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三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26683
- 條形碼:9787513926683 ; 978-7-5139-2668-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浮生三記 本書特色
這本動人的散文集里,從人文、科學到棋、橋,親人、師友,音容笑貌栩栩如生,真摯感人,科普散文則是深入淺出。全書展現人文與科學對弈,情采斐然,并在談笑間看圍棋、橋牌交鋒,展現作者所說的:“做我所能,愛我所做”。記載作者半生交游,包括吳大猷、金庸、聶衛平等多位。書后并有沈君山自書精彩小傳長文。
浮生三記 內容簡介
1. “一等聰明沈君山”精彩的一生,ZUI美的文字。文理兼修、多才多藝,是才子,社會活動家,工程師,博弈高手。 沈君山先生曾是臺大足球隊隊長,籃球隊隊員,赴美求學期間又連續三年獲得美國圍棋冠軍本因坊頭銜,回臺灣后曾經代表臺灣贏得兩次世界橋牌賽亞軍,當選七次國家橋牌選手。沈校長文武兼備,加上家世顯赫,故曾被贊譽為”四大公子”之一。 2. 記錄影響臺灣政壇、文化、學術、棋壇的軼事。 以“蔣沈”兩家三代之交,展現臺灣政壇風云變幻,以黨外人士與連戰、馬英九等政壇人物交往密切。 樸實的文字回憶一代物理大師吳大猷的做學問、做人的遠見卓識;展現了胡適育人精微細膩之妙;臺灣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做好大學的初心和期盼后輩不懈努力之意。 3. 這是他*動人的散文集,真摯地回憶眾多大師胡適、吳大猷、吳清源、金庸、聶衛平等不為人知的一面。 從私交密友的角度,平和中正地描寫了胡適夫人的辛苦與偉大,又以一種有趣的方式思考了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的友誼情懷,見證了聶衛平橫掃千軍的王者之路,也理解他一戰落敗的失意與無奈。 4. 時隔多年,精心整理出版,社會各界名人、團隊鄭重推薦,極具文化收藏價值。 《浮生三記》以含蓄、樸實的文字、真摯動人的筆觸展現了影響臺灣半個世紀格局的眾多大師不為人知的一面,隱秘含蓄、清晰有分寸地展現了上個世紀大師的風范。 其中多見大師可愛、幽默、凌厲、嚴謹、私人的生活的一面;也見其偉大、遠見、無私、困窘、煙火的一面。胡適之、吳大猷、金庸、梅貽琦等,各位遠去的大師,在沈君山的筆下又有了不一樣的風貌。
浮生三記 目錄
浮生三記 節選
梁實秋門外的香蕉西施 當時李家住在仁愛路,和梁實秋先生的家很近,只隔一條巷子。梁家我也偶爾去,梁先生和我父親是老友,但我去梁家是下一代的事。梁先生女公子當時的男友朱君,和我是同學,梁先生瀟灑好客,我們有時就混到他家去。有一次印象特別深刻,梁先生正在客廳和我們高談闊論,梁小姐從外面回來,在玄關上叫了一聲“今天香蕉西施來了”。梁先生連聲都不哼趿起拖鞋就往外走,梁夫人隨著跟去,然后是梁小姐,我還愣在那兒,朱君拖著我就走。 “去看看,去看看。” 出得門來,梁先生正在向一位扎了頭巾的年輕女孩買香蕉,這 女孩看見來了這么一串子人,也見慣了,當然也知道醉翁之意不在蕉,就抿著嘴笑。 “今天的香蕉卡肥啦……” 買得香蕉回來,梁先生且評且贊地評起來,清一分則太瘦,濃一分則太俗,梁夫人、梁小姐、朱君都加入評論,總之,美,美而有韻,美而有韻有味…… 后來我去李宅,也常彎到那巷子,但只再看到一次。她見我直 瞪瞪地走過,可能還記得吧,就自然地笑一笑,確是美!我倒反而臉紅起來。 夜游達姬瑪哈 遠東橋賽是亞洲橋賽的前身,每年舉行一次,1977年春在印度德里舉行,比賽進行到一半,主辦當局安排全體橋友去游覽距德里約兩百公里的達姬瑪哈a。達姬瑪哈是16世紀一位印度王后的墓,號稱世界七大奇觀之一。我們預定二時出發,可是擾攘到將近三點才動身。印度是一個古老國家,人民悠悠閑閑,西方人譏誚他們沒有效率,但是他們過他們自己的日子,也有一套哲學理論:“時間是永恒的,像恒河的水,永遠地流,只有傻瓜才把它分成一段一段, 一定要在一段里做完一定的事。” 離開德里以后,汽車在國道上疾駛。忽然一個緊急剎車,車慢了下來,終于完全停住。一個白灰色的影子,悠悠地從路旁晃出來,在路當中搖擺了一會,再悠悠地走過另外一邊,原來是頭牛,是頭白牛。印度人很尊敬他們的牛,牛也是悠悠閑閑的。 再開不久,車子又停下來,原來進入另一州境,需要繳入境 稅。稅吏的官廳是路旁的一座茅舍,茅舍在,可是吏不在。據說是喝下午茶去了,于是我們的車,我們后面的車,我們后面的車的后面的車,全停了下來,停成一串,司機們下了車聚在一塊,蹲下來悠閑地聊天。好一陣,稅吏晃晃地走來,兩手合起,豎在胸前,以拜佛的姿態和大家打了個招呼,招呼的姿態是很優雅的。 晚上八時多,我們終于到了目的地阿格拉大旅館。旅舍很高貴堂皇,一位穿著印度紗籠的女士站在門口歡迎,替我們每人戴上一支大花環。可是天都黑了,怎么去達姬瑪哈呢?導游說:不要急,天黑了,月亮會升起來,月亮下的達姬瑪哈才真美呢。 因此,大家都不急,酒酣飯飽之后,十點多鐘才去夜訪達姬瑪哈,瑪哈是梵文宮殿的意思。背負著一條浩瀚的河,三面庭園,由宮墻圍著,占地約百甲。我們先沿著宮墻走,黑黝黝的,一個轉折,穿過正門,才進入庭園,視界驀然地一變:瑪哈遙遙地浮在那里。大理石的殿堂,圓圓的拱頂,浴在月光下。銀白色的月光,銀 白色的殿堂,連天也是銀白色的,全溶一塊。莊嚴、嫵媚,可望而不可即,朦朦朧朧的一片。達姬瑪哈是動員兩萬奴工,造了二十年才造成的。全部用純白透明的大理石。殿堂內部,每塊大理石上都雕了花草鳥獸;卻不只是雕,是磡,把大理石按著圖案雕空了, 再用配好了顏色的瑪瑙、寶玉嵌進去,精致生動如鬼斧神工。但是達姬*美的還是那建筑本身,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凡爾賽宮、希臘的雅典娜神廟、秘魯的印加皇宮,雄偉典雅,各擅勝場,和白天的達姬,可相倫比;但是浸浴在月光下的達姬,便和它們都不同了,達姬是女性的,四周庭園的布置,護柱的設計,都襯托出瑪哈的雍容華貴。月光灑下來,整個達姬瑪哈便似有了生命,如下凡的仙子,綽約嫵媚令人不敢逼視。 建筑達姬瑪哈的故事,幾乎和瑪哈本身一樣的美。15世紀帖木爾的子孫侵入印度,建立了回教皇朝,三傳而至薩將,薩將原非嫡出,娶了國舅的女兒——就是后來的達姬——才得勢,婚后宮廷爭權,東征西討,兩人形影不離,患難中更增恩愛。結褵十七年,生了十四位子女。生*后一位王子時,達姬難產去世。此后薩將即 未再娶,窮舉國之力,歷二十余載,遍延名匠,親自策劃,筑成了紀念愛妻的達姬瑪哈。