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價值心法
-
>
從零開始學炒股:股票入門與實戰
-
>
女人財務自由之路:女人一旦了解理財投資操作.比男人多賺5%
-
>
世界投資經驗:點石成金--投資大師煉金術
-
>
巴菲特投資經驗:跟著巴菲特學投資
-
>
日本蠟燭圖技術:古老東方投資術的現代指南
-
>
在股市大崩潰前拋出的人
攻守:可轉債投資實用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661164
- 條形碼:9787513661164 ; 978-7-5136-611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攻守:可轉債投資實用手冊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普通投資者攻守兼備的投資工具。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策略。
攻守:可轉債投資實用手冊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五章, 內容包括: 可轉債的基礎知識 ; 可轉債交易的基本規則與流程 ; 可轉債交易進階探討 ; 可轉債交易策略 ; 關于可轉債的88個回答。
攻守:可轉債投資實用手冊 目錄
前言
**章可轉債的基礎知識
**節什么是可轉債
第二節可轉債的基本要素
第三節可轉債其他重要概念
第四節可轉債的盾與矛——債性和股性
第五節抓住四要素,快速讀懂可轉債
第二章可轉債交易的基本規則與流程
**節交易基本規則
第二節可轉債發行與網上申購
第三節股東如何參與可轉債的優先配售
第四節可轉債轉股流程
第三章可轉債交易進階探討
**節可轉債到期贖回兌付,如何繳稅
第二節可轉債配售中的精確算法原則
第三節可轉債轉股價格調整
第四節有條件贖回(強贖)的條件
第五節回售及其計數
第六節中簽率測算:網上發行
第七節中簽率測算:網下發行
第八節交易價格估算
第九節網下申購:機構投資者的盛宴
第十節可轉債和可交債的區別
第十一節可轉債VS可交債:牛市都一樣,熊市大不同
第四章可轉債交易策略
**節網上申購策略
第二節搶權配售策略
第三節“一手黨”超額配債策略
第四節折價套利策略
第五節正股替代策略
第六節 “下修博弈”策略
第七節防守之“雙低”策略
第八節進攻之“低溢價”策略
第九節中庸之 “攤大餅”策略
第五章關于可轉債的88個問答
附錄
1可轉債大事記
2 2017年可轉債發行和申購數據
3 2018年可轉債發行和申購數據
4 2019年可轉債發行和申購數據
52017年以來發行的可轉債已退市數據
(2017年9月25日—2020年4月30日)
6可轉債相關的部分法律、法規及規則
7數據來源和相關網站
后記
攻守:可轉債投資實用手冊 節選
活著,才有將來;不虧,才有復利2020年跨年倒數不久,上小學六年級的女兒要放寒假了。一天,饕餮海加我微信,邀我寫書,內容是關于可轉債投資。他來找我,是因自2011年以來,我陸續寫了些理財文章發在網絡,涉及債券、可轉債、分級基金、房產、現金管理等。饕餮海在雪球網有眾多“粉絲”,曾多次推薦我的文章,我在雪球網多次見他“圈”我。只因我是個寡言的人,鮮有互動,但心存謝意。所以,他來邀我,必不能推辭。 按分工,饕餮海和定風波承擔成書的主要工作,我整理自己過往文章中可轉債相關部分交由饕餮海,以填充書中基礎知識。他特別囑咐我定要寫個前言,說我文字較親切,零基礎的理財小白不會望而生畏。