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629148
- 條形碼:9787560629148 ; 978-7-5606-291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闡述了心理健康、自我意識、人格心理、情緒心理、挫折心理與意志品質、壓力管理、網絡心理、人際交往心理、戀愛與性心理、學習心理、創造心理、擇業心理、學校心理咨詢與危機干預、心理障礙與心理疾病等內容。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錄
**節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內容和意義
第三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發展趨勢
本章 實踐環節
第二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維護
**節 大學生心理發展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異常心理問題
第三節 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與維護
本章 實踐環節
第三章 大學生自我意識
**節 自我意識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特點
第三節 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和訓練
本章 實踐環節
第四章 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節 人格心理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氣質的修養
第三節 大學生性格的塑造
本章 實踐環節
第五章 大學生情緒心理與調適
**節 情緒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情緒特點和問題
第三節 大學生情緒情感的培養和調節
本章 實踐環節
第六章 大學生挫折心理與意志品質
**節 挫折心理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意志品質和挫折應對
第三節 大學生意志品質的錘煉
本章 實踐環節
第七章 大學生壓力管理
**節 壓力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的壓力源
第三節 大學生壓力調適方法
本章 實踐環節
第八章 大學生網絡心理與調適
**節 互聯網的功能
第二節 網絡對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
第三節 大學生常見網絡心理問題與調適
本章 實踐環節
第九章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
**節 人際交往心理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與影響因素
第三節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常見問題及其調適
第四節 大學生良好人際交往的培養
本章 實踐環節
第十章 大學生戀愛與性心理
**節 戀愛心理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戀愛心理的調適
第三節 大學生性心理概述
第四節 大學生性心理健康
本章 實踐環節
第十一章 大學生學習心理
**節 學習心理概述
第二節 大學生學習心理與常見障礙
第三節 大學生健康學習心理的培養
本章 實踐環節
第十二章 大學生創造心理與培養
**節 創造心理概述
第二節 創造性思維和創造人格
第三節 大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本章 實踐環節
第十三章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擇業心理
**節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第二節 大學生擇業心理
第三節 大學生擇業心理的調適
本章 實踐環節
第十四章 學校心理咨詢與危機干預
**節 心理咨詢概述
第二節 學校心理咨詢的內容、過程和原則
第三節 心理危機的表現及其原因
第四節 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
本章 實踐環節
第十五章 心理障礙與心理疾病
**節 心理障礙的概念
第二節 心理障礙的重要內涵
第三節 心理障礙與心理疾病的病因及其影響因素
第四節 心理障礙與心理疾病的防治
本章 實踐環節
參考文獻
后記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節選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自我意識的結構 從結構形式上看,自我意識表現為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 1.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是人對主觀自我和客觀自我的認知與評價。自我認知包括自我感覺、自我觀察、自我觀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等,如“我太矮了”,“我是個善良的人”,“我容易沖動”等。自我認知回答的問題是:“我是誰?”“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為什么是這樣的人?”如果自我認識不清晰,自知力不強,易導致誤判自我,或自負、或自卑,從而導致諸多心理問題或人格障礙。正確的自我認知,對人們的心理會產生重大影響。2.自我體驗自我體驗是人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主觀自我對客觀自我產生的情緒體驗。自我認知決定自我體驗,而自我體驗又強化著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責、自卑、責任感、優越感等,指自己對自己的接納、肯定、喜愛、尊重等。自我體驗是對自己的感受,主要涉及“我是否滿意自己?”“我是否悅納自己?”等問題。人們從體驗中獲得的自我遠遠高于從理性中獲得的,而且不同的人對相同事件的體驗也會截然不同。自我體驗對個體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一個人自我意識的意志成分,是對自己行為、思想、言語的控制,以達到白我期望的目標。自我控制包括自強、自立、自主、自制、自律等,主要表現為對自我活動的調節,比如,“如何控制自己容易沖動、發脾氣的特點”,“如何訓練自己養成不拖沓的習慣”等。它主要涉及“我怎樣控制自己?”“我怎樣成為一個有魅力的人?”等問題。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識的關鍵環節,大學生真正歷練意志則需要更多的自我控制。三、自我意識的發展 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艾里克森提出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他認為,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持續一生,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8個階段,每一階段能否順利度過是由環境決定的,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可忽視的。這8個階段依次為嬰兒前期、嬰兒后期、幼兒期、兒童期、青少年期、成人前期、成人中期和成人后期,其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他認為,人除了生理性的沖動外,在生長過程中還有一種注意外界并與外界相互作用的需要,而個人的健全人格正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1)嬰兒時期:信任一不信任(0~1歲),這是獲得信任感而克服不信任感的階段。所謂信任,是指嬰兒的需要與外界對他需要的滿足保持一致。這階段的嬰兒對母親或其他養育者表示信任,嬰兒感到所處的環境是一個安全的地方,周圍人們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會擴展為對一般人的信任。嬰兒如果得不到周圍人們的關心與照顧,他就會對外界特別是對周圍的人產生害怕與懷疑的心理,以致會影響到下一階段的順利發展。 (2)嬰兒后期:自主一羞怯、懷疑(2~3歲),這是獲得自主感而避免懷疑感與羞恥感的階段。個體在**階段處于依賴性較強的狀態,什么都由成人照顧。到了第二階段,兒童開始有了獨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飯、走路、拿玩具等,他們開始去探索周圍的世界。 ……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