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追尋大師的足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07248
- 條形碼:9787521207248 ; 978-7-5212-072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追尋大師的足跡 本書特色
俄羅斯文學大師遠去的背后,留下了一條文學的豐饒之河,這本書記錄了他們的足跡。
追尋大師的足跡 內容簡介
俄羅斯文學的發展是一條從未間斷的豐饒長河,孕育出了大量偉大的文學家和文學作品,從作為源頭的俄羅斯文學之父普希金到 19 世紀黃金時代群星閃耀的大師,從 20 世紀蘇聯文學的巨匠們到剛剛去世的詩人葉夫圖申科,當代有名翻譯家劉文飛先生圍繞俄羅斯文學的大師及其佳作娓娓道來,無論是小說、詩歌還是散文,都信手拈來。一冊小書,卻可謂是讀者了解俄羅斯文學的捷徑。
追尋大師的足跡 目錄
大家來讀書
I黃金時代
1、俄國*偉大的情歌
——讀普希金的兩首詩
2、當代英雄的肖像
——萊蒙托夫四題
3、*美俄語
——讀屠格涅夫的散文
4、走向世界文學的頂峰
——讀托爾斯泰的三部長篇小說
5、追尋大師的足跡
——契訶夫之旅
II白銀時代
1、包裹糖衣的苦藥
——讀扎米亞金的《我們》
2、誰是大師
——讀布爾加科夫的《大師與瑪格麗特》
3、俄國的莫泊桑
——讀巴別爾的短篇小說
III走進現代
1、日瓦戈何許人也
——讀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生》
2、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讀格羅斯曼的《生活與命運》
3、大自然的憂傷偵探
——讀阿斯塔菲耶夫的散文
4、《一天》長于百年
——讀索爾仁尼琴的《伊凡·杰尼索維奇的一天》
5、成長的煩惱和青春的記憶
——讀阿克肖諾夫的《帶星星的火車票》
6、詩與散文的雙人舞
——讀布羅茨基的“詩散文”
7、大于詩人的詩人
——道別葉夫圖申科
后記
追尋大師的足跡 節選
俄國*偉大的情歌 ——讀普希金的兩首詩 普希金在中國不是一個陌生的姓氏,因為他的詩在中國流傳很廣,幾乎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尤其是我們在這里要分析的《致凱恩》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兩首詩。 普希金是俄國貴族的子弟,1799年生于莫斯科,十二歲時去圣彼得堡上學,他就讀的皇村學校就設在皇宮里。他在學校時就開始寫詩,一次語文課考試時,十六歲的普希金當眾朗誦了他自己寫作的長篇抒情詩《皇村的回憶》,擔任考官的老詩人杰爾查文激動得老淚縱橫,他當眾宣布:“這孩子就是杰爾查文的接班人!”在考試結束后由教育大臣舉行的慶功宴上,杰爾查文對作為優秀考生家長代表出席宴會的普希金的父親說道:“讓您的孩子做個詩人吧!”普希金從此成為俄國*著名的詩人之一。 《致凱恩》 普希金自皇村學校畢業后在俄國外交部工作,但他主要的精力卻用在寫詩上,他在詩中既表達偶然的欲望也歌頌真誠的愛情,既諷喻都市的生活也描繪鄉村的自然,而自由更是他*主要的創作主題之一。在1812年抗擊拿破侖的衛國戰爭取得勝利之后,俄國人民歡欣鼓舞,覺得即將迎來一個國家昌盛、生活自由的新時期,然而,號稱“歐洲解放者”的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卻反而在俄國國內實施了一系列旨在強化專制體制的措施,引起社會各階層的普遍不滿,許多貴族知識分子因而感嘆:“我們解放了整個歐洲,唯獨把鐐銬留給了自己。”深受法國啟蒙思想熏陶的普希金,也像他那個時代的進步知識分子一樣,為俄國的命運擔憂,他因此寫下一組呼喚自由的抒情詩,其中以《自由頌》和《致恰達耶夫》*為著名。在當時的圣彼得堡和莫斯科,普希金的這些詩作膾炙人口,廣為流傳,以至普希金自己后來甚至抱怨說:“他們把所有大膽的話語和具有反抗精神的作品全都算到了我的頭上!”這些“自由詩作”*終激怒沙皇和官方,普希金因此于1820年被流放到俄國的南方。在1820至1824年的“南方流放”期間,普希金寫下《囚徒》《致大海》等許多著名詩作。 1824年,普希金從俄國南方被押往位于俄國西北部普斯科夫省的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這里是普希金母親家族的世襲莊園,普希金在這里開始了他為期兩年多的“北方流放”生活。與喧鬧的都市和燦爛的南方相比,北國的鄉間生活是孤苦伶仃的,家人全都離他而去,只有奶娘和家仆陪伴他。他只好每日騎馬喝酒,前往鄰近的三山村串門,與女地主奧西波娃和她的幾個女兒談天說地。但是,普希金*上心的事無疑還是詩歌,是他的寫作。《致凱恩》就寫于他的這段“北方流放”時期。 