答應他后,我就切換成24小時陪娃模式了。娃放假在家,我靜不下心來寫。我心想,還是過完年回來再寫吧,接著帶娃去天津爺爺奶奶家過年。可是,年還沒過完,我已無心寫書了。因為,疫情來了! 今年春節有強烈的不真實感。因為新冠疫情,爺爺的八十壽宴臨時取消;因為害怕封城,我們年初二買機票提前回深圳。回程時,機場人人戴著口罩,神情緊張。機場很冷清,忽然涌進百十余人,十數名醫護裝扮的小姑娘推著行李車魚貫而入,車上堆著成箱的醫療物資。有人打著旗幟,有人抱著鮮花,眾人合影擁抱告別,周圍記者拍照采訪。定睛細看,是準備啟程的天津醫療隊,那張張年輕面龐,鏡頭前面帶笑容,想到她們是要上“戰場”,我不禁有些淚目。 飛機上,我囑咐孩子全程莫摘口罩,直到推開家門,內心的兵荒馬亂才稍安定。接下來是兩周的自我隔離,足不出戶。幾天前爺爺奶奶還對疫情毫不上心,幾天后他們開始叮囑我千萬別出門!和億萬國人一樣被禁足家中,日日傳來新的消息:刷新的確診數據,抗疫前線醫生的慘烈,病者的哀號,家屬的哭泣。一陣陣的焦慮、恐懼、悲憫、希望,潮水般推動著人們的心情起落。 生活突然變了,每日只能隔著窗玻璃看外面陽光明媚、春風正好。待在屋內,大量時間刷手機囤物資,不斷在網上找口罩。一周前藥店里口罩就已售空,酒精也一瓶沒有。花了很多時間,我拍了幾個訂單,沒幾日都通知不能發貨。一個多月前才3角錢一個的醫用外科口罩漲到了5元,緊接著是花錢也買不到了。沒有口罩,大家都擔心出行與復工。復工時間一再推遲,從初七推到元宵節后,仍無定數。*準時復工的,居然是證券市場的股民和債民。2月3日,上證指數跌幅超過7%,我滿倉可轉債回撤3%以上,兩三天后損失全數回血并上新高。面對漲跌卻無悲無喜,不只是因為早習慣市場的波動,還有在健康和安全面前,錢變得微不足道。危險降臨時它不能保證我們在醫院有個床位,甚至連一個口罩也買不到。短短十幾日,很多人的心理受到巨大沖擊,我是其中一個。 我有意無意把寫書一事拋諸腦后,不想提起。在醫者的犧牲、生命的逝去面前,理財賺錢輕如鴻毛。我內心曾有的篤定也有些許動搖,而這些在“錢荒”和“股災”時我都不曾有過。那就是,真正極端事件面前普通人常有無力感,比如面對戰爭和瘟疫。正如*近常看到的一句話:時代的一粒灰,落到普通人頭上,就是一座山。系統性風險來臨,誰能躲過?能躲過厄運,也許并非能力,而是運氣罷了。 我的運氣是不錯的。理財收益可以讓我不用上班便能支持全家人生活,疫情期間可以待在家中較安全地工作。我是市場的受益者,我還有一些讀者的關注,可此時我疑惑,這值得學習嗎?沒有醫者救命,有錢也無福享受;沒有農人稼穡工人生產,拿著大把錢可能一棵青菜也買不到。他們每天都在為我們能正常生活而努力。此時談理財,讓我慚愧。于是,我每日在家隔離,陪孩子做蛋糕、看電影,聽孩子練琴,而不是去想怎么寫本理財書,似乎更好受些。在世事無常的洪流中,貌似歲月靜好的日常能給人些許安慰。直到一天晚上,饕餮海微信留言,問稿件寫得如何?答應的事情沒落實,我一時不知如何作答。他說,不急,*近工作也很忙,也要等休息下來再寫。我這才知道饕餮海是醫生!我有些吃驚,還有些觸動。他*近白天忙工作,晚上抽時間寫書。我頓時為自己的逃避感到羞愧。我一邊囑咐他注意安全,不要太辛苦;一邊想,答應過的事情總要靜下心來做。我在魔幻現實中隨波逐流,但終究要去面對真實世界。有人說病毒一視同仁,不會只感染窮人,但在災難來臨時,沒錢會更加無助。禁足家中不能復工,個人的房租、房貸、生活開支仍要支付,商戶的固定開支也不能完全免除。若平日沒有積蓄,沒打理好財產,具備強韌的現金流,這個冬天實在難熬!疫情面前,有人對錢看開了,認為多少錢都不如“活著”重要,不如“家人平安”可貴;也有人對錢更看重了,因為手里沒錢就得出門開工養家糊口,把自己暴露在更多的風險中。