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歷史研究院集刊 2020年第1輯(總第1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59142
- 條形碼:9787520159142 ; 978-7-5201-5914-2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歷史研究院集刊 2020年第1輯(總第1輯) 本書特色
《中國歷史研究院集刊》為半年刊,由中國歷史研究院主辦,歷史研究雜志社編輯出版,主要刊發史學理論和史學史、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等方面的優秀學術成果。本輯為創刊號,共收錄7篇文章。白于藍《戰國楚簡中的“ ”與“ ”及相關諸字》一文對戰國楚簡當中常見且易混的“ ”與“ ”二字進行辨析,以此為基礎,進而對一系列戰國楚簡中相關疑難字形和詞匯以及歷史地名加以考證,以期匡正前謬,并對簡牘、文獻研究及字詞考釋工作有所貢獻。王瑞來《 宋史?周必大傳 疏證》一文以南宋中期重要政治人物周必大之《宋史》本傳為個案,利用傳世文獻及出土資料溯源辨流,求實補正,仿傳統之經史注疏,由此窺見正史之生成過程以及缺失之隱幽,揭示各種表象背后之復雜因素。鐘焓《清代“西藏佛教世界”范圍問題再探——以滿人與藏傳佛教關系為中心》一文,針對某些國外學者提出的“西藏佛教世界”所覆蓋的人群還包括清朝的滿洲上層在內的廣大滿人的觀點,提出了反思和批評。認為基于統治需要,清朝統治者并不愿在本族群中推廣藏傳佛教。劉增合《家國之間:晚清皇室財政的逾界與管控》一文從晚清內務府“逾界”行為管控角度研究,不但可以深度發覆皇室財政屢屢“逾界”的種種隱情,領略皇家“特殊利益”對國家財政運作利弊兼具的實際情態,更能覘測封建帝王“家天下”理念的真實底蘊,近真呈現晚清財政管控制度中一個未被重視的特殊面相。王瑞芳《新中國黃河上中游地區的水土保持》一文梳理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針對黃土高原地區所做的水土保持工作,強調改革開放以后,黃河上中游地區的水土保持工作得到恢復,并隨著改革步伐的加快呈現出了較好的發展勢頭。進入21世紀后,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黃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工作進入“人水和諧”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金壽福《文化與文明之爭:近代德國思想界對西方現代性的反思》一文探討了 “文化”與“文明”這兩個概念從法語被引入德語之后,在內涵和外延上發生的重大變化,及其所反映出的科學技術發展引發社會巨變的現實,特別是德國哲人對文化逐漸被文明同化和淡化的反思。戴超武《斯派克曼地緣政治思想與美國大戰略》一文介紹了美國地緣政治研究的興起,重點介紹了斯派克曼有關地緣政治的研究,認為斯派克曼的理論觀點雖引發學術界的爭鳴,但其以現實主義為基礎的戰略思想在美國大戰略的構建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歷史研究院集刊》為半年刊,由中國歷史研究院主辦,歷史研究雜志社編輯出版,主要刊發史學理論和史學史、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等方面的優秀學術成果。本輯為創刊號,共收錄7篇文章。白于藍《戰國楚簡中的“ ”與“ ”及相關諸字》一文對戰國楚簡當中常見且易混的“ ”與“ ”二字進行辨析,以此為基礎,進而對一系列戰國楚簡中相關疑難字形和詞匯以及歷史地名加以考證,以期匡正前謬,并對簡牘、文獻研究及字詞考釋工作有所貢獻。王瑞來《疏證》一文以南宋中期重要政治人物周必大之《宋史》本傳為個案,利用傳世文獻及出土資料溯源辨流,求實補正,仿傳統之經史注疏,由此窺見正史之生成過程以及缺失之隱幽,揭示各種表象背后之復雜因素。鐘焓《清代“西藏佛教世界”范圍問題再探——以滿人與藏傳佛教關系為中心》一文,針對某些國外學者提出的“西藏佛教世界”所覆蓋的人群還包括清朝的滿洲上層在內的廣大滿人的觀點,提出了反思和批評。認為基于統治需要,清朝統治者并不愿在本族群中推廣藏傳佛教。劉增合《家國之間:晚清皇室財政的逾界與管控》一文從晚清內務府“逾界”行為管控角度研究,不但可以深度發覆皇室財政屢屢“逾界”的種種隱情,領略皇家“特殊利益”對國家財政運作利弊兼具的實際情態,更能覘測封建帝王“家天下”理念的真實底蘊,近真呈現晚清財政管控制度中一個未被重視的特殊面相。王瑞芳《新中國黃河上中游地區的水土保持》一文梳理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針對黃土高原地區所做的水土保持工作,強調改革開放以后,黃河上中游地區的水土保持工作得到恢復,并隨著改革步伐的加快呈現出了較好的發展勢頭。