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時空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theory and method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606619
- 條形碼:9787519606619 ; 978-7-5196-066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時空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theory and method 本書特色
本書適合廣大社會科學的學習者閱讀,既有歷史知識性,又有實操性,幫助想要學習時空分析方法的讀者打開時空社會科學實證研究的大門。 沒有枯燥的理論科普、生動可操作的案例實踐、扎實的分析和流暢易讀的寫作。
時空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theory and method 內容簡介
時空社會科學是一門交叉學科,是自成體系的知識系統,是社會科學研究的一種新的范式。隨著近年來中國的快速發展,為開展時空社會科學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環境和土壤。為了更好地幫助廣大學習者掌握時空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本書重點從理論和方法兩方面來闡述時空社會科學的研究范式。
時空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theory and method 目錄
序 言 ……………………………………………………………………………1
**章 導 論 …………………………………………………………………1
**節 社會科學的時空轉向 ……………………………………………2
一、經濟學 ……………………………………………………………3
二、社會學 ……………………………………………………………4
三、政治學 ……………………………………………………………5
四、教育學 ……………………………………………………………6
五、其他學科 …………………………………………………………8
第二節 時空社會科學的興起 ……………………………………………9
一、時空思潮 …………………………………………………………9
二、空間整合社會科學 …………………………………………… 11
三、時空社會科學 ………………………………………………… 12
第三節 時空社會科學的內容 ………………………………………… 13
一、時空敘事 ……………………………………………………… 14
二、社會時空 ……………………………………………………… 15
三、時空分析 ……………………………………………………… 17
四、特征和優勢 …………………………………………………… 18
小 結 ………………………………………………………………… 19
第二章 社會時空概念的發展與演化 ……………………………………… 21
**節 古典萌芽時期 ………………………………………………… 22
一、蘇格拉底時空思想 …………………………………………… 23
二、柏拉圖時空思想 ……………………………………………… 24
三、亞里士多德時空思想 ………………………………………… 27
第二節 近現代發展時期 ……………………………………………… 28
一、笛卡爾空間 …………………………………………………… 29
二、牛頓時期的空間思想 ………………………………………… 31
三、時空哲學的發展 ……………………………………………… 34
第三節 時空轉向的社會思潮 ………………………………………… 39
一、列斐伏爾的“空間生產”……………………………………… 40
二、福柯的異質空間 ……………………………………………… 43
三、吉登斯的時空模型 …………………………………………… 46
小 結 ………………………………………………………………… 48
第三章 社會科學與時空實證方法 ………………………………………… 49
**節 實證主義 ……………………………………………………… 50
一、孔德的空間實證精神 ………………………………………… 51
二、涂爾干的空間實證研究 ……………………………………… 53
三、新韋伯主義的影響 …………………………………………… 57
第二節 社會與空間實證研究 ………………………………………… 60
一、萌芽階段 ……………………………………………………… 60
二、發展階段 ……………………………………………………… 64
三、成熟階段 ……………………………………………………… 66
第三節 中國時空思想 ………………………………………………… 68
一、古代的研究 …………………………………………………… 68
二、身體與空間 …………………………………………………… 70
三、繼承與發展 …………………………………………………… 73
小 結 ………………………………………………………………… 76
第四章 社會時空系統及其數據 …………………………………………… 77
**節 社會時空系統概述 …………………………………………… 78
一、基本特征 ……………………………………………………… 79
二、社會時空網絡 ………………………………………………… 81
三、社會時空身份 ………………………………………………… 83
第二節 社會時空數據的基本類型 …………………………………… 85
