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系統醫藥學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38250
- 條形碼:9787030638250 ; 978-7-03-063825-0
- 裝幀:圓脊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整體系統醫藥學探索 本書特色
《整體系統醫藥學探索》是作者及其帶領的科研團隊在中醫藥系統生物學領域多年來探索、創新性研究工作的總結。作者在整合、融合東西方醫藥的研究過程中,形成并提出了中醫藥發展亟需第二次思想解放——創建整體系統醫藥學(新醫藥學)的理念、研究內容、研究體系和實踐等,從而產生了整體系統醫藥學中“從臨床出發,以信號通路為靶標,‘系統(藥物系統)-系統(生命整體系統)’模式的復方藥物研發體系”的創新理念體系。《整體系統醫藥學探索》系統、全面地介紹了作者從事中醫藥現代化研究25年來的思辨,理論及方法體系的提出、發展、完善和研究的全部過程,并輔以作者科研團隊的研究實例,圖文并茂加以說明。
整體系統醫藥學探索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全面地介紹了作者從事中醫藥現代化研究25年來的思辨, 理論及方法體系的提出、發展、完善和研究的全部過程, 并輔以作者科研團隊的研究實例。
整體系統醫藥學探索 目錄
目錄第1章 整體系統醫藥學發展進程 11.1 新醫藥學與轉化醫學(2010年12月發表) 21.2 中醫藥發展亟需第二次思想解放(2015年1月發表) 101.3 整體系統醫藥學(2015年1月發表) 161.4 我們的中國夢—新醫藥學(2015年10月發表) 261.5 精準醫學與中醫藥現代化研究(2017年1月發表) 381.6 從臨床出發,以信號通路為靶標的復方新藥研發策略、途徑與實踐(2018年6月發表) 50第2章 中藥藥物系統—整體系統生物學—臨床系統生物學 762.1 中藥復方有效部分研究方法及理論初探(1997年6月發表) 772.2 中藥復方的化學研究體系(1998年7月發表) 802.3 中藥復方物質基礎和藥效相關性研究(1998年7月發表) 842.4 化學物質組學與中藥方劑研究(2005年11月發表) 892.5 整合化學物質組學的整體系統生物學:中藥復方配伍和作用機理研究的整體方法論(2006年12月發表) 992.6 中醫藥系統生物學發展及展望(2009年6月發表) 1062.7 中醫藥臨床系統生物學研究體系和實踐(2012年12月發表) 114第3章 中藥指紋圖譜—現代中藥質量標準體系—復方藥物研發體系 1253.1 多維多息特征譜及其應用(2000年5月發表) 1263.2 中藥指紋圖譜及其建立原則(2001年3月發表) 1283.3 中藥指紋圖譜的分類和發展(2001年10月發表) 1313.4 建立我國現代中藥質量標準體系的研究(2002年6月發表) 1383.5 中藥指紋圖譜與全面質量管理(2002年5月發表) 1463.6 中藥指紋圖譜獲取方法驗證及實際應用(2003年4月發表) 1503.7 中藥二維信息指紋圖譜模式識別(2008年4月發表) 1563.8 中藥指紋圖譜理論和實際應用(2006年6月發表) 1593.9 中藥工程集成化創新與自主創新(2008年6月發表) 1623.10 中藥復方新藥創制及技術支撐體系(2008年4月發表) 1673.11 復方藥物研發創新體系展望(2008年12月發表) 174第4章 中藥化學物質組的分離策略和高效分離方法 1844.1 中藥化學物質組及其分離策略 1844.2 整體化學物質組和有效化學物質組的獲取方法 1964.3 中藥有效成分的分離方法 218第5章 中藥與天然產物的化學生物學 2665.1 化學生物學的概念與沿革 2665.2 天然藥物的化學生物學研究 2855.3 系統生物學與化學生物學在中藥方劑現代機制研究中的應用 297第6章 組分新藥丹參心脈膠囊藥學和相關藥效機制的研究 3336.1 概述 3336.2 丹參心脈膠囊組方中單味藥材的物質基礎研究 3356.3 丹參心脈膠囊制備工藝研究 3636.4 丹參心脈膠囊單味藥及其復方質量控制研究 3736.5 丹參心脈膠囊藥效研究及初步安全性評價 3806.6 丹參心脈膠囊初步作用機制研究 386第7章 尿毒清顆粒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系統生物學研究 3987.1 尿毒清顆粒化學物質組學研究 4017.2 尿毒清顆粒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動物模型有效性的系統生物學研究 4547.3 尿毒清整體系統生物學研究 5337.4 基于肝微粒體酶的尿毒清顆粒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安全性研究 5417.5 小結與展望 577第8章 糖腎方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系統生物學研究及新藥研發 5868.1 概述 5878.2 糖腎方治療糖尿病腎病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 5898.3 糖尿病腎病橫斷面的臨床系統生物學研究 6018.4 糖腎方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系統生物學研究 6128.5 糖腎方化學物質組學分層次整體研究 6248.6 糖腎方干預動物模型的整體系統生物學研究 6338.7 基于網絡藥理學的糖腎方干預糖尿病腎病作用靶點和信號通路預測 6458.8 由關鍵作用的通路溯源“有效化學成分群” 6568.9 網絡藥理學所得結果的生物學驗證 6588.10 基于細胞模型的候選復方新藥優化和驗證 6608.11 由臨床系統生物學聚焦而得整合生物標志物體系和應用 6638.12 傳統新藥研發過程 6788.13 小結與展望 678第9章 神經管畸形的系統醫藥學研究 6819.1 神經管畸形的研究背景 6819.2 定量代謝組學應用于神經管畸形機理研究 6859.3 定量代謝組學應用于神經管畸形營養干預研究 6939.4 發病機理研究和營養干預結果聯合分析 7019.5 營養素干預“預測-驗證”模型的建立 7029.6 小結與展望 705第10章 中西藥復方的研發策略與探索研究 70910.1 復方藥物的發展現狀 71010.2 中西藥復方藥物羅非考昔復方的研發 71310.3 西藥復方藥物的研發 72810.4 小結與展望 761第11章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創新藥物篩選平臺 76411.1 微流控芯片藥物篩選系統發展的背景和意義 76511.2 微流控芯片藥物篩選的國際**研究進展 76911.3 微流控芯片藥物篩選系統的研究與探索 77911.4 基于器官芯片(組織芯片)的微流控藥物肝毒性篩選研究平臺 88711.5 微流控芯片藥物篩選研究發展的展望與建議 918
展開全部
整體系統醫藥學探索 作者簡介
羅國安,清華大學教授,現任清華大學教育部中醫藥現代化網上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澳門科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特聘教授。1969年畢業于華東理工大學生化工程專業;1982年畢業于華東理工大學儀器分析專業獲碩士學位;1982—1990年在中國藥科大學分析化學教研室任副主任、副教授;1990年赴美國賓州州立大學任客座教授,后任副研究員;1994年應聘回國于清華大學化學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第十一屆國家藥典委員會顧問委員,2015版《中國藥典》英文版四部副主編,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藥物分析技術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中藥協會中藥開發與培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曾任“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第一屆總體組專家。
羅教授長期從事藥物分析、中藥現代化及中醫藥系統生物學研究工作。承擔和完成國家973計劃、863計劃、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以及國際合作重點項目等近40項。撰寫研究專著6部,發表學術論文900余篇,其中SCI收錄450余篇,發明專利授權50余項。獲“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稱號,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省部級科技進步或自然科學獎16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