我們都明白了,錢不是*重要的!錢的作用恰恰是讓人在風險來臨時多一點保護,多一點回旋余地。 我也曾干過辛苦卻收入微薄的工作,也曾創業并深知其中不易,還曾是個上班媽媽,帶娃工作兩頭熬。手停口停的尷尬,現金流斷裂的風險,職業中斷的隱憂,我都有過體會。在學會理財之前,我在經濟上的抗風險能力比現在低得多。怎么理財?很多理財新手常問:買哪個理財產品好,或是現在可不可以買房,股市會不會漲,這類的問題。這些問題很難回答。因為理財是極具個性化的系統工程,并沒有整齊劃一的答案。每個人的條件不同,所遇風險不一樣。簡單回答“好不好”“可不可”是危險的,因為只看到期望的收益,而忽略了潛在的風險。比如買房,在同一個時間點,對手中有足夠現金和月供資金卻未購買首套房的人來說,我通常都建議盡快買下自住房;而對手中已有幾套房,但現金儲蓄加上每月收入都扛不過一年就可能斷供的人來說,當務之急是賣房降杠桿。于前者,持幣觀望的損失是,可能房價漲到終于他買不起,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對后者來說,*大的損失可能是斷供、房產被拍賣,付了大筆的貸款利息,倒在了房價低谷里,甚至落得個負資產。在投資中,決定我們能否長期賺錢的,并不是可能賺多少,而是我們是否輸得起!大多數人在做理財決策的時候,對可能的收益想得太多,對*大損失想得太少,以致后來被“浮虧”這把鐮刀收割干凈,黯然離場。一個成熟的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首先考慮的是本金的安全。正如價值投資大師格雷厄姆多次在他的書中提到,投資的**要義就是“保住本金”,確保本金的安全并獲得適當的回報。如果“保本”**重要,那把錢都存在銀行吃利息不是*安全嗎?當然不是!因為雖然本金安全,但收益極低,長期看注定被通脹侵蝕。理財,就像訓練一支足球隊,需要有一個好的守門員守住“本金”不損失或少損失,還要有一群進攻力強的球員去獲取更高“收益”。錢存在銀行吃利息,僅保住了本金,但完全失去獲得更高收益的可能性。怎么在安全的基礎上,獲得適當的回報?那就是,找到一種“風險小收益大”的風險收益不對稱的投資品種或策略。這類品種和策略就像一枚兩面賺賠不同的硬幣,拋得正面賺2元,反面虧1元,只要有耐心地堅持拋這個硬幣,總會贏得可觀的收益。在過去的8年多中,我一直在學習、尋找這類投資品種和策略。從打新股開始,企業債、正回購、可轉債、分級A、房產、期貨、期權等都學習和嘗試過,有的捋了幾遍,逐漸形成了穩定的投資體系。回顧這些年,在不同階段各有一些品種有著很好的表現。2014年以前,打新股不用配市值,只要凍結資金,債券正回購套作加上打新股,是一條低風險高收益的好策略。2014年初,“錢荒”過后開始降息,資金寬松,債市回暖,企業債和分級A獲得不錯收益。2015年,股市進入牛市,趴了幾年的可轉債跟著吃到大肉。后來的一年,股市走熊,分級A通過“下折”收割分級B獲得超額收益。到2019年初, 可轉債又迎來了春天,一年多的慢牛行情持續至今。好些品種,都是大概率賺錢的“硬幣”。企業債:只要不違約,至少可以長期收利息,*差的情況持有到期拿回本金。如果在降息的背景下,可以獲得超額收益。分級A:本身類似永續債券,股市大漲,它安心收分級B的利息;股市大跌,折價多的分級A可以通過“向下折算”獲得超額收益。可轉債:被稱為“保本的股票”。說它保本,是因為它是低息債券,熊市中正股大跌,它有債性保底不虧本;說它是股票,因為牛市時正股大漲,它可轉換成股票,價格會跟隨正股上漲,投資者由此獲得超額收益。