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黨員干部語言能力12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3976
- 條形碼:9787500873976 ; 978-7-5008-7397-6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黨員干部語言能力12講 內容簡介
該書分為12講,開篇2講闡述了善于跟群眾說話的重要性以及有些黨員干部一張口就容易講空話、套話的原因。之后的9講,側重講述提高跟群眾說話的語言水平的技巧和實踐,分別為提高語言能力,從哪里下功夫;跟群眾說話,有何原則和技巧;怎樣才能脫稿講話;到基層調研,怎么說;走訪慰問時,怎么說;現場即興講話,怎么說;處置公共突發事件,怎么說;在電視上,怎么說;在新媒體上,怎么說?*后1講介紹說過后,怎么抓好落實。
黨員干部語言能力12講 目錄
黨員干部語言能力12講 節選
第4講 跟群眾說話有何原則和技巧 充滿激情,從“講故事”開始,從“講自己”深入,不時運用比喻、引證、互動、幽默等語言藝術,同時配以恰當的身體語言,綜合作用,就會產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語言魅力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還需要言辭表達的技巧。也就是說,黨員干部與群眾講話時,要通過語言的魅力,向群眾傳遞一種感染力、吸引力,使群眾的思維自覺或不自覺地和你的語言融匯在一起。試想,講話內容再好,如果語言枯燥,面無表情,群眾聽不下去,還有什么效果可言? 深受群眾歡迎的講話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直奔主題,不轉彎抹角;條理清晰,不雜亂無章;言之有物,不空洞說教;簡練平實,不花里胡哨;把握分寸,不說過頭話;生動活潑,不裝腔作勢;精神飽滿,不萎靡不振;見好就收,不拖泥帶水。 二、掌握語言藝術 黨員干部和群眾說話時恰當運用語言藝術,能夠達到形象鮮明、幽默風趣、樸實通俗的效果,具有極強的感染力。以下這些語言技巧便可運用在和群眾的講話當中。 1.多講故事 美國前總統里根說:“事實上,對受眾來說,以故事作為話題開端,比理性的說服、線性思維更真實,因為它更容易抓住受眾的心, 并且受眾從故事中已經找到了你想提供的所有疑問的答案。我在國會的數次成功表述,都離不開事先準備好的幽默片段、引用文字和故事! 黨員干部在講話時講好故事的重要性無須贅述。那么,如何講好故事呢?這就需要掌握五個要素: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每個故事都應該包括這五項內容,才算表達清楚。對“何時”的表述要開門見山,一下子就能引起聽眾的注意;對“何地”的表述要盡快進入場景,這樣才能突出你想表達的主題;對“何人”的表述要有名有姓,有名有姓才顯得真實;對“何事”的表述應注意描述細節,突出以情感人;對“何故”的表述主要是交代背景,給聽眾一個漸入狀態的過程。 講故事,*重要的是對“何事”的講解,就是要真實形象地重現場景。重現場景的技巧就是進行細節化描述,使在場的聽眾能夠以一個一致性的畫面進入情節,受到感染,這樣可以限制聽眾隨意思考,也就有了把控全場的能力。 如果在講話的過程中,留下了讓聽眾各自思考的空間,聽眾的反映就會不一致,“不一致”在社會心理學中意味著心理互動的失敗。心理互動失敗會導致聽眾無法聚精會神,因此達不到*佳的交流效果。 在講故事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不要用模糊的概念。例如,“可能是甲,可能是乙”“好像是2018 年”這樣模糊的句子就會轉移聽眾注意力,會讓故事的真實性下降,而且會導致故事的說服力下降。 二是不要用解釋性的語句,盡量用描述性的語言。說“那天天氣很熱,所以我穿得很少”,就不如說“那天天氣太熱,我只穿了個褲衩”。 三是不要有謙虛的開場白。如“可能講得不夠生動”“水平有限” 等。要快速進入主題,如果講半天還在兜圈子,聽眾就會不耐煩,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觀察思考,隨時注意收集故事,盡可能養成讀故事、講故事、寫故事的習慣。 《一支鋼筆的故事》就是作者清明節回老家祭祖,參觀一個新落成的陳列館,意外地見到了自己祖父留下的一支鋼筆,觸景生情, 在返程的列車上,寫出的一個有趣故事,后來在多個演講場合穿插運用,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清明節,回老家安徽六安祭祖,皖西大地到處是金黃色的油菜花。閑暇之余,和妻子一起參觀剛剛遷到新址的蘇家埠戰役陳列館。在陳列館里,意外發現櫥窗里陳列著我祖父留下的那支鋼筆, 旁邊標明“夏汝錫烈士青年時期使用過的鋼筆”。 關于這支鋼筆的來歷,在我小的時候,多次聽祖母魏秀蘭提起過,她把這支鋼筆看得很重。 我祖父夏汝錫早年參加工農紅軍,在家鄉周邊進行革命活動。那是1928 年深秋,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祖父“從山上下來”,偷偷翻過自家院墻,輕輕地敲打窗戶:“秀蘭,秀蘭,我回來了!甭牭阶娓傅穆曇,祖母心里怦怦跳,又不敢聲張,輕輕地拉開門栓。祖父進屋之后,急不可待地上前抱起搖籃里只有半歲的兒子,也就是我的父親,親了又親。祖母害怕孩子被驚醒哭鬧起來, 忙說:“不要把孩子弄醒了!笨粗仔〉暮⒆、溫柔的妻子,祖父對即將到來的分離尤為不忍。短暫的團聚后,祖父對祖母說:“秀蘭,部隊就要開拔,天亮前我就要跟部隊轉移了!苯又,祖父從兜里掏出一支鋼筆,說是在戰場上繳獲的,部隊首長作為獎品獎給了他!斑@支鋼筆是美國的,給你留個念想。” 祖父走后不久,家里被抄了,連我們夏家那唯一的一部家譜也被抄去焚燒了。祖母懷揣著那支鋼筆,抱著我的父親,回了娘家。從此,我那時年20歲的祖父再也沒有回來。 當時只有19歲的祖母一直沒有改嫁,直到86歲去世。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一個鄉下女人獨自撫養孩子的艱辛可想而知。憑著對生活的執著,在幫工、逃荒、要飯中,獨自將父親拉扯大。祖母曾對我說“我這一輩子的苦水三天三夜都倒不完”。舊時女人都要裹腳,祖母也是小腳,下田干活,要像男人一樣割稻、挑稻把子,由于腳小,一挑起擔子腳就陷到水田里。祖母不得不找來大號鞋子,在里面塞上稻草,然后綁在腳上。一次帶著我父親出去討飯,晚上天黑迷路了,走到了水圍子里面,在田埂上打轉轉,怎么也走不出來,只好在田里的一個草堆上扒個縫,在里面坐了一夜, 懷里抱著我父親。
黨員干部語言能力12講 作者簡介
夏樹, 安徽六安人,高級記者,曾在農民日報社擔任記者、記者站站長、副總編輯,現為中國農村雜志社副社長、副總編輯。長期在一線從事新聞采訪,積累了大量的群眾語言和新聞故事。 4 次獲得中國新聞獎,先后被授予“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國家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稱號。 出版過《鄉村聚焦》《旅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理論與實務》《領導干部怎么跟群眾說話》《圖書發行面面觀》《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民合作社發展研究》等專著。 講授的《黨員干部溝通與協調能力》《如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怎樣搞好調查研究》《如何寫好“三農”新聞報道》等課程,廣受好評。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