這首情詩是寫給一位名叫凱恩的女士的,凱恩的全名是安娜·彼得羅夫娜·凱恩,她是圣彼得堡的貴婦人,普希金在圣彼得堡的沙龍上曾遇見并暗戀她。普希金在1819年**次見到凱恩,當時,十九歲的凱恩已經嫁人;1825年,凱恩來到普希金家莊園附近的三山村一位女親戚家做客,普希金在孤苦的流放生活中突然遇見圣彼得堡的舊相識,并進而回憶起自己圣彼得堡時期的生活和愛情、歡樂和憂傷,不禁感慨不已,于是寫下此詩。在凱恩動身返回圣彼得堡前夕,普希金趕去告別,并把這首詩夾在一本書里悄悄遞給了凱恩。這首詩從此流傳開來,被視為俄語詩歌史上*偉大的情歌。這首詩還被譜曲,廣為傳唱。當年,普希金曾與凱恩在普希金家莊園的一條小徑上散步交談,這條林中小路如今被稱為“凱恩小徑”,也成為一處名勝。 普希金的這首詩原來沒有題目,僅標明К***,意為“致某某”,但在后來的一些俄文版本中,就有人添加上了《致凱恩》的標題。 我記得那神奇的瞬間: 在我的面前出現了你, 就像曇花一現的幻象, 就像純潔之美的精靈。 在無望憂愁的折磨中, 在喧鬧生活的紛擾里, 溫柔的聲音在耳畔回響, 可愛的臉龐浮現在夢境。 歲月飛逝。騷動的風暴, 吹散了往日的幻想, 我忘了你溫柔的聲音, 忘了你天仙般的臉龐。 幽居中,置身囚禁的黑暗, 我的歲月在靜靜地持續, 沒有神靈,沒有靈感, 沒有眼淚、生活和愛情。 覺醒又降臨在心上: 我的面前又出現了你, 就像曇花一現的幻象, 就像純潔之美的精靈。 心兒在狂喜中跳蕩, 一切又都為它復生, 有了神靈,有了靈感, 有了眼淚、生活和愛情。 這是一首抒寫愛情的詩。愛情,往往是一見鐘情的,是在某個瞬間突然產生的;愛情,往往又可能是朦朧的,生成之后仍往往沒有被清晰地意識到,待到某一契機出現,情感的閘門才可能突然被打開。《致凱恩》這首詩寫的就是這種瞬間的愛的感受以及由此帶來的長久的愛的回味。這首詩由六個詩節構成,每節四行,詩的**節寫的是當初,是幾年前在圣彼得堡相見時的“那神奇的瞬間”,第二節寫那一瞬間給詩人留下的長久記憶,第三節寫愛的逐漸被淡忘,第四節寫沒有愛情的生活;接下來,第五節寫又一個瞬間的到來,“覺醒又降臨在心上”,*后一節寫愛情的重新擁有。全詩六節可以劃分為兩個板塊,即前面的四節和后面的兩節,前面的板塊寫過去的一瞬,曾經的一瞬,是記憶;后面的板塊寫如今的一瞬,現實的一瞬,是當下。這結構上的不對稱能給我們一種上重下輕的感覺,或是一種不祥的預感,也就是說,在第二次相見的瞬間之后,又將是一次漫長的淡忘和愁苦? 但無論如何,這“神奇的瞬間”還是給北方流放期間孤苦伶仃的普希金帶來了一束愛的陽光。在這個瞬間中,我們感受到了愛的力量,也感受到了詩歌的力量。同時,我們也感覺到,被詩人愛過的人,被詩人關注過的瞬間,都是幸運的,凱恩給了普希金兩個美妙的瞬間,而她本人以及因她的出場而給詩人留下強烈印象的兩個瞬間,都因為普希金的這首詩而贏得了永恒和不朽。 這首詩*突出的寫作特色就是復沓。**節的后三句和第五節的后三句,第二節的后兩句和第三節的后兩句,第四節的后兩句和第六節的后兩句,都近乎逐字逐句的“重復”。也就是說,全詩每一節的后兩句均由重復構成。這種結構所造成的效果是多方面的:首先,詩句的重復仿佛是兩個瞬間的疊加和重復,這也暗示著詩人對此類瞬間的不斷回憶和反復品味;其次,連續的復沓,再加上原文中的四音步半和四音步抑揚格詩句(也就是長短稍有不同的詩句)的相互交替,來回反復,從而造成一種一詠三嘆的語音效果,既體現詩人對瞬間的深情回憶,也表達了詩人對新的別離的難舍;*后,這些前后的重復同時也是一種比對,對兩個瞬間的描寫是同樣的,而關于聲音和倩影以及關于靈感、眼淚、生命、愛情的詩句則是相對立的,這表明,有愛的生活和無愛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同,有過愛的瞬間和沒有過愛的瞬間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同!
追尋大師的足跡 作者簡介
劉文飛,首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俄羅斯普希金之家北京分部主任,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翻譯家協會理事,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社科基金評委,魯迅文學獎評委;俄羅斯利哈喬夫院士獎、“閱讀俄羅斯”翻譯大獎、“萊蒙托夫獎”、俄聯邦友誼勛章獲得者。著有《二十世紀俄語詩史》《詩歌漂流瓶》《墻里墻外》《紅場漫步》《明亮的憂傷》《閱讀普希金》《布羅茨基傳》等;譯有《普希金詩選》《俄羅斯文化史》《俄羅斯僑民文學史》《三詩人書簡》《俄國文學史》《劉文飛譯文自選集》《悲傷與理智》等。譯著《曼德施塔姆夫人回憶錄》《悲傷與理智》先后入選“年度十大好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