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趙常慶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57197
- 條形碼:9787520357197 ; 978-7-5203-571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趙常慶文集 內容簡介
本書依照中亞五國國別和問題領域分類 (政治、經濟、安全、社會、國際戰略、區域合作等) 。該書共分七部分, 內容包括: 中亞綜論 ; 中亞政治 ; 中亞經濟 ; 外交、地區形勢與國家安全 ; 中國與中亞五國 ; 上海合作組織與亞信 ; 蘇聯問題。
趙常慶文集 目錄
習近平外交思想有關周邊外交理論與中亞
評中亞五國獨立10年
簡談中亞和平與發展的幾個問題
友好二十年合作共發展
中亞五國的社會變化與社會發展模式
二 中亞政治
中亞五國政治體制及其評價
中亞民族國家建設中的民族因素問題
關于“顏色革命”的若干問題
從中亞國家“顏色革命”看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性
哈薩克斯坦獨立以來的民族關系及其民族問題的解決
三 中亞經濟
中亞五國經濟體制與發展模式探討
中亞油氣工業與中國發展對外合作
經濟全球化與中亞五國
國際金融危機與中亞國家
哈薩克斯坦經濟發展遇到暫時困難
2017年哈薩克斯坦打出深化改革組合拳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五年給中亞帶來六大積極變化
基礎設施聯通助推中亞國家加速地區一體化和參與
經濟全球化
四 外交、地區形勢與國家安全
中亞國家:國際戰略、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
中亞地區陡然升溫及其原因
論中亞地區安全格局的變化與穩定
關注世界未來發展直擊世界金融貨幣體系弊端
——評哈總統新著《國際社會全面革新戰略與
文明合作》
中亞國家進入新的選擇期
在中亞合作是中俄兩國戰略協作的重要方面
論影響中國與中亞以及中俄關系的“俄羅斯因素與”中亞因素
中亞國家一體化有望重啟
五 中國與中亞五國
與鄰為善 以鄰為伴平等互利共同發展
——學習十六大報告中關于“國際形勢和
對外工作”的體會
睦鄰友好是促進中哈兩國共同發展的必要條件
——在阿拉木圖關于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哈薩克斯坦-2030年》
國情咨文國際研討會上的發言
中亞五國與中國西部大開發
評中國與中亞國家的經濟關系
中國與中亞國家安全戰略異同與20年合作績效評價
加強人文交流構建和諧中亞
中亞國家與中國周邊外交新政
中國與中亞國家關系的發展與思考
六 上海合作組織與亞信
國際金融危機與上海合作組織
2017年上海合作組織新形勢與新問題
增強互信是提升經濟合作水平的關鍵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注民生問題
上合、亞信與亞洲安全
習主席的“亞洲安全觀”與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的倡議
七 蘇聯問題
蘇聯民族工作的理論與實踐
十月革命與蘇聯民族關系
趙常慶文集 節選
《趙常慶文集》: 中亞國家獨立后,政治取向發生很大的變化。各國領導人放棄了曾任黨內高官的共產黨,放棄了共產主義目標和社會主義制度,對執行多年的政治經濟體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各國基本延續了戈爾巴喬夫時期遺留下來的政治遺產:多黨制、三權分立、議會民主,在執行中也對這些舶來品根據本國國情予以改造,增加了本國的元素,即總統長期不變并高度專權,政府和議會基本按總統的旨意行事。有的國家例如土庫曼斯坦不搞多黨制。在經濟體制方面,中亞國家都放棄了多年執行的計劃經濟體制,改行市場經濟體制,大方向基本一致,但具體做法上有所不同。有的國家采用激進方式,如哈薩克斯坦,有的國家采用漸進方式,如烏茲別克斯坦。獨立20年間,各國國內局勢不完全相同,有的國家如吉爾吉斯斯坦發生兩次非正常政權更迭,有的國家如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被西方稱作“*封閉”和“信息*不透明”的國家。 如何對待這些政治取向變化、與我國價值觀已經不同且不斷受到西方責難的新獨立國家,考驗著我國領導人的智慧和我國的外交方針政策。回憶20年前蘇聯解體時的情景,中國政府迅速做出了承認中亞國家獨立的決定,并很快與它們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系。中國迅速果斷的外交舉動受到中亞國家的歡迎和好評。中國與中亞國家在建交公報中確認了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發展彼此關系的基礎,中國特別強調尊重中亞國家人民的選擇。這種不以意識形態畫線對待中亞國家,能平等相待的態度,再次感動了中亞人。眾所周知,中國曾長時間將國家關系與意識形態捆綁在一起,這次在對待中亞國家獨立問題上將兩者分開,是對新中國成立初期特別是“文革”時期外交政策的重大修正。中亞國家獨立后,各國共產黨都喪失了執政地位,執政的是不以建設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為取向的政黨。針對蘇聯解體后世界政黨形勢的變化,中國共產黨提出了黨際關系四原則,即“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①,并將其運用于同中亞國家的政黨關系實踐。黨際四原則肯定了發展國家關系是**位的,發展黨際關系是第二位的,后者要服從前者。這同樣為處理中國與中亞國家關系指明了方向。將國家關系、黨際關系與意識形態分開,是中國對外政策的重大變化,走出這一步,迎來了中國政府外交和非政府外交的春天。 在對待中亞國家的政治體制特別是政治取向上,中國與西方大國明顯不同。盡管中亞國家在體制問題上已經照西方體制這個“貓”畫了虎,但還是不時受到西方的指責,甚至通過策動“顏色革命”制造親西政權。但“顏色革命”適得其反,西方國家并沒有建立起親西政權,倒是使中亞國家增強了對西方的戒心。中國的做法真正踐行了“不干涉內政”的基本原則。 中亞國家獨立20年間,國內事務并非一帆風順,有時甚至處境艱難。例如,2005年烏茲別克斯坦因“安集延事件”受到西方制裁,當時中國政府不理會西方的“提醒”,照常接待了該國總統卡里莫夫的訪問,并對烏當局采取的維護本國穩定的行動表示支持,這是在對方*困難的時候給予的支持,使烏茲別克斯坦感到中國是真正的朋友。 中國對待中亞國家的外交方針是“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睦鄰、安鄰、富鄰”。中國與中亞國家發展合作時突出“善”字,體現了中國外交的傳統理念和追求世界和平的本質。 在經濟合作方面,中國堅持“互利共贏”的方針。與中國相比,中亞國家較為弱小,在國家獨立之初,百廢待興,急需外國的幫助。中國雖然不算富國,但畢竟是個大國,改革開放使國家實力有所增強,能對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其中包括對中亞國家。當它們面臨困境或需要幫助時,中國每次都能伸出援手,而且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這也是中國與中亞國家能夠做到關系和諧、合作順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
趙常慶文集 作者簡介
趙常慶老師是中國社科院資深研究員,長期從事中亞國際關系研究,是中國中亞學科的開創者之一,著作豐富,不僅多次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院重大等科研項目,還有很多成果被中央領導批示。
- >
推拿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