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想象國民的方法:文學典型論在中國的興起與衍變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232840
- 條形碼:9787303232840 ; 978-7-303-2328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想象國民的方法:文學典型論在中國的興起與衍變 本書特色
本書試圖從歷史理性的視角來把握典型論在20世紀中國的發展史。筆者假定典型論作為一種人物塑造理論是具有一定的“主體意識”的,它的興起和演變自覺地服從于中國現代轉型的總體歷史任務,是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
想象國民的方法:文學典型論在中國的興起與衍變 內容簡介
北師大文藝學中心研究叢書系列之一,該叢書是童慶炳先生督促下組織,整體展示北師大文藝學研究的優勢學科面貌。本書的研究對象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典型論的興起、發展與異化、復活與消解及學術界對典型論的重建與反思的過程。典型論誕生于20世紀二十年代,貫穿中國文學理論各個時期的爭鳴,本書認為典型論是文學參與國民想象的一種文化實踐,是文學對中國國家現代轉型要求形塑現代國民的一種回應。典型論在中國發生和衍變的曲折過程正是中國國家現代轉型艱難歷程在文學理論上的折射,是對這一主題的梳理和討論性著作。
想象國民的方法:文學典型論在中國的興起與衍變 目錄
一、歷史的反復
二、國民想象與民族想象、國家想象
三、國民的批判與改造:近代中國國民想象的正反兩面
四、典型論的構造
五、作為典型論之前提的現代現實主義
六、“個別性-普遍性”與“個人-國家”:釋黑格爾的“這一個”
七、關于研究方法的幾點說明
**編 國家意識與典型論的興起
**章 清末民初小說人物理論的發生
一、小說與國家
二、清末小說價值之發現與創作之困境
三、近代小說人物理論的發軔與“人物形象”觀念的初步形成
四、小說與社會有機統一觀念的誕生
五、典型論的萌芽:呂思勉的《小說叢話》
第二章 文學革命與革命文學語境中人物理論的發展
一、周作人與再現現實原則的確立
二、再現現實原則下的人物共性與個性之探索
三、階級性在普遍性中的生長
第三章 抗日戰爭與典型論中國家意識和階級意識的糾葛
一、階級意識與國家意識之爭:胡風與周揚的典型論戰
二、國家意識勝出:胡、周之爭的反響
三、國共關系的變化與典型論中國家意識向階級意識的轉移
第二編 階級意識與典型論的發展和異化
第四章 階級性主導地位的確立
一、階級性如何成為更高的普遍性
二、毛澤東的“更典型論”
三、蔡儀:階級性本位的典型論美學體系的構建
第五章 典型話語的泛化
一、蔡儀的嘗試:以典型論詩畫
二、“典型事件”對人物的規范作用
三、林煥平:“典型情感”及其他
第六章 典型人物的資格:新的群眾和新的英雄
一、關于“新的人物”的困境
二、非英雄主義的英雄:從“新的群眾”到“新的英雄”
三、不可以寫小資產階級
四、寫“比真英雄更英雄的典型英雄”
第七章 圍繞“階級本質”的搖擺
一、“雙百”方針與《共產黨人》專論
二、“社會本質”:一種曖昧的提法
三、巴人“代表說”的前后變化
四、“個性說”與“人性論”
五、“共名說”與“性格核心說”
六、“必然與偶然的統一說”
七、“更典型論”:“三突出”原則與典型論之死
第三編 個體意識與典型論的復活和消解
第八章 典型論的復活
一、批判“文藝黑線專政”論與典型論的回歸
二、“階級本質”的衰微與“個性出典型”的提出
第九章 根基與危機:典型論中的魯迅、恩格斯和黑格爾
一、發掘魯迅
二、重讀恩格斯
三、發現黑格爾與“中介說”的誕生
第十章 走向消解
一、從中心走向邊緣
二、普遍性的擴張和個別性的凸顯
三、性格組合論與典型論的消解
參考資料
后記
想象國民的方法:文學典型論在中國的興起與衍變 作者簡介
薛學財,男,福建平潭人,1987年生。2014年獲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供職于福建工程學院人文學院,兼任福建地方文獻整理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中國思想史研究,發表相關論文十余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