之前投資界有“不可能三角”的說法——高收益、低風險、充沛的流動性無法同時存在。應該說絕大多數投資品是這樣的,但可轉債是其中一個“BUG”,它完美地實現了高收益、低風險、充沛流動性的共存。以上這幾個品種的規則非常清晰,安全邊際容易計算,又有獲取超額收益的機會,很適合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只是,近兩三年來企業債和分級A由于政策的限制,投資門檻提高,交易量萎縮,市場容量和機會越來越少。相反,可轉債市場這兩年蓬勃發展,2017年交易所還僅有20余只可轉債,兩年多時間發展到200多只。市場的擴容,使可轉債的投資策略也有了豐富的空間。無論是“攤大餅”還是“輪動”,都有了更多的選擇,也就有了實現更高收益的可能性。投資可轉債可以期望多高的收益率呢?我曾經做過一個回測,以一種*保守*簡單的“攤大餅”策略——“100元以下平均買進,*后交易日收盤前賣出”,絕對收益率達50%以上,復合年化收益率約16%。這個策略不用花多少時間和精力,非常適合每天要上班沒時間看盤的普通人。對有時間研究,或更專業的投資者來說,可轉債又提供了更多收益的可能性。比如“輪動”“下修博弈”“事件驅動”“轉股套利”等。可轉債是一種普通投資者容易學習理解和掌握的投資品種,隨著可轉債市場的擴容,也能容納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其中。但是,可轉債適合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并不代表隨便買只可轉債或可轉債基金就可以賺錢!在掌握它的基本規則之前,不搞清狀況就隨意行事,可能會面臨巨大的虧損!比如高價買入即將“強贖”的可轉債持有到摘牌,你可能花200多元買入,短短幾天只能收回100元債券本金和幾元利息。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中說:“要想在一生中獲得投資的成功,并不需要頂級的智商、超凡的商業頭腦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個穩妥的知識體系作為決策的基礎,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使其不會對這種體系造成侵蝕。”可轉債的規則非常清晰!正如格雷厄姆所說,理解和掌握它不需要頂級的智商和超凡的頭腦,小學數學基礎就足夠用。我們需要的是花一點耐心,把它的規則了解清楚之后,形成自己完整的投資策略,有信心執行下去。只有熟悉,才能相信;唯有相信,才能理解它的價值,敢于在便宜的時候買入,并且在市場的大幅波動中控制情緒,*終獲得超額收益。活著,才有將來;不虧,才有復利。優美2020年春于深圳活著,才有將來;不虧,才有復利2020年跨年倒數不久,上小學六年級的女兒要放寒假了。一天,饕餮海加我微信,邀我寫書,內容是關于可轉債投資。他來找我,是因自2011年以來,我陸續寫了些理財文章發在網絡,涉及債券、可轉債、分級基金、房產、現金管理等。饕餮海在雪球網有眾多“粉絲”,曾多次推薦我的文章,我在雪球網多次見他“圈”我。只因我是個寡言的人,鮮有互動,但心存謝意。所以,他來邀我,必不能推辭。 按分工,饕餮海和定風波承擔成書的主要工作,我整理自己過往文章中可轉債相關部分交由饕餮海,以填充書中基礎知識。他特別囑咐我定要寫個前言,說我文字較親切,零基礎的理財小白不會望而生畏。答應他后,我就切換成24小時陪娃模式了。娃放假在家,我靜不下心來寫。我心想,還是過完年回來再寫吧,接著帶娃去天津爺爺奶奶家過年。