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自我的本質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3096280
- 條形碼:9787213096280 ; 978-7-213-09628-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我的本質 本書特色
l 英國皇家科學院圣誕演講明星演講家力作 布魯斯??胡德在本書中展現了他講故事的高超能力,將自我是怎么形成的這個故事講的清晰透徹、生動有趣、簡單易讀。 l 深度剖析環境對自我影響,一本人人都該讀的社會生存指南 如果將生活比作一場芭蕾舞,那么在這場持續進行并不斷變化的舞蹈中,我們會順應各種情況,出演各種角色。本書告訴我們是如何做出這些變化的,應該如何與他人和環境互動。 l 一部從實證科學的角度重新看待哲學問題科普大作 從生物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角度讓主角“自我”登臺獻藝,給讀者呈現了大腦與自我的雙簧表演,并且z過癮的是從臺前幕后為大家揭示背后的原理和科學可驗證的結論。 ● 知名腦科學家大衛·伊格曼,《科學美國人》重磅推薦。 ● 湛廬文化出品。
自我的本質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奇妙的器官: 我是大腦創造出的我、狡猾的嬰兒: 我是社會搖籃中的我、鏡中的自我: 我是周圍人定義的我、自由的代價: 我是具有多種潛在可能的我等。
自我的本質 目錄
前言/ 你以為你以為的你就是真的你嗎
第1章 奇妙的器官:我是大腦創造出的我 - 001
《黑客帝國》的世界和我們的腦 - 003
神經細胞之間的溝通方式 - 004
頭腦中的小矮人存在嗎 - 010
哪些事情大腦天生就會做 - 016
大人和孩子的腦有什么不同 - 017
科技互動與人際互動,誰贏了 - 020
大腦天生愛八卦 - 025
嬰兒與蝙蝠 – 028
第2章 狡猾的嬰兒:我是社會搖籃中的我 – 031
成人和猴子的面孔,嬰兒都能辨認 - 034
會傳染的笑容 - 036
大笑的老鼠 - 039
為什么小孩子愛黏著母親 - 043
叢林中的嬰兒 - 048
因為愛而必須要做的事 - 050
孤獨傷“心”也傷“身” - 052
嬰兒天生都是模仿專家 - 055
猴子跟著猴子做 – 057
第3章 鏡中的自我:我是周圍人定義的我 – 065
鏡子錯認:當你認不出鏡子里的自己時 - 067
回憶是改造的故事 - 070
記憶就像肥料堆 - 075
為什么大多數人沒有兩歲之前的記憶 - 076
心理理論: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嗎 - 078
心盲與孤獨癥 - 082
青春期的煩“腦” - 086
男孩藍色,女孩粉色 - 088
超級男性的攻擊行為傳說 – 091
我有一個殺手家族 - 094
不要讓孩子在恐懼中成長 - 095
蘋果、硬幣和棉花糖 - 097
當身體每一個細胞被替換 – 101
第4章 自由的代價:我是具有多種潛在可能的我 – 105
是我的大腦讓我那么做的 - 107
自由意志的麻煩 - 110
迷人的夸克 - 112
當行動在我們意識到前出現 - 115
擁有兩個內心的人 - 118
偉大的魔術師 - 120
從現在開始,你會覺得很困 - 123
“轉發錦鯉”背后的心理機制 - 125
一個不停打掃的婦人 - 127
強迫癥患者的大腦 - 128
為什么看恐怖片時應該喝可樂 - 130
膀胱的控制力 - 133
糖果店里的孩子 – 135
第5章 失控的決策:我是受到無意識影響的我 – 139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 143
蒙提·霍爾問題:如何砸中金蛋 - 145
為什么我們難以預估真實概率 - 148
分析停滯:選擇太多的煩惱 - 150
大腦中的相對論 - 153
經驗自我與記憶自我 - 156
物品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 157
稟賦效應:自己的東西更值錢 - 161
延伸自我:外物和他人建構的我 – 163
第6章 人形變色龍:我是性格多變的我 – 165
引誘自殺:去個性化的真相 - 168
過頂傳球游戲 - 170
你想要加入我們嗎 - 173
藍色眼睛與棕色眼睛 - 175
我們為什么會從眾 - 177
路西法效應:好人為什么會作惡 - 179
穿白大褂的人 - 182
平庸的邪惡 - 185
變色龍效應:無意識模仿的秘密 - 187
同步,生活的旋律 - 189
請往這邊走 - 191
