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習近平在廈門(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567308
- 條形碼:9787503567308 ; 978-7-5035-6730-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習近平在廈門(精裝) 本書特色
《習近平在廈門》通過采訪習近平同志在廈門任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期間與他有過直接接觸的同事、干部群眾等人,真實還原和再現了習近平同志在廈門的從政軌跡和領導風范。廈門3年,習近平同志一心為民、嚴于律己,勤于工作、注重調研,敢于擔當、勇于創新,用為民、務實、清廉詮釋了新時期黨員領導干部的風采。這本書對于黨員干部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和實踐源泉,更好領會和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習近平在廈門(精裝) 內容簡介
1985年6月,習近平同志從河北正定縣來到改革開放前沿城市福建廈門,擔任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在這片充滿激情的開發開放熱土上,他與經濟特區廣大建設者并肩奮斗,探索推動了一系列在全省甚至在全國具有開創性和前瞻性的改革舉措并取得豐碩成果。《習近平在廈門》共13篇采訪實錄,通過習近平同志當年的同事、接觸過的干部群眾的真實講述,再現了他在廈門的工作經歷和領導風范,充分展現了他深入把握經濟特區發展科學規律的遠見卓識、切實解決群眾所想所急所盼的為民情懷。
習近平在廈門(精裝) 目錄
王金水 “這個年輕的副市長與眾不同”
朱亞衍 “近平同志提出的‘提升本島、跨島發展’戰略很有遠見卓識”
鄭金沐 “制定發展戰略是近平同志對廈門的一個全局性貢獻”
王太興 “近平同志對我做人做事影響至深”
呂拱南 “近平同志雖然年輕,但涵養很好”
蘇永卯 “近平同志對普通干部關懷備至”
任鏡波 “習總書記對嘉庚先生和集美大學情有獨鐘”
洪卜仁 “像習副市長這樣對地方志感興趣的領導真不多見”
高泉國 高泉陽 “習書記兩次來到我們軍營村”
郭安民 “習副市長端起村支書遞來的黑茶杯就喝”
陳慧瑛 “近平同志與我是布衣之交”
張宏樑 “習近平同志提倡年輕人要‘自找苦吃’”
習近平在廈門(精裝) 節選
《習近平在廈門》: 采訪對象:李秀記,1937年1月生,福建南安人。1964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電機系。1972年到廈門工作,1983年2月起任廈門市副市長,1984年2月任市委常委,1984年12月任市委副書記兼市紀委書記,1988年9月任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1992年12月任市委副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1995年8月任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2009年退休。 采訪組:沈凌 路也 胥晴 采訪日期:2017年6月2日 采訪地點:廈門市李秀記家中 采訪組:李書記您好!習近平同志到廈門任副市長時,您是**個接觸他的人。您還記得你們初次見面的場景嗎? 李秀記:近平同志1985年6月中旬來到廈門,那一天正好是他32歲的生日。他來的時候輕車簡從,自己搭了一個便車就來了。當時我主持市委日常事務,所以我就去接他。當時,從福州到廈門只有一條路,還不是柏油路,而是砂石路,灰塵很多,也很窄,我們經常去福州開會,走這條路需要8個多小時才能到。近平同志來廈門前,省委組織部提前打了電話,說大概上午8點鐘出發。我就按照經驗,下午3點提前到廈門賓館等,等到大概4點多,才把他等到。 車子一到,車門一開,近平同志就微笑著說:“我是習近平。”我趕快迎上前說:“我是李秀記,代表市委、市政府來接你,歡迎你來廈門參加特區建設。”他給我留下的**印象,就是穿著簡樸、年輕精神、態度謙遜。 接上近平同志后,我帶他住進了預先安排好的廈門賓館2。號樓底層的一個房間。按照廈門的習慣,坐下來后,就是喝茶。我一邊喝茶,一邊給他介紹廈門的情況。近平同志聽完,很高興地說:“今天對我來說有雙重意義,**我是來參加特區建設的,二是我的生日。”我趕快站起來,祝他生日快樂!聊到飯點,我們就一起去吃晚飯。按道理,過生日應該有個蛋糕,按廈門的習俗還要吃壽面和雞蛋。但當時條件所限,沒有蛋糕。當天飯菜里有海蠣煎、炒面線、土筍凍等一些廈門的特色菜。海蠣煎里面有雞蛋,壽面就用炒面線代替了,也算是按照廈門的習俗給近平同志過了一個生日。 吃飯的時候,我們越聊越近,很快就像朋友一樣敞開心扉。他向我介紹了他在陜西延安的7年知青生活,我說我也在陜西工作過,也是7年,但是在一機部西安高壓電器研究所工作。我們在陜西期間都入了黨,還是清華校友,現在又同在廈門參加特區建設,應該說是很有緣分的,也有很多共同話題。 近平同志記憶力很好。20lO年9月5日,他任國家副主席時來廈門檢查指導工作,跟我握手時,還提起來廈門**餐吃的三道菜。 采訪組:習近平同志剛來廈門那會兒,廈門的發展情況是怎樣的?您當時向他介紹了些什么情況? 李秀記:廈門經濟特區是1980年10月設立的,剛開始的時候只有2.5平方公里,而且是在一個多海灘山區的地方,經濟特區管委會與廈門市政府是兩個廳級單位,統一由市委領導。鄧小平同志1984年2月來廈門視察后,經濟特區擴大到廈門全島(包括鼓浪嶼)131平方公里。1984年9月1日,經濟特區管委會與廈門市政府合并,市政府行使經濟特區管委會職能。近平同志到廈門來的時候正好是在合并之后。如果說剛開始2.5平方公里是特區的初創階段,近平同志來廈門后,正趕上廈門經濟特區建設進入更快更好的發展階段。 我給近平同志介紹廈門的情況,用了六個字來形容:“港、景、文、僑、臺、特”。**個字“港”,廈門有一個優良的港口,是不淤不凍的良港。港口歷來都是通商的口岸,福建省的商貿活動從這里出海,這是廈門非常突出的一個特色。第二個字“景”,廈門風景優美,有鼓浪嶼,有萬石植物園,有集美學村,風景特別好。第三個字“文”,廈門文化教育事業比較發達,當時就有7所高校,廈門大學更是全國聞名遐邇的重點高校。據統計,當時廈門大中專畢業生所占.比例是全國平均值的4倍,人文環境也比較開放包容。第四個字“僑”,廈門是個僑鄉,是福建省華僑出入的口岸。廈門華僑在世界各地特別是東南亞一帶經商的很多,被譽為“華僑旗幟”的陳嘉庚先生祖籍就在廈門,他傾資辦成的集美學村也坐落在廈門。辦特區之初,廈門就是因為華僑多才從省里要下來了特殊政策。第五個字“臺”,廈門與臺灣一水之隔,用肉眼就能直接看到金門。過去30多年,廈門作為對臺海防前線,經濟建設上受到一定制約。直到鄧小平同志來視察后,才慢慢把“臺”這個優勢凸顯出來。第六個字“特”,正因為我們有上面說的這些特點和優勢,中央決定設立廈門經濟特區。當時給我們的特殊政策,就是特區范圍內的稅收可以按15%征收(一般是33%)。但一開始只有2.5平方公里,而且還有待開發。所以在鄧小平同志來視察之前那3年,我們只做一些市政規劃、“五通一平”之類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聽我介紹后,近平同志問我:“你說了廈門的六個優勢,那廈門還有哪些弱勢或者弱點?”我以個人的觀察,向他介紹了廈門的三點弱勢。 ……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