可是,年還沒過完,我已無心寫書了。因為,疫情來了! 今年春節有強烈的不真實感。因為新冠疫情,爺爺的八十壽宴臨時取消;因為害怕封城,我們年初二買機票提前回深圳。回程時,機場人人戴著口罩,神情緊張。機場很冷清,忽然涌進百十余人,十數名醫護裝扮的小姑娘推著行李車魚貫而入,車上堆著成箱的醫療物資。有人打著旗幟,有人抱著鮮花,眾人合影擁抱告別,周圍記者拍照采訪。定睛細看,是準備啟程的天津醫療隊,那張張年輕面龐,鏡頭前面帶笑容,想到她們是要上“戰場”,我不禁有些淚目。 飛機上,我囑咐孩子全程莫摘口罩,直到推開家門,內心的兵荒馬亂才稍安定。接下來是兩周的自我隔離,足不出戶。幾天前爺爺奶奶還對疫情毫不上心,幾天后他們開始叮囑我千萬別出門!和億萬國人一樣被禁足家中,日日傳來新的消息:刷新的確診數據,抗疫前線醫生的慘烈,病者的哀號,家屬的哭泣。一陣陣的焦慮、恐懼、悲憫、希望,潮水般推動著人們的心情起落。 生活突然變了,每日只能隔著窗玻璃看外面陽光明媚、春風正好。待在屋內,大量時間刷手機囤物資,不斷在網上找口罩。一周前藥店里口罩就已售空,酒精也一瓶沒有。花了很多時間,我拍了幾個訂單,沒幾日都通知不能發貨。一個多月前才3角錢一個的醫用外科口罩漲到了5元,緊接著是花錢也買不到了。沒有口罩,大家都擔心出行與復工。復工時間一再推遲,從初七推到元宵節后,仍無定數。*準時復工的,居然是證券市場的股民和債民。2月3日,上證指數跌幅超過7%,我滿倉可轉債回撤3%以上,兩三天后損失全數回血并上新高。面對漲跌卻無悲無喜,不只是因為早習慣市場的波動,還有在健康和安全面前,錢變得微不足道。危險降臨時它不能保證我們在醫院有個床位,甚至連一個口罩也買不到。短短十幾日,很多人的心理受到巨大沖擊,我是其中一個。 我有意無意把寫書一事拋諸腦后,不想提起。在醫者的犧牲、生命的逝去面前,理財賺錢輕如鴻毛。我內心曾有的篤定也有些許動搖,而這些在“錢荒”和“股災”時我都不曾有過。那就是,真正極端事件面前普通人常有無力感,比如面對戰爭和瘟疫。正如*近常看到的一句話:時代的一粒灰,落到普通人頭上,就是一座山。系統性風險來臨,誰能躲過?能躲過厄運,也許并非能力,而是運氣罷了。 我的運氣是不錯的。理財收益可以讓我不用上班便能支持全家人生活,疫情期間可以待在家中較安全地工作。我是市場的受益者,我還有一些讀者的關注,可此時我疑惑,這值得學習嗎?沒有醫者救命,有錢也無福享受;沒有農人稼穡工人生產,拿著大把錢可能一棵青菜也買不到。他們每天都在為我們能正常生活而努力。此時談理財,讓我慚愧。于是,我每日在家隔離,陪孩子做蛋糕、看電影,聽孩子練琴,而不是去想怎么寫本理財書,似乎更好受些。在世事無常的洪流中,貌似歲月靜好的日常能給人些許安慰。直到一天晚上,饕餮海微信留言,問稿件寫得如何?答應的事情沒落實,我一時不知如何作答。他說,不急,*近工作也很忙,也要等休息下來再寫。我這才知道饕餮海是醫生!我有些吃驚,還有些觸動。他*近白天忙工作,晚上抽時間寫書。我頓時為自己的逃避感到羞愧。我一邊囑咐他注意安全,不要太辛苦;一邊想,答應過的事情總要靜下心來做。我在魔幻現實中隨波逐流,但終究要去面對真實世界。有人說病毒一視同仁,不會只感染窮人,但在災難來臨時,沒錢會更加無助。禁足家中不能復工,個人的房租、房貸、生活開支仍要支付,商戶的固定開支也不能完全免除。若平日沒有積蓄,沒打理好財產,具備強韌的現金流,這個冬天實在難熬!疫情面前,有人對錢看開了,認為多少錢都不如“活著”重要,不如“家人平安”可貴;也有人對錢更看重了,因為手里沒錢就得出門開工養家糊口,把自己暴露在更多的風險中。我們都明白了,錢不是*重要的!