墓成之后,每逢亡妻的忌辰,便攜了長公主——達姬易簣之際,在病榻前叮囑長女,代她照顧老父,這位長公主遵母遺命,便終身未嫁——來朝祭。達姬的忌日也是當時一年一度的大典,全國各地的王子大將,都騎了寶象駿馬,先期聚集列陣宮墻之外。薄暮時分,大帝緩緩而來,向諸侯略表謝意,便和長公主兩人進入庭園。據長公主后來的描述:每次父王總要先撫摸遺棺,痛慟一番,然后依棺向她娓娓地道述當年夫婦兩人共同奮斗患難恩愛的事情,直到玉兔東上,月光從雕縫中漏灑下來——當時印度用的是太陰歷,達姬的忌辰正在月圓——父王才由她服侍著在簡陋的廂房里就寢,陪伴愛妻度過一夕。次晨,祭拜之后,方才離去。 薩將的晚年是很凄哀的,筑完白色的后墓之后,他原擬在河的對岸再造座一模一樣,用黑色大理石砌成的皇墓,但是一座瑪哈已使國庫財盡,民怨沸騰。老皇失去民心后,諸子爭權,戍守南疆的三王子率兵回朝,擊敗統率御林軍的太子,強奪大統,又將父皇囚于達姬瑪哈隔河相對的阿格拉堡,從此與外界斷絕音訊,只靠長公主的服侍,度其余年。每每遙望昭陽,更增相思。 十一年后,老皇駕崩,其子不為他筑墓,只用一具式樣完全一樣而形狀略大的玉棺,葬父皇于母后之側,從此朝朝暮暮,薩將與達姬不再分離,也算是遂其遺志了。 在印度的十天,留給我很深的印象,她是一個滯留在時代后面的國家。古代的文明社會,大概都包括兩個階層:一個是由奴隸或賤民組成,勞力而治于人;另外一個是少數優裕而不必為生活繁忙的,稱作“公民”“士”,或者其他好聽名稱的階層。這個階層中的睿智之士便在悠閑的沉思中孕育出文明的花朵。那時的智識是專屬品,是幫助思想的,而不是幫助生產的。占了人口大多數的低層 人民胼手胝足的工作,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身于死亡,用今日民主均富的眼光來看,當然是極不公平的。但是原始生產技術,要好幾雙生產的手,才能供養一個思想的頭腦。古代世界偉大的文明,都是這樣才能孕育出來(但是除了中國,因為考試制度的幫助,可以寒門及第外,其他都是代代相傳,除非戰爭,幾乎沒有辦法跳出自己的階層)。 直到機器的發明,才改變了歷史,它代替了手。思想的頭腦不再必須用奴役的勞力來供養,人不必再騎在自己頭上來發展自己。 平等均富的概念不再只是理想,才能被普遍地接受。 但是社會的結構,和人的價值觀,卻不是一天就改得過來的,愈是有傳統有文化的社會,改變愈是困難。 印度這個古老的國家,歷經異族入侵統治,它的宗教、種族、階級都*復雜,傳統的劃分也是*根深蒂固。在德里的老城或阿格拉的鄉下,遍地都是貧窮臟亂的破爛矮小的帳篷,密密地搭在一起,黝黑瘦削的男男女女,滿臉菜色,三三兩兩地蹲在地上;而在那破落的一區中忽然矗起達姬瑪哈這樣美絕人間的優雅宮殿,更似 是污泥中升起的蓮花。
浮生三記 作者簡介
作者: 沈君山(1932.8.29—2018.9.12) 浙江余姚人,美國馬里蘭大學物理博士,曾任職于普林斯頓大學,美國太空總署太空研究所及普度大學。返臺后,任臺灣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校長等職。 2018年9月12日上午10時,臺灣清華大學前校長、知名物理學家沈君山病逝,享年87歲。 著有《浮生三記》《浮生再記》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