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明史簡述-用七個大問題闡釋三百年大明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604127
- 條形碼:9787571604127 ; 978-7-5716-0412-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史簡述-用七個大問題闡釋三百年大明史 本書特色
明成祖遷都北京上一次講了明太祖定都南京。到了第三代明成祖(十三陵長陵埋的那個皇帝)時,把朝廷搬到北京來了。這件事情在歷目前有什么意義?他當時為什么非遷都不可?前面講到,明太祖的軍隊打到北京以后,元順帝跑掉了,元朝失去了在長城以內地區(qū)的統(tǒng)治權。盡管如此,元順帝的軍事力量,政治機構都還存在。因此,他經(jīng)常派遣軍隊往南打,要收復失地。他認為這個地方是他的,他們已經(jīng)統(tǒng)治了八九十年。而當時明朝的都城是在南京。為了抵抗蒙古的進攻,明太祖只好把他的許多兒子封在長城一線,作塞王。可是現(xiàn)在情況變了,明成祖自己跑到南京去了;此外,原來封在熱河的親王叫寧王,寧王部下有大量蒙古騎兵。明成祖南下爭奪帝位之前,先到熱河,見到寧王就綁票,把寧王部下的蒙古騎兵都帶過來了。他利用這些蒙古騎兵作為自己的軍事主力,向南進攻取得了勝利。從此之后,他就不放寧王回熱河,而把他封到江西去。這樣一來,在長城以北原來可以抵抗蒙古軍進攻的力量便沒有了。原來他自己在北京,現(xiàn)在自己到了南京,因而就削弱了明太祖時代防御蒙古軍進攻的力量,防御線有了缺口,頂不住了。因此,他不能不自己跑到北京來指揮軍隊,部署防御戰(zhàn)。因為他自己經(jīng)常在北京,當然政府里的許多官員也都跟來北京,北京慢慢變成了政治中心。于是他開始修建北京,擴建北京城,大體上是根據(jù)元朝的都城來改建的。元朝時北京南邊的城墻在哪里呢?在現(xiàn)在的東西長安街。明朝就更往南了,東西長安街以南這個地區(qū)是明朝發(fā)展起來的。德勝門外五里的土城是元朝的北城,明朝往南縮了五里。明成祖營建北京是有個通盤安排的,他吸取了過去多少朝代的經(jīng)驗。所以街道很整齊,幾條干線、支線把整個市區(qū)劃成許多四四方方的小塊。有比較完整的下水道系統(tǒng),有許多中心建筑。從明成祖到北京以后,前后三十多年,重新把北京建成了。和這個時期的世界其他各國比較,北京是當時世界各國首都中建筑比較合理、有規(guī)劃的、優(yōu)選進的城市。沒有哪一個國家的首都比得上它。有人問:北京還有外城,外城是什么時候建筑的?外城的修建比較晚,是在1550年蒙古軍包圍北京的緊急情況下,為了保衛(wèi)首都才修建的。但是因為這個工程太大,只修好了南邊這一部分,其他部分就沒有修了。至于現(xiàn)在的故宮、天壇那些主要建筑,也都是在那個時代打下的基礎。應該說明,現(xiàn)在的故宮并不是原來的故宮,認為明成祖修的宮殿一直原封未動地保留到現(xiàn)在是錯誤的。故宮曾經(jīng)經(jīng)過多次的擴建和改修。過去三大殿經(jīng)常起火,燒掉了再修。起火原因很簡單,就是太監(jiān)放火。宮廷里有許多黑暗的事情,太監(jiān)偷東西,偷到不可開交的時候,事情包不住了,就放火一燒了事。燒掉了再修,反正是老百姓出錢。明清兩代宮廷里經(jīng)常鬧火災就是這個道理。故宮的整個建筑面積有十七萬平方米左右,光修故宮就用了二十年的時間。我們人民大會堂的建筑面積是十七萬四千多平方米,比整個故宮的有效面積還大。明朝修了二十年,我們只修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這個比較是很有意思的。由于從明成祖一直到明英宗連續(xù)地營建北京,政治中心就由南京轉到北京來了,北京成為國都了。
明史簡述-用七個大問題闡釋三百年大明史 內容簡介
在這里,有著許多顛覆你認知的歷史真實: 若不是遷都北京,明英宗以后的大明歷史就將不復存在? 抗倭英雄朱紈,臨死前卻發(fā)現(xiàn)原來朝廷竟是“無人不通倭”? 京劇里的“八府巡按”,實際只是七品的小小“芝麻官”? 在這里,你只需要短短兩小時就能掌握三百年大明史: 建都南京、遷都北京、抗蒙御倭、東林黨爭、女真建國、鄭和出海、資本主義萌芽:掌握了七個大問題的答案,你就掌握了整個大明三百年的基礎脈絡! 你只需要兩小時,就可隨著大師,一同踏入明史研究的殿堂,告別淺薄的獵奇!
明史簡述-用七個大問題闡釋三百年大明史 目錄
前篇 明史簡述
明朝歷史的基本情況/003
明太祖的建國/003
明成祖遷都北京/035
北“虜”南倭問題/043
東林黨之爭/058
建州女真問題/075
幾個問題/086
鄭和(三寶太監(jiān))下西洋/086
資本主義萌芽問題/098
后篇 明史雜論
胡惟庸黨案考/115
一 《明史》所記之胡惟庸/115
二 云奇告變/121
三 如瑤藏主之貢舶/128
四 胡惟庸之罪狀/139
五 明初之倭寇與中日交涉/154
六 胡惟庸黨案之真相/164
晚明仕宦階級的生活/170
一/170
二/172
三/175
四/178
明成祖生母考/182
一 明人的五種說法/182
二 燕王周王俱庶出/189
三 高皇后無子/195
四 ??妃為成祖生母/201
明代靖難之役與國都北遷/205
一 明太祖的折衷政策/205
二 定都南京/208
三 封建諸王/212
四 靖難/218
五 錦衣衛(wèi)和東西廠/221
六 遷都北京/224
明史簡述-用七個大問題闡釋三百年大明史 作者簡介
吳晗,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現(xiàn)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先后任云南大學、西南聯(lián)合大學、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術委員等。 他畢生致力于古代史研究,尤精于明史,發(fā)表的多篇文章均在中國史學界引起轟動,至今仍被后世學者奉為圭臬。 著作有《朱元璋傳》《讀史札記》《明史簡述》《歷史的鏡子》等。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