一、柵格數據 ……………………………………………………… 85
二、矢量數據 ……………………………………………………… 88
三、拓撲數據 ……………………………………………………… 89
第三節 社會時空數據的采集 ………………………………………… 91
一、調查數據 ……………………………………………………… 91
二、遙感數據 ……………………………………………………… 94
三、數據誤差的來源 ……………………………………………… 96
小 結 ………………………………………………………………… 98
第五章 空間橫截面數據分析 ……………………………………………… 99
**節 空間滯后模型 …………………………………………………100
一、基本模型 ………………………………………………………101
二、經濟研究中的例子 ……………………………………………102
三、Stata 中的具體步驟 ……………………………………………106
第二節 空間誤差模型 …………………………………………………108
一、基本模型 ………………………………………………………109
二、實例展示 ………………………………………………………110
三、Stata 中的相關語句 ……………………………………………112
第三節 空間杜賓模型 …………………………………………………113
一、基本模型 ………………………………………………………113
二、實例展示 ………………………………………………………114
三、Stata 中的相關語句 ……………………………………………119
第四節 空間混合模型 …………………………………………………119
一、基本模型 ………………………………………………………120
二、實例展示 ………………………………………………………120
三、Stata 中的相關語句 ……………………………………………126
第五節 空間工具變量模型 ……………………………………………127
一、內生性問題 ……………………………………………………127
時空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
二、工具變量 ………………………………………………………128
三、實例展示 ………………………………………………………129
四、Stata 中的相關語句 ……………………………………………132
小 結 …………………………………………………………………133
第六章 空間面板數據分析 …………………………………………………135
**節 背景 ……………………………………………………………136
一、基本模型 ………………………………………………………137
二、隨機效應 ………………………………………………………138
三、固定效應 ………………………………………………………139
第二節 隨機效應回歸 …………………………………………………140
一、空間滯后效應 …………………………………………………140
二、空間誤差效應 …………………………………………………146
三、空間混合效應 …………………………………………………149
第三節 固定效應回歸 …………………………………………………152
一、空間滯后效應 …………………………………………………153
二、空間誤差效應 …………………………………………………155
三、空間混合效應 …………………………………………………157
小 結 …………………………………………………………………158
第七章 研究的實例 …………………………………………………………161
**節 城市創新力研究 ………………………………………………162
一、研究背景 ………………………………………………………163
二、相關理論 ………………………………………………………164
三、數據、變量與方法 ……………………………………………165
四、橫截面回歸模型及其比較 ……………………………………166
五、空間面板模型 …………………………………………………169
六、討論與結論 ……………………………………………………171
第二節 社區健康研究 …………………………………………………172
一、研究背景 ………………………………………………………172
二、數據、變量和方法 ……………………………………………173
三、時空效應研究 …………………………………………………175
四、討論與結論 ……………………………………………………178
第三節 省際競爭研究 …………………………………………………179
一、研究背景 ………………………………………………………179
二、數據、變量和方法 ……………………………………………180
三、時空分析 ………………………………………………………183
四、討論與結論 ……………………………………………………186
小 結 …………………………………………………………………187
第八章 發展趨勢與挑戰 ……………………………………………………189
**節 交互作用 ………………………………………………………190
一、空間與社會 ……………………………………………………191
二、時間與社會 ……………………………………………………193
三、時空與社會 ……………………………………………………194
第二節 時空網絡 ………………………………………………………196
一、流量分析 ………………………………………………………196
二、虛擬距離 ………………………………………………………198
三、網絡空間權重 …………………………………………………199
第三節 時空診斷 ………………………………………………………201
