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農史研究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307086
- 條形碼:9787568307086 ; 978-7-5683-0708-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農史研究法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農史學科概要、農史學科系統和結構、農史學科的歷史、農史學科理論、農史研究思維方法、農史研究法基本類型等。
農史研究法 目錄
**節 農史學科概要
一、農史學科對象
二、農史學科性質
三、農史學科特征
四、農史學科功能
第二節 農史學科系統和結構
一、歷代史學系統和結構認識的參照
二、農史學科系統結構探究的思路
三、《農史學科系統結構表》及其說明
第三節 農史學科的歷史
一、古代農史傳承的脈絡
二、近現代農史初萌與文獻整理奠基
三、改革開放后農業歷史學科全面發展
第四節 農史學科理論
一、農史學科理論問題分析
二、農業歷史理論
三、農史學理論
四、農史哲學理論
五、西方史學理論流派簡介
第五節 農史研究思維方法
一、關于思維科學與農史科學思維
二、農史研究中歸納與演繹之法
三、農史研究中分析與綜合之法
四、農史研究中歷史與邏輯的統
五、農史研究中感性、知性和理性認識
六、農史研究中分類與比較方法
第六節 農史研究法基本類型
一、農史文獻型研究
二、農業考古型研究
三、民族學等調查型研究
第七節 農史研究具體方法
一、農史資料工作方法
二、農史研究選題謀篇方法
三、農史論著寫作方法
四、農史研究方法實例剖析
第八節 農史研究者素養和農史學科建設
一、歷代史學人才觀念
二、農史研究者素養
三、農史學科體系化建設
四、農史學科體制化和制度建設
附錄1: 《讀詩辨稷》
附錄2: 《關于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的兩個基本觀點》
附錄3: 《西北農牧史》(兩序言)
附錄4: 《中國當代農業史綱》(自序)
主要參考文獻
跋記:盍為往圣繼絕學?
農史研究法 節選
《農史研究法》: 1.歷史認識的基本特征 姜著是從歷史認識論的高度,分析歷史學科特征,其論可簡稱之為“歷史認識三極結構說”:歷史認識的主體人、歷史認識的客體事實、歷史認識中介質的史料,三者構成能動的統一認識整體。主客體和中介,都是各具獨立品格的客觀存在,故稱三極認識的基本特征。其學說原理:歷史事實存在是既定的毋庸置疑,但對事實揭示準確程度,卻永遠處于變動進化永無止境;認識主體人的能動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極,主觀認識能力和社會歷史環境條件等制約因素,以及人的主體認識也在進步發展;作為中介的歷史資料,更是*重要的歷史存在,主客體認識歷史和展示歷史研究的結果,必須依靠并受到史料的驗證,而史料本身也在損益之中當作變化觀。姜著把歷史資料獨立為中介,并與主客體構成獨立而相互聯動,反映出充滿辯證法則的歷史認識論,這無疑有著創新意義。三極認識論在一定的特殊的論題范圍內,改變了主客體兩級認識諸多弊端,消解了以往常見的非此即彼的爭論:如過分主觀者,否認歷史客觀存在以為歷史可任人裝扮;純任客觀者,排斥歷史研究人對歷史實質和規律的揭示,甚至認為史料就是歷史和歷史學;更多埋頭研究者,則可免卻歷史與認識間首鼠兩端煩惱,知主客體和資料都非絕對化定律,三者在動態的和諧協調關系中,不斷地接近歷史的真實和相對的真理。 姜著揭示的歷史認識的基本特征,無疑具有一定的哲學認識論意義,調整了歷史研究中許多傳統觀點。首先是歷史資料不能全等于客觀歷史,更不能直接表達歷史實質和規律,正是這“兩個不能”界定出歷史資料的客觀獨立性,史料不再含混于客觀歷史過程,其價值進一步提升,無論主客觀都要隨時關照史料的存在。三極論具有創意的中介極構成獨立認識過程,有力地支持了多年來漸成共識的感性、知性、理性三階段歷史認識理論。再根據三階段認識論,歷史研究過程清晰了,恰如姜著論:一般說來,從相互矛盾著的各種歷史資料中清洗出一個個歷史事實,相當于歷史認識的感性階段;集合相關的若干被清理出的歷史事實,以復原歷史過程,相當于歷史認識的知性階段;透過歷史事實和歷史過程,探索歷史發展的內在聯系與內在規律,提高人們在歷史所提供的現實基礎上,創造新的生活的自覺性,相當于歷史認識的理性階段。 歷史認識的三極結構和三階段理論,進一步揭示出許多具有認識論哲理意義的觀點。姜著中接著據此分析歷史認識中的邏輯、形象、直覺三種思維方式,以及宏觀、中觀、微觀三層次研究范圍,并以此助論其歷史認識結構和階段的關系。進而又重新申論歷史發展中量變到質變的飛躍,以及歷史的實質、認識相對和絕對性、真理三個層面的檢驗,等等。從哲學認識論深層次設整章節談歷史學特征,作為創新理論成果,農史學科理應充分吸納借鑒。但特征畢竟還有外在的特點和表征本義,下面結合農史學科實際認識現狀,略談農史學科為人共見的外在特征。 2.農史學科外在特征和優勢特點 **點,得天獨厚。農業厚德載物,中國農業歷史悠久,創造數千年華夏文明賡續不斷,為世界絕無僅有。南稻北粟各具特色,起源旱耕水作種藝奇妙,也非外邦可以倫比。中國歷代農業文獻浩如瀚海,農耕歷史遺產堆積如丘山。為繼承祖國農業優良傳統,為豐富世界農業歷史計議,創新農業歷史科學乃勢在必然,正如梁啟超曾經揚倡號召,非給中國農業作一部好的歷史不可。 ……
農史研究法 作者簡介
張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原副校長、陜西省政府參事、中國農史學會副會長;古農學與農業歷史學家,出版著作十多種,總計五百余萬字。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