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睹物:歷史的展示及其層級消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24493
- 條形碼:9787559824493 ; 978-7-5598-2449-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睹物:歷史的展示及其層級消費 本書特色
《睹物:歷史的展示及其層級消費》一書將文明的傳承形式——歷史學、文學和視覺藝術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大家耳熟能詳的藝術文學作品從知識社會學的角度進行耳目一新的解讀,統(tǒng)計和揭露了歷史知識的言說方式,以及人們對這種言說的接受、傳承和消費方式。 克羅齊的名言“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恰如其分地揭示了歷史修辭的這種特性:歷史知識、文學和視覺藝術的傳承是有目的的,它在基本道德——無損于事實自身——的框架之內,必須對歷史知識的消費者及其身處的時代有實際意義,這也是文明傳承必要性的一種表現。而這種意義的實現,有賴于對歷史修辭手段的運用——故事敘述、朦朧與混沌,以及對人類欲望需求的驅動和利用——激勵、炫耀與哀忘。
睹物:歷史的展示及其層級消費 內容簡介
《睹物:歷史的展示及其層級消費》是作者梁超“消極美學”寫作計劃的第二本。 本書將文明的傳承形式——歷史學、文學和視覺藝術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大家耳熟能詳的藝術文學作品從知識社會學的角度進行耳目一新的解讀,統(tǒng)計和揭露了歷史知識的言說方式,以及人們對這種言說的接受、傳承和消費方式。 克羅齊的名言“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恰如其分地揭示了歷史修辭的這種特性:歷史知識、文學和視覺藝術的傳承是有目的的,它在基本道德——無損于事實自身——的框架之內,必須對歷史知識的消費者及其身處的時代有實際意義,這也是文明傳承必要性的一種表現。而這種意義的實現,有賴于對歷史修辭手段的運用——故事敘述、朦朧與混沌,以及對人類欲望需求的驅動和利用——激勵、炫耀與哀忘。
睹物:歷史的展示及其層級消費 目錄
I 文明即展示——歷史展示與歷史敘述的締造
II 文明即觀看——公眾社會的觀看與知識權力博弈
III 展示的社會規(guī)訓意義 第二部分 展示與觀念
I 故事——觀念的灌輸
II 朦朧——觀念的感悟
III 混沌——觀念的根植 第三部分 展示與需求
I 展示與激勵
II 展示與炫耀
III 展示與哀忘
IV 無題 跋
睹物:歷史的展示及其層級消費 作者簡介
梁超,藝術史與美學博士、作家、策展人。從事公眾美學觀念和藝術社會學研究。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