進入21世紀后,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黃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工作進入“人水和諧”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金壽福《文化與文明之爭:近代德國思想界對西方現代性的反思》一文探討了 “文化”與“文明”這兩個概念從法語被引入德語之后,在內涵和外延上發生的重大變化,及其所反映出的科學技術發展引發社會巨變的現實,特別是德國哲人對文化逐漸被文明同化和淡化的反思。戴超武《斯派克曼地緣政治思想與美國大戰略》一文介紹了美國地緣政治研究的興起,重點介紹了斯派克曼有關地緣政治的研究,認為斯派克曼的理論觀點雖引發學術界的爭鳴,但其以現實主義為基礎的戰略思想在美國大戰略的構建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歷史研究院集刊 2020年第1輯(總第1輯) 內容簡介
《中國歷史研究院集刊》為半年刊,由中國歷史研究院主辦,歷史研究雜志社編輯出版,主要刊發史學理論和史學史、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等方面的很好學術成果。本輯為創刊號,共收錄7篇文章。白于藍《戰國楚簡中的“ ”與“ ”及相關諸字》一文對戰國楚簡當中常見且易混的“ ”與“ ”二字進行辨析,以此為基礎,進而對一系列戰國楚簡中相關疑難字形和詞匯以及歷史地名加以考證,以期匡正前謬,并對簡牘、文獻研究及字詞考釋工作有所貢獻。王瑞來《<宋史?周必大傳>疏證》一文以南宋中期重要政治人物周必大之《宋史》本傳為個案,利用傳世文獻及出土資料溯源辨流,求實補正,仿傳統之經史注疏,由此窺見正史之生成過程以及缺失之隱幽,揭示各種表象背后之復雜因素。鐘焓《清代“西藏佛教世界”范圍問題再探——以滿人與藏傳佛教關系為中心》一文,針對某些國外學者提出的“西藏佛教世界”所覆蓋的人群還包括清朝的滿洲上層在內的廣大滿人的觀點,提出了反思和批評。認為基于統治需要,清朝統治者并不愿在本族群中推廣藏傳佛教。劉增合《家國之間:晚清皇室財政的逾界與管控》一文從晚清內務府“逾界”行為管控角度研究,不但可以深度發覆皇室財政屢屢“逾界”的種種隱情,領略皇家“特殊利益”對國家財政運作利弊兼具的實際情態,更能覘測封建帝王“家天下”理念的真實底蘊,近真呈現晚清財政管控制度中一個未被重視的特殊面相。王瑞芳《新中國黃河上中游地區的水土保持》一文梳理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針對黃土高原地區所做的水土保持工作,強調改革開放以后,黃河上中游地區的水土保持工作得到恢復,并隨著改革步伐的加快呈現出了較好的發展勢頭。進入21世紀后,尤其是十八大以來,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黃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工作進入“人水和諧”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金壽福《文化與文明之爭:近代德國思想界對西方現代性的反思》一文探討了 “文化”與“文明”這兩個概念從法語被引入德語之后,在內涵和外延上發生的重大變化,及其所反映出的科學技術發展引發社會巨變的現實,特別是德國哲人對文化逐漸被文明同化和淡化的反思。戴超武《斯派克曼地緣政治思想與美國大戰略》一文介紹了美國地緣政治研究的興起,重點介紹了斯派克曼有關地緣政治的研究,認為斯派克曼的理論觀點雖引發學術界的爭鳴,但其以現實主義為基礎的戰略思想在美國大戰略的構建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歷史研究院集刊 2020年第1輯(總第1輯) 目錄
《宋史·周必大傳》疏證 王瑞來/33
清代“西藏佛教世界”范圍問題再探
——以滿人與藏傳佛教的關系為中心 鐘焓/103
家國之間:晚清皇室財政的逾界與管控 劉增合/175
文化與文明之爭:啟蒙運動以來德國思想界對西方現代性的反思 金壽福/235
斯派克曼地緣政治思想與美國大戰略 戴超武/258
中國歷史研究院集刊 2020年第1輯(總第1輯) 作者簡介
高翔,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兼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1963年10月出生,四川鹽亭人,1988年9月參加工作,199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工程人才,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國家特支計劃”首批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長期從事中國歷史及史學理論研究。主要代表作有《康雍乾三帝統治思想研究》(專著)、《近代的初曙:18世紀中國觀念變遷與社會發展》(專著)、《在歷史的深處》(論文集)、《馬克思主義與二十世紀中國學術道路》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推拿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