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助與自立之間——西北少數民族鄉村社區發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32484
- 條形碼:9787520332484 ; 978-7-5203-3248-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外助與自立之間——西北少數民族鄉村社區發展研究 本書特色
社區研究是社會學理論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社會研究的具體化與深化,尤其是對于我國這樣地域遼闊、文化豐富、民族眾多的國家,社區研究更凸現了其重要性。社區不僅是社會的基本單元,也是透析社會的重要方法,是溝通社會學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的橋梁。在城市化和現代化的沖擊下,西北少數民族鄉村社區正面臨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關鍵階段,其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目前,西北少數民族鄉村社區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則是解決經濟發展、社會發展、文化發展以及社會轉型等方面的問題。基于以上現實背景和認識,本研究項目立足于西北少數民族鄉村社區發展現狀,在個案深入調查和多個案比較的基礎上,深入探討影響和制約西北少數民族鄉村社區發展的問題,建立多樣性民族社區發展的基本框架,以促進區域、民族、城鄉和諧發展。
外助與自立之間——西北少數民族鄉村社區發展研究 內容簡介
社區研究是社會學理論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社會研究的具體化與深化,尤其是對于我國這樣地域遼闊、文化豐富、民族眾多的國家,社區研究更凸現了其重要性。社區不僅是社會的基本單元,也是透析社會的重要方法,是溝通社會學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的橋梁。在城市化和現代化的沖擊下,西北少數民族鄉村社區正面臨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關鍵階段,其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目前,西北少數民族鄉村社區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則是解決經濟發展、社會發展、文化發展以及社會轉型等方面的問題。基于以上現實背景和認識,本研究項目立足于西北少數民族鄉村社區發展現狀,在個案深入調查和多個案比較的基礎上,深入探討影響和制約西北少數民族鄉村社區發展的問題,建立多樣性民族社區發展的基本框架,以促進區域、民族、城鄉和諧發展。
外助與自立之間——西北少數民族鄉村社區發展研究 目錄
**編 總論
**章 導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義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社區發展研究的回顧與反思
一 社區概念的簡單追溯
二 社區發展理論與實踐的回顧
三 對社區與社區發展的反思
四 結語
第三章 發展與民族鄉村社區發展
一 發展與當代民族發展
二 認識發展:GDP與HDI的對弈
三 走近發展:社區的視角
四 在文化中體認發展
第四章 民族鄉村社區發展的動力及其逆反機制分析
一 社會發展及其機制的理論探討與鄉村觀照
二 內外源動力及其轉換機制:民族鄉村發展的追求
三 社區發展的逆反機制:民族鄉村現實的反思
四 結語
第二編 自組織與民族社區發展
第五章 沙尼——洮河流域藏族傳統民間組織調查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沙尼的概念界定及其類型
三 沙尼結構及其特征
四 沙尼的功能
五 沙尼的發展歷程及趨勢
六 結論
第六章 寺坊組織——甘肅省臨夏州G縣西村寺管會調查
一 回族寺坊組織與和諧社區建設
二 研究個案——西村寺管會
三 西村寺管會的運行起始
四 西村寺管會的運行過程
五 結論
第七章 土族傳統民間組織青苗會調查
一 青苗會的基本情況
二 青苗會的歷史
三 青苗會的結構與推選制度
四 青苗會的活動與功能
五 青苗會與村莊管理系統
六 土族青苗會的現代調適
第八章 互助小組——天祝縣銳華村剪羊毛活動與社區發展
一 調查地簡介
二 剪羊毛小組
三 剪羊毛小組形成的原因
四 剪羊毛活動的運作
五 結論
第三編 反貧困與民族社區發展