一、區位的作用 ……………………………………………………201
二、全局診斷 ………………………………………………………203
三、局部診斷 ………………………………………………………204
小 結 …………………………………………………………………205
參考文獻 ………………………………………………………………………206
后 記 …………………………………………………………………………218
時空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theory and method 節選
柏拉圖時空思想哲學源自社會生活。古希臘人關于時間、空間與社會關系的觀察以及對于其內在關系的思考,不僅成為當時哲學家思考的重要命題,也影響著當時哲學家的思考方式。例如,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有個經典的“洞穴之喻”(Plato 1992)。這不僅僅是一個哲學寓言,更是體現了空間切換對于事物規律認識和把握的影響(Rankin 2010)。在這個寓言*開始的空間場景是在狹小的地穴里面,因為空間狹小,所以,里面的人不能轉頭,只能朝前看,看到的是洞壁上的影子。在這個場景中,空間的束縛和限制直接決定了里面的人所能看到的事物以及觀察事物的視角。這里場景里面,對于空間有個很嚴格的假設:洞穴內的空間要足夠小以至于里面的人連轉頭的空間都沒有。如果這個假設不成立,那么,也就無法接下去繼續展開“洞穴之喻”的敘事。假如把這個假設略微放松一點,假設修改為:洞穴內的空間很小使得里面的人只能轉頭而不能轉身。對于洞穴空間的界定,這個新假設顯然比原來的假設要松一點,但是,這樣一來,“洞穴之喻”就難以為繼,因為洞穴里面的人可以轉首看洞穴內左邊和右邊的事物,而不僅僅只能看到前方墻壁上的事物。從空間的視角來分析,這個場景的一個重要含義就顯現出來了。在柏拉圖看來,時間和空間是影響和制約人們自由的重要因素,*終會影響人們的世界觀。這里,已經可以看到時空約束思想的雛形。在第二個場景中,柏拉圖繼續在空間上做文章。與**個靜態空間場景相比這次用了動態空間場景,即強調了時間的影響。他強調了在洞穴里面的人的后上方有一堆火,還有一條橫貫洞穴的小道,而沿小道筑有一堵矮墻。洞穴的人扛著各種器具走過墻后的小道,而火光則把透出墻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認為影子是唯一真實的事物。柏拉圖顯然對于空間方位了然于心,所以,可以很好地駕馭空間方位來闡述哲學思想。為了寫好這個場景,柏拉圖很可能提前做足了功夫,很可能自己親自到一個狹小的洞穴,去體會其中的感覺和視角。在這個時空敘事的場景中,柏拉圖大膽且很有把握地采用了移步換景的空間敘事方式,一步一步推演出*后的哲學結論。**個場景假設就是人在狹小空間中只能朝前看,而在這第二個場景中,一開始就提出了另一個前提就是火在人的后方,人在洞穴中間的小道上,而囚徒面前是洞壁。所以,這樣的空間結構和位置布局,*終導致了一種情況的出現,就是洞穴中的人可以通過移動的方式來改換自己所處的空間位置,但是,也只能通過面前的墻壁來感受到身后的火光,而墻壁上只有影子。此時的柏拉圖,儼然是空間切換的高手,通過精心設計的空間場景來讓觀眾順著預先設定的邏輯去感受和領悟劇情里面的高潮。當劇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柏拉圖就會修改空間假設,給予劇中人物更多的空間自由度,于是,劇情就會出現一個新的高潮。在洞穴中的人們,如果他們中的一個碰巧獲釋,轉過頭來看到了火光與物體,他*初會感到困惑,他的眼睛會感到痛苦,他甚至會認為影子比它們的原物更真實。柏拉圖用“碰巧獲釋”這個詞來告訴觀眾,從現在開始,空間假設已經發生了改變。在**個場景中,有一個非常嚴格的空間假設,就是洞穴非常狹小以至于里面的人連轉頭的空間都沒有。這個假設在第二個場景中繼續,但是,到了這第三個場景,這個假設就被拋棄了。柏拉圖用“碰巧獲釋”,很巧妙地把**個空間假設給突破了,并且非常自然地給予了另一個空間條件,即洞穴內肯定存在有比較開闊的地方,而這個地方至少可以允許人們自由轉頭。洞穴中的這兩種空間,顯然是為不同的人所準備的。不能轉頭的狹小空間是為囚徒所準備的,而可以轉頭的較為開闊的空間是獲釋者可以中轉的空間。所以,在這個場景中,獲釋者和囚徒之間*大的根本差異就是所處的空間條件的不同。因為獲釋者獲得了更大的空間自由度,所以可以轉頭看周圍的事物,所以就會產生困惑甚至痛苦,才會形成影子比原物更真實的錯覺。在這個場景中,柏拉圖再次提醒世人,人的判斷會直接或間接受到空間的影響。當然,精彩還在繼續,柏拉圖要進一步放松對于空間約束的假設,闡述在更自由空間中人們的表現和反應。所以,柏拉圖繼續著他的時空敘事。當這位獲釋者走出洞穴,到陽光下的世界,他會更加炫目,甚至會發火。起初他只能看事物在水中的倒影,然后才能看陽光中的事物,*后甚至能看太陽自身。到那時他才處于真正的解放狀態,會開始憐憫他的囚徒同伴、他原來的信仰和生活。獲釋者從洞穴走出來的過程,就是從狹小空間走向廣闊空間的過程。在這個空間轉換過程中,由于這個人突然獲得了充分的空間自由度,能夠自由自在地看清楚周遭的人、事、物的變遷,反而會讓這個人覺得不適應。柏拉圖在這個場景中,實際上引導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所謂的“空間適應性綜合癥”。當一個人從已經習慣的空間突然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空間,就會出現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系列不適應反應。