錢的作用恰恰是讓人在風險來臨時多一點保護,多一點回旋余地。 我也曾干過辛苦卻收入微薄的工作,也曾創業并深知其中不易,還曾是個上班媽媽,帶娃工作兩頭熬。手停口停的尷尬,現金流斷裂的風險,職業中斷的隱憂,我都有過體會。在學會理財之前,我在經濟上的抗風險能力比現在低得多。怎么理財?很多理財新手常問:買哪個理財產品好,或是現在可不可以買房,股市會不會漲,這類的問題。這些問題很難回答。因為理財是極具個性化的系統工程,并沒有整齊劃一的答案。每個人的條件不同,所遇風險不一樣。簡單回答“好不好”“可不可”是危險的,因為只看到期望的收益,而忽略了潛在的風險。比如買房,在同一個時間點,對手中有足夠現金和月供資金卻未購買首套房的人來說,我通常都建議盡快買下自住房;而對手中已有幾套房,但現金儲蓄加上每月收入都扛不過一年就可能斷供的人來說,當務之急是賣房降杠桿。于前者,持幣觀望的損失是,可能房價漲到終于他買不起,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對后者來說,*大的損失可能是斷供、房產被拍賣,付了大筆的貸款利息,倒在了房價低谷里,甚至落得個負資產。在投資中,決定我們能否長期賺錢的,并不是可能賺多少,而是我們是否輸得起!大多數人在做理財決策的時候,對可能的收益想得太多,對*大損失想得太少,以致后來被“浮虧”這把鐮刀收割干凈,黯然離場。一個成熟的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首先考慮的是本金的安全。正如價值投資大師格雷厄姆多次在他的書中提到,投資的**要義就是“保住本金”,確保本金的安全并獲得適當的回報。如果“保本”**重要,那把錢都存在銀行吃利息不是*安全嗎?當然不是!因為雖然本金安全,但收益極低,長期看注定被通脹侵蝕。理財,就像訓練一支足球隊,需要有一個好的守門員守住“本金”不損失或少損失,還要有一群進攻力強的球員去獲取更高“收益”。錢存在銀行吃利息,僅保住了本金,但完全失去獲得更高收益的可能性。怎么在安全的基礎上,獲得適當的回報?那就是,找到一種“風險小收益大”的風險收益不對稱的投資品種或策略。這類品種和策略就像一枚兩面賺賠不同的硬幣,拋得正面賺2元,反面虧1元,只要有耐心地堅持拋這個硬幣,總會贏得可觀的收益。在過去的8年多中,我一直在學習、尋找這類投資品種和策略。從打新股開始,企業債、正回購、可轉債、分級A、房產、期貨、期權等都學習和嘗試過,有的捋了幾遍,逐漸形成了穩定的投資體系。回顧這些年,在不同階段各有一些品種有著很好的表現。2014年以前,打新股不用配市值,只要凍結資金,債券正回購套作加上打新股,是一條低風險高收益的好策略。2014年初,“錢荒”過后開始降息,資金寬松,債市回暖,企業債和分級A獲得不錯收益。2015年,股市進入牛市,趴了幾年的可轉債跟著吃到大肉。后來的一年,股市走熊,分級A通過“下折”收割分級B獲得超額收益。到2019年初, 可轉債又迎來了春天,一年多的慢牛行情持續至今。好些品種,都是大概率賺錢的“硬幣”。企業債:只要不違約,至少可以長期收利息,*差的情況持有到期拿回本金。如果在降息的背景下,可以獲得超額收益。分級A:本身類似永續債券,股市大漲,它安心收分級B的利息;股市大跌,折價多的分級A可以通過“向下折算”獲得超額收益。可轉債:被稱為“保本的股票”。說它保本,是因為它是低息債券,熊市中正股大跌,它有債性保底不虧本;說它是股票,因為牛市時正股大漲,它可轉換成股票,價格會跟隨正股上漲,投資者由此獲得超額收益。之前投資界有“不可能三角”的說法——高收益、低風險、充沛的流動性無法同時存在。