第九章 扶貧項目的效益——青海土族農村社區調查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社區印象:扶貧項目的進人與實施
三 社區發展:扶貧項目的影響
四 社區守望:社區發展面臨的困境及反思
五 對農村民族社區發展的思考
第十章 援疆項目的社會效益分析——新疆哈薩克族鄉村社區牧民定居工程調查
一 問題的緣起
二 研究設計
三 田野點——蘇村牧民定居工程的社會效益分析
四 援助發展與自我發展的悖論
五 援疆背景下民族社區之自我發展
第十一章 “硝溝模式”——寧夏固原市硝溝村調查
一 硝溝村基本情況與“硝溝模式
二 硝溝村“少生快富”工程的實施
三 各類扶貧項目的實施
四 在質疑聲中創立的養雞創業園
五 項目實施過程的問題:平等與效率、保守與激進
六 結語:形成中的“硝溝模式
第十二章 民眾參與視角下的國家項目實施——邊境民族社區新疆哈薩克拜村調查
一 相關概念界定
二 走進哈薩克拜村
三 國家項目在民族社區實施情況
四 民眾參與國家項目存在問題分析
五 完善民眾參與國家項目的思考
六 結語
第四編 民族文化與民族社區發展
第十三章 發展與重構——闊克麥西萊甫調查
一 研究緣起
二 研究設計
三 溯源與正流:馬村闊克麥西萊甫的田野調查
四 “地方性知識”視野中的闊克麥西萊甫變遷與傳承
五 闊克麥西萊甫引發的思考
第十四章 “小地方”的力量:市場化與社區建構——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吾屯社區唐卡產業經濟發展的個案研究
一 問題的提出:中國農村社區變遷的另一種可能
二 田野
三 社區建構:社區經濟發展的文化機制
四 結語
第十五章 民俗旅游與土族社會變遷
一 問題的提出:旅游視域中的民族社區發展
二 研究設計
三 米德悖論:民俗旅游背后的地方性知識發現
四 農家樂與風情園:國家引導下的比較
五 女性角色的比較
六 結論與思考
第五編 社會轉型與民族社區發展
第十六章 統一與分散:轉型期對回族鄉村精英的實地研究——以白村為例
一 白村基本概況及研究設計
二 白村社會中的精英
三 白村鄉村精英與有關部分的互動
四 新時期回族鄉村精英的變遷趨勢
五 回族鄉村精英與回族鄉村社會的治理
第十七章 風險社會視野中的社區地質災害及其治理研究——以蘭州市的一個多民族社區為個案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華林坪社區及其地質災害
三 地質災害的傳統治理與效果
四 多元主體的治理模式
五 結語
第十八章 區隔與聚居——上西園社區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聚居區研究
一 研究緣起
二 走進田野
三 聚居區與社區居住空間的區隔
四 聚居區流動人口與社區的交往與文化區隔
五 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社區融合中的制度區隔
六 區隔與融合:聚居區與城市社區關系思考
第十九章 社區民族關系與社區整合——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關鄉石川等村調查
一 歷史上的馬關鄉回漢民族關系
二 當代馬關鄉回漢民族關系的分析
三 馬關鄉回漢民族關系的停滯點——回漢通婚
四 結論
第二十章 國家、農民關系與社區發展——對新疆柯坪縣勞動力培訓與輸出的動員研究
一 柯坪縣概況
二 勞動力轉移:走出困境的發展策略
三 勞動力培訓與輸出:全面動員
四 勞動力培訓與輸出:成績與問題
五 結論
結語:外助與自立之間——邁向社區發展的本土理論
一 大轉型中的社區中國
二 田野未到與未盡之處
三 外助與自立之間:邁向社會發展與治理創新的新時代
后記
展開全部
外助與自立之間——西北少數民族鄉村社區發展研究 作者簡介
趙利生(1966—),甘肅省正寧縣人。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民族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民族學會理事、中國社會學會理事、甘肅省社會學會副會長,中國統戰理論研究會甘肅民族宗教研究基地研究員。2009年入選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一層次,2011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
焦若水(1977-),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博士(2009),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聯合培養博士,主要從事社會學理論、民族社會工作、“一帶一路”與青年發展、海外民族志研究,2017年入選第二批全國專業社會工作領軍人才。
謝冰雪,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