例如,在航天的過程中,航天員從長期適應的重力環境突然進入到失重環境,人體內的生理系統和心理就會產生一系列適應失重環境的變化。有如,習慣被聚光燈聚焦的演員明星,往往在個人生活上感到明顯的不適應,結果,出現所謂“人生如戲”的生活悲劇。這些例子,其實與柏拉圖在這個場景中所描述的情形相似,說明的都是一個問題,即空間變化會影響人們的思考與行為。在這則寓言的*后,柏拉圖設想了一個新的空間場景。柏拉圖假設,如果這位被釋放者返回去拯救他的囚徒同伴,他得有一段時間去適應洞中的黑暗,并且會發現很難說服他們跟他走出洞穴。這是一個假想出來的結局,因為柏拉圖說得很清楚,用的是“如果”,這是假設復句。這說明*終這個被釋放者實際上是并沒有回到洞穴中去,柏拉圖并沒有解釋其中的理由。其實,原因不言而喻。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都在追求更為廣闊和自由的空間。但是,柏拉圖所要強調的不是人們的普遍偏好,而他關注的是另一個重要命題,就是所謂的“空間依賴性”。假設這位被釋放者再次回到洞穴內,并試圖去說服里面的囚徒跟他一起從洞穴中走出來,這時,問題就出現了,而這個問題就是柏拉圖所想要解釋的問題。當洞穴里面的囚徒都早已習慣里面狹小的連頭都不能轉動的空間時,就會認為這就是這個世界的唯一存在的空間,因此,就已經毫無懷疑地適應了這個空間。當有人說還有更為廣闊和自由的空間時,因為囚徒們對于原來的地方已經產生了根深蒂固的空間適應性,就根本不會再去相信還有更好的空間的存在,因此,也就不會想著去改變現狀,而是會機械地甚至是頑固地繼續留在原來的空間而拒絕變化。其實,這里面就還隱含著另外一層意思,就是因為太適應原來空間而產生了強大的惰性。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因為有這種惰性,所以人們經常會不愿意主動去尋求改變。在物理的世界中,這種惰性體現在摩擦力上。任何想要改變事物現有空間格局的動作,都會有一種不愿被改變的力量進行對抗,這種力量就是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的摩擦力。社會時空的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柏拉圖的“洞穴之喻”。在柏拉圖的這個寓言中,時間和空間是關鍵因素。從這個劇情的開始到*后,順著時間的推展,隨著空間的變化和切換,主人公的視角也在發生著變化,看到的事物也開始有了不同,所思所想也隨著不同。如果把里面的洞穴轉化為社會空間,那么,就很自然會引導出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的社會空間理論。所以,20 世紀的列斐伏爾關于社會空間的思想,其實與柏拉圖的思想有著內在的關聯。在“洞穴之喻”中,物理空間和社會空間是動態交互作用的關系,因為物理空間的變化與囚徒到被釋放者的社會角色變化是對應的關系。因為社會角色的變化,所以,物理空間和位置也隨著發生了變化,而物理空間的變化又產生了觀察社會的新視角,導致對于社會結構和社會現象的認識產生了新的判斷。所以,在柏拉圖的這個小故事中,包含著非常豐富的社會含義。因此,“洞穴之喻”可以被視為時空社會科學的早期研究。在這則研究中,盡管并沒有明確提出社會時空的概念,但是,其基本思想和要素都已經包含在里面了。
時空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theory and method 作者簡介
顧佳峰,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科研發展部主任、副研究員,北京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創新研究院副院長,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學士、碩士和博士,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公共管理博士后,第十七屆北京博士后聯誼會理事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產業監管調查項目”中國地區首席科學家。已出版五部學術專著:《教育機構戰略性服務研究》《中國教育資源非均衡配置研究——空間計量分析》《調查機構管理:理論與實踐》《調查機構公共關系經營與管理》和《減少不平等與可持續發展》,還出版管理暢銷書《達觀天下:跟尹衍梁學管理》、大數據暢銷書《全數據時代的煉金師》以及《大數據時代的調查師》和一部創業暢銷書《跟毛澤東學創業》,在Higher Education、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Applied Spatial Analysis and Policy等國際SSCI期刊上獨立發表數篇論文,并被聘為其評審人;在《經濟研究》、《社會學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共發表中文論文80多篇。主持或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重大人文基地項目、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麻省理工學院國際項目等二十多項。2006年以來,負責中國大規模社會跟蹤調查——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的執行等工作。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