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古典與文明成神:早期中國的宇宙論.祭祀與自我神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66848
- 條形碼:9787108066848 ; 978-7-108-06684-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典與文明成神:早期中國的宇宙論.祭祀與自我神化 本書特色
中西文化存在怎樣的根本性差異,是馬克斯·韋伯、葛蘭言、李約瑟、張光直、葛瑞漢等西方的中國研究者孜孜不倦討論的焦點——二元與一元、斷裂和連續、超越與原始、悲劇與和諧等各種兩極化概念充斥著20世紀的中國思想研究,將中西置于*的對立關系上。在這樣的思路下,中國文化擁有了一種固定不變、仿佛與生俱來的預設——“天人合一”。 《成神》則致力于反思并消除這些固有的習見。通過分析商周卜辭銘文、戰國諸子文獻及秦漢史論中呈現的凡人與天神的復雜關系,普鳴重構了“天人合一”背后蘊含的“關聯性宇宙論”在中國興起的歷史過程與政治背景:在他看來,“人”與“神”的界限、人能否“成神”等問題在早期中國經歷了一場長期的論辯,“關聯性宇宙論”并非是一開就存在于中國的基礎性預設,而是在與祭祀占卜活動的對抗中逐漸成為了主流。普鳴在《成神》中討論了一種全新的文化比較模式,即將歷史分析與比較性視角相結合,既關注相似的宏觀歷史處境,又注重細微差異的辨析,以期在中國與其他文明的對比中獲得更豐富的意義。
古典與文明成神:早期中國的宇宙論.祭祀與自我神化 內容簡介
中西文化存在怎樣的根本性差異,是馬克斯?韋伯、葛蘭言、李約瑟、張光直、葛瑞漢等西方的中國研究者孜孜不倦討論的焦點——二元與一元、斷裂和連續、超越與原始、悲劇與和諧等各種兩極化概念充斥著20世紀的中國思想研究,將中西置于保證的對立關系上。在這樣的思路下,中國文化擁有了一種固定不變、仿佛與生俱來的預設——“天人合一”。《成神》則致力于反思并消除這些固有的習見。通過分析商周卜辭銘文、戰國諸子文獻及秦漢史論中呈現的凡人與天神的復雜關系,普鳴重構了“天人合一”背后蘊含的“關聯性宇宙論”在中國興起的歷史過程與政治背景:在他看來,“人”與“神”的界限、人能否“成神”等問題在早期中國經歷了一場長期的論辯,“關聯性宇宙論”并非是一開就存在于中國的基礎性預設,而是在與祭祀占卜活動的對抗中逐漸成為了主流。普鳴在《成神》中討論了一種全新的文化比較模式,即將歷史分析與比較性視角相結合,既關注相似的宏觀歷史處境,又注重細微差異的辨析,以期在中國與其他文明的對比中獲得更豐富的意義。
古典與文明成神:早期中國的宇宙論.祭祀與自我神化 目錄
古典與文明成神:早期中國的宇宙論.祭祀與自我神化 作者簡介
普鳴(Michael Puett),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學院教授、宗教研究委員會主席、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執行委員會委員,瑞典皇家科學院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歷史,尤其是早期中國的道德、禮儀與政治,兼備歷史學、人類學、宗教學與哲學等多學科視角。他為本科生開設的“中國倫理與政治課”是哈佛大學最火爆的課程之一,以此為基礎出版的《哈佛中國哲學課》也在國內外大受歡迎。普鳴的學術代表作有《作與不作:早期中國對創新與技藝問題的論辯》(The Ambivalence of Creation : Debates Concerning Innovation and Artifice in Early China)和《成神:早期中國的宇宙論、祭祀與自我神化》(To Become a God:Cosmology, Sacrifice, and Self-Divinization in Early China),兩書中文版均由三聯書店出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