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zhàn)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華家訓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50969
- 條形碼:9787520350969 ; 978-7-5203-5096-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家訓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 本書特色
中華民族素來以有家教而著稱于世,我國不僅有數千年傳承不棄的重視家庭德育優(yōu)良傳統(tǒng),而且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積淀發(fā)展成為一種家訓文化。這種民間大眾教化方式,對中國人成長成才具有永續(xù)習染和人格型塑作用,經過反復實踐“學而時習之”的家庭教育,它與修齊治平的社會理想一起成為中國人治家教子的育人長效機制。家長們希望后輩子孫世代傳承家教思想、遵從家長教誨、自覺踐履家訓遺規(guī),從而養(yǎng)成不墜家風。這成功地訓育出了一代代中國人的德性品格。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華家訓文化,在探明其精神實質、作用機理及發(fā)展演變歷史的基礎上,應堅持與時俱進,直面現代家庭德育面臨的突出問題,才能提振現代家教精神,創(chuàng)新家庭德育路徑;完善現代家訓模式,防止和糾正家教偏頗;樹立良好家風門風,治家教子塑造人格;繼承家訓文化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書將古代家訓里有效培育德性人格的理念和方法,接續(xù)傳承到今天的家庭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推廣實施符合現代家庭教育實際與時代要求的家訓模式,為現代家庭教育及人格塑造提供理論支持和中國方案。
中華家訓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 內容簡介
中華民族素來以有家教而著稱于世,我國不僅有數千年傳承不棄的重視家庭德育優(yōu)良傳統(tǒng),而且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積淀發(fā)展成為一種家訓文化。這種民間大眾教化方式,對中國人成長成才具有永續(xù)習染和人格型塑作用,經過反復實踐“學而時習之”的家庭教育,它與修齊治平的社會理想一起成為中國人治家教子的育人長效機制。家長們希望后輩子孫世代傳承家教思想、遵從家長教誨、自覺踐履家訓遺規(guī),從而養(yǎng)成不墜家風。這成功地訓育出了一代代中國人的德性品格。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華家訓文化,在探明其精神實質、作用機理及發(fā)展演變歷史的基礎上,應堅持與時俱進,直面現代家庭德育面臨的突出問題,才能提振現代家教精神,創(chuàng)新家庭德育路徑;完善現代家訓模式,防止和糾正家教偏頗;樹立良好家風門風,治家教子塑造人格;繼承家訓文化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書將古代家訓里有效培育德性人格的理念和方法,接續(xù)傳承到今天的家庭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推廣實施符合現代家庭教育實際與時代要求的家訓模式,為現代家庭教育及人格塑造提供理論支持和中國方案。
中華家訓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 目錄
中華家訓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 作者簡介
馬建欣,女,漢族,1971年1月生,甘肅慶陽市人。1993年6月畢業(yè)于西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yè),2004年3月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獲碩士學位。現為甘肅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先后主講《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倫理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課程。科研領域涉及中華傳統(tǒng)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等。近年來,先后在《甘肅社會科學》《光明日報(理論版)》《電化教育研究》《西北師大學報(社科版)》《甘肅政法學院學報》《甘肅高師學報》《開發(fā)研究》等報刊雜志發(fā)表學術論文30多篇。參編《思想道德修養(yǎng)》《法律基礎》《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材3部、合撰著作《古代家訓培育個體品德探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擔與資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