斑駁的樹皮,有的時候甚至不知道從哪里撿來一根臟兮兮的鞋帶…… 要是在春夏之際,站在屋檐下抬頭看,十有八九會看到在胡同里暫住的“租客”——燕子一族。它們可以在各種意想不到的地方筑巢:房檐下,路燈上,攝像頭上,或者四合院的墻壁上。 這些跟人們一起生活在胡同里的小小鄰居們,每日參與著人們的生活。在胡同里走上一圈,就如同在人們和大自然共處的朋友圈里刷了一遍,除了我們說到的,還能發現好多有趣的新鮮事兒呢。 老北京的閑情逸趣 躲開車水馬龍的喧囂,走進胡同巷子里,老北京的悠然生活便藏在這里。行人三三兩兩,偶爾遇到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聲音不絕于耳。把頭湊過去一年,嚯!有趣!這不是在斗蟋蟀嗎?這斗蟋蟀的游戲流傳到了現今,蟋蟀的擂臺從陶罐換成了亞克力盒,卻絲毫不減其韻味,反而讓圍觀的人看得更加清晰,津津有味。 入秋,胡同里又能聽到蟈蟈那不緊不慢的叫聲,一聲,又一聲。愈發走近,聲音愈發響亮。就在你不經意扭頭的時候,便會發現那一聲一聲的響亮聲音,正是從門框窗邊掛著的草編籠子里傳出來的。秋冬時節,你還有機會聽到那清脆響亮的鳴叫,不過那時聲音就出自老爺子懷里揣著的蟈蟈葫蘆了。 其實要說起這聲音的盛宴,還得在胡同的清晨,那一個個精神抖擻的北京爺們兒,拎著鳥籠子,就出門遛彎兒去嘍。養鳥,可以說是老北京人*大的樂趣了。把鳥籠掛在樹上,在樹下喝茶、下棋,聽著鳥兒叫,悠哉游哉。 幾十年前的老北京城里,總會有魚販挑著擔子在胡同里挨家挨戶叫賣金魚。那四合院里的小孩一聽到,便興高采烈往外跑,瞧中喜歡的就買幾條回家養著,這熱鬧場景又是別有一番趣味。 這提籠架鳥、斗蟋蟀養蟈蟈、金魚叫賣,都是老北京城特有的趣味文化,而胡同則是老北京的一個縮影。讓我們走進這胡同,去感受這胡同深巷里的閑情逸趣吧。
在胡同 作者簡介
劉幾凡 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自幼酷愛動植物,從大學起從事自然領域的藝術與設計創作。曾工作于都市能量工作室,參與武漢張之洞博物館展陳策劃、2019年國際園博會前期策劃等工作。 曾獲2013年野性中國攝影大師班一等獎,2015年深圳平面設計師協會最佳畢業設計獎,同年四組作品入圍2015GDC。 余明偉 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2013參與2015年米蘭世博會中國館設計相關工作。2016年參與廈門鼓浪嶼的系列改造工作,完成多個博物館及紀念館設計。同年服務于某古生物研究團隊,任空間設計總監,帶領團隊參與多個博物館及展覽的空間設計。 曾獲得第五屆“中國營造”2015全國環境藝術雙年展獎項,2016年研究型博物館展覽空間作品“放映中的鼉城”入選同年《中國環境藝術年鑒》。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