應該說絕大多數投資品是這樣的,但可轉債是其中一個“BUG”,它完美地實現了高收益、低風險、充沛流動性的共存。以上這幾個品種的規則非常清晰,安全邊際容易計算,又有獲取超額收益的機會,很適合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只是,近兩三年來企業債和分級A由于政策的限制,投資門檻提高,交易量萎縮,市場容量和機會越來越少。相反,可轉債市場這兩年蓬勃發展,2017年交易所還僅有20余只可轉債,兩年多時間發展到200多只。市場的擴容,使可轉債的投資策略也有了豐富的空間。無論是“攤大餅”還是“輪動”,都有了更多的選擇,也就有了實現更高收益的可能性。投資可轉債可以期望多高的收益率呢?我曾經做過一個回測,以一種*保守*簡單的“攤大餅”策略——“100元以下平均買進,*后交易日收盤前賣出”,絕對收益率達50%以上,復合年化收益率約16%。這個策略不用花多少時間和精力,非常適合每天要上班沒時間看盤的普通人。對有時間研究,或更專業的投資者來說,可轉債又提供了更多收益的可能性。比如“輪動”“下修博弈”“事件驅動”“轉股套利”等。可轉債是一種普通投資者容易學習理解和掌握的投資品種,隨著可轉債市場的擴容,也能容納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其中。但是,可轉債適合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并不代表隨便買只可轉債或可轉債基金就可以賺錢!在掌握它的基本規則之前,不搞清狀況就隨意行事,可能會面臨巨大的虧損!比如高價買入即將“強贖”的可轉債持有到摘牌,你可能花200多元買入,短短幾天只能收回100元債券本金和幾元利息。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中說:“要想在一生中獲得投資的成功,并不需要頂級的智商、超凡的商業頭腦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個穩妥的知識體系作為決策的基礎,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使其不會對這種體系造成侵蝕。”可轉債的規則非常清晰!正如格雷厄姆所說,理解和掌握它不需要頂級的智商和超凡的頭腦,小學數學基礎就足夠用。我們需要的是花一點耐心,把它的規則了解清楚之后,形成自己完整的投資策略,有信心執行下去。只有熟悉,才能相信;唯有相信,才能理解它的價值,敢于在便宜的時候買入,并且在市場的大幅波動中控制情緒,*終獲得超額收益。活著,才有將來;不虧,才有復利。優美2020年春于深圳
攻守:可轉債投資實用手冊 作者簡介
饕餮海 70后,成都人,學醫出身。擅長可轉債、套利、現金管理等低風險投資,曾獲“雪球2019年度十大影響力用戶”稱號。相信分享會化成喜悅,知識會化成收獲,理性會化成感動。 雪球ID:饕餮海。微信公眾號 : 饕餮海投資。 定風波 70后,廣東人。現任職于某私募基金公司,有近20年投資經驗,專注低風險領域,特別是可轉債和分級基金。 雪球ID:轉債漫談。微信公眾號:轉債漫談。 優美 現居深圳,10年來專注低風險投資領域,主要包括債券、可轉債、分級基金、打新股等,10年復利17%,每年均為正收益。從2012年起在新浪博客寫理財筆記,2014年開始在雪球開設專欄,內容涉及債券、分級基金、打新、套利、房產等。文章通俗易懂,適合新手入門學習。 雪球ID:優美。微信公眾號:優美理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