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浮邱山先民譜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812519
- 條形碼:9787553812519 ; 978-7-5538-125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浮邱山先民譜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概述篇、源流篇和風采篇三篇。主要內容包括: 上古浮邱先民 ; 土著浮邱先民 ; 元末大劫難 ; 明代浮邱山移民 ; 清代浮邱山移民 ; 浮邱先民的祖神崇拜 ; 浮邱先民的文明之果 ; 父老流傳寨姓彭 —— 說說磊石侖彭姓 ; 居常仰止景浮邱 —— 說說炭山橋陳姓等。
浮邱山先民譜 目錄
一、上古浮邱先民003
傳說中的先民003
考古學家遇見的先民004
楚人南下到浮邱005
二、土著浮邱老民009
千年土著老民009
宋元土著老民010
梅山蠻地012
田氏堂的傳說014
三、元末大劫難016
朱洪武血洗湖南 016
結寨自保與彭家寨文化遺存018
太平寨的傳說與 七姓 考證019
四、明代浮邱山移民022
……
浮邱山先民譜 節選
修蓋房屋是生活之必需,從新石器時期的穴居野處到明清時期的大屋場與跑馬樓房,浮邱山先民曾經創造了輝煌的民居文明。浮邱山地域曾經有許多風格獨特的民居建筑,如樓子屋場、拱門屋場、西洋莊等,都是先民所創造的民居文明成果。只可惜,浮邱山地域明代以前的民居基本上消失了;明代的民居建筑也只能從文獻中找到一些記載;清代的民居建筑實物,也是鳳毛麟角。 明代早期從江西遷來的開墾者,居住條件非常簡陋,搭個茅棚棲身,當時稱為“棚民”。石牛江鎮至今還有個叫“徐家棚”的地方,就是明代早期開墾者徐氏家族的房屋。 浮邱山地域盛產優質杉木,明清民居大多是木質結構,也有山墻擱檁式結構。凡木質結構的民居房屋,選用上等杉木為承重柱,用穿斗梁將數個承重柱組成一排,稱為“排扇”,排扇與排扇之間再用枋梁連接和固定,形成屋架子。再在屋架子之間安裝樓袱和檁、椽,覆以小青瓦。排扇承重柱的多少和長短,決定了房屋的大小,七柱以上屬于大屋。浮邱山地域有許多大屋,如羅家大屋、莫家大屋等,其正屋都在七柱以上。至于山墻擱檁式民居,其墻體有窯磚、泥磚和筑土墻三種。窯磚墻體的基礎部分采用眠砌,山墻部分采用斗砌。威武一點的大屋,必有梯級式磚體封火山墻。 浮邱山地域的民居無論是單家獨棟還是數代同堂的毗連大屋,都十分重視正屋的修建。正屋就是堂屋,家庭中的重要活動,如祭祀先祖、舉行婚喪大禮,接待重要賓客等,均在正屋舉行。正屋的屋頂必有一根大梁,大梁中心有彩繪太極圖和水云紋圖案,并載明上梁的日期。上梁標志著房屋建成,必定選擇吉日舉行慶典,還請禮生誦讀上梁贊文。 明代初年,浮邱山地域由于人口稀少,民居多是單家獨戶,甚至廣域中只有數戶人家,如八家灣、九家灣、七家村、九家塅等地名,就折射出居民稀少的景象。所謂“九家圾”,就是只有九戶人家的圾口,這個塅口上起小陂頭,下至石牛江。 明代中后期,浮邱山地域許多家族毗屋而居,形成一個個大屋場。浮邱山先民歷來稱這種大屋場叫“灣”。大屋場是一個家族的標志,一般冠以姓氏,稱“某家灣”,如“陳家灣”“李家灣”“劉家灣”等。也有以家族中的發派祖、始遷祖或某位支祖的名字命名,如石牛江的德純灣、沾溪的永隆灣、浮邱山的潮清灣、青勝公、高橋的鶴亭公等,都是大屋場。 浮邱山的先民十分注重住宅的風水。大屋場的門口必定有月塘,認為一灣水面可以聚財。浮邱先民于大屋場用“灣”而不用“垮”,既是寫實,又是一種愿景表達。傳統的大屋場一般有關山和朝門,關山由幾棵或十幾棵標志性的大樹形成,某棵大樹下必有一座土地廟。朝門是家族大屋的臉面,多為亭臺式建筑。 石井頭劉姓家族習慣于聚族而居,早期開墾時,隨著開墾的進展和人口的增長,遂有墾一灣、墾二灣、墾三灣的修建。到民國年間,石井頭劉姓先后修建了12個大屋場,成為寶安益大道旁一道特殊的風景。 珍惜居住環境,保護古樹、保護地表景觀石,是浮邱山先民敬畏自然的一種優良傳統。浮邱山地域的許多古樹,《(同治)益陽縣志》上曾有記載,如西峰寺的涼傘樹、桐樹,鸕鶿渡梅山村的羅漢古松,浮邱山古寺的古銀杏群等,這些古樹曾是浮邱山地域的景觀樹。還有毛家橋的樟樹(屋場)、枳木山的大楓樹,常為人們所稱道。有些古樹作為地標,成為歷史地名,如桃花江的枯杉、牛田的古杉等。桃花江的這棵枯杉,《(嘉慶)益陽縣志》亦稱“古杉”,此地廖姓一位名叫廖章達的先民,是清代道光年間的舉人,曾作《古杉記》,表達這個家族對枯杉古樹的珍視。
浮邱山先民譜 作者簡介
曾主陶,曾用名浮邱山人,1958年6月生,湖南省桃江縣人,1982年畢業于湖南大學,曾任岳麓書社社長,湖湘文庫編輯出版委員會副主任,曾出版《湖南會館往事》《浮邱山詩文鈔》。
- >
莉莉和章魚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