東西方的碰撞 - 193
我們看世界的方式可以改變嗎 - 197
如何應對不斷改變的我 – 199
第7章 身邊的故事:我是記憶中的我 – 201
如果存在生命復制機 - 206
左右大腦分離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211
巴納姆效應:這就是在說你 - 213
探索大五人格 - 215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 218
神游癥與多重人格 - 219
大人物是怎樣墮落的 – 223
第8章 被困在網中:我是未知世界里的我 – 227
結語/ 擺脫幻象,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 265
自我的本質 節選
為什么看恐怖片時應該喝可樂 麻美是一個寡言少語的24歲前芭蕾舞演員,有著完美的面部輪廓和黑色的長發,屬于典型的亞洲美人。雖然她在熒幕上是脆弱清純的形象,但是她在三池崇史執導的恐怖片《切膚之愛》中出演的虐待鏡頭十分經典,可謂驚悚且讓人難以忘記,并因此造就了該影片的惡名。因為認為所有男人都是虛偽的,漂亮但有心理問題的麻美告訴她的愛人青山:“只有痛不會撒謊,”然后她將針刺入了他的眼睛,并輕聲細語地說,“再深一點……深一點……深一點。”之后她用鋸鋸斷了他的左腳,同時帶著像個孩子般純潔的開心笑容,我們看到的卻是血腥的場面,聽到的是鋸碰到骨頭發出的聲音。場景太過驚悚,這讓很多觀眾縮進了椅子、捂住了眼睛,有的人甚至直接逃出了影院。 利物浦大學的心理學家馬特·菲爾德在他的心理學實驗中播放了著名的《切膚之愛》的經典片段給被試,以進行一項自我控制實驗。一半學生被試被要求不許離場也不許表現出任何情緒。他們必須控制住惡心的感覺,并且咬著牙看完暴力鏡頭。另一半學生被試也是觀看同一段虐待場景,但他們可以表露出自然的情緒。被試們都因情節感到惡心,很多人閉上了眼睛,還有一個學生暈了過去。他們的鏡像系統中的情緒徹底垮掉了。 馬特·菲爾德是個虐待狂嗎?這個實驗是否經過了大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批?實際上馬特是一個很好的人,他只是在嘗試理解現代社會中的一些消極現象,如酒精依賴和毒品上癮。實驗的結果是,被迫看完這部影片的被試被告知他們可以喝一些酒來穩定情緒。在填完一些無效問卷之后,兩組人都被允許飲用隨意分量的啤酒作為參與實驗的獎勵。被要求抑制情緒的被試喝的酒是另一組被允許表現情緒的被試的1.5 倍,實驗的效果很明顯。其實不需要極端的恐怖情節,即使在看《母女情深》這類催淚電影時,如果我們試圖抑制情緒,也會導致我們更容易受到誘惑。 菲爾德和越來越多的成癮專家認為,自控力或者說意志力是理解一些人在經歷壓力后就屈服于物質濫用的關鍵所在。每當我們運用自控力的時候都是有代價的,即讓我們更易受到誘惑。這也許就是人們總是做出有自我挫敗感的行為的一個原因。 我們中的很多人會暴飲暴食,或者深陷一種想要避免或克制的活動中。不管我們多想控制自己的行為,大多數人還是失敗了。 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認同意志力和自我真實性的概念。他不認為自我是一個幻象。而且,他還認為自我有三種不同的成分,自我是客觀意識(“我”),通過與他人的關系定義的自我(“自己”)和做出決策及抵制誘惑的心理肌肉力量(執行功能)。當我們向想要避開的誘惑屈服時,鮑邁斯特稱之為“自我耗損”(ego-depletion),就像自我擁有某種會疲勞的心理肌肉一樣。運用自控力時只有一部分可供分配的能量,當這些能量損耗后,你會變得更易從于想要掌管你的行為和思想。 自我耗損有數種引發方式,不一定通過看有極端情緒或暴力內容的電影。所有的經歷都會損耗我們的自我強度,包括忍受不好的味道,玩很難的智力玩具,在擁擠的場合和人推搡或只是被沒預料到的小事驚嚇等。對控制力的需求和意志力有限的現實,意味著我們很難在消耗它們之后繼續抵抗誘惑。我們會吃更多的垃圾食品,喝更多的酒,花更多的時間與衣著暴露的異性在一起,我們一般都比自己想象的或希望的更缺乏自控力。 即使在我們自認為做的事情將會被群體內其他人接受,比如表現得很有能力,或者對對手表示友好的時候,我們都在消耗自我的意志力。這就是我們總要在工作會面之后來杯烈酒的原因。如果我們只是在展現自我,在這些經歷后我們就不會那么有壓力。就算是老板也有這樣的感受。不是出自個人意愿地訓斥別人或排斥別人也是在自我耗損。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來迎合他人的期待是一種嘗試,我們因此創造的卻是對控制力不必要的扭曲,這些會在面對誘惑時顯現。適應與自己的性格不同的社會人物角色也是有代價的。某人做出與自己的名聲不符的事情,只是因為這是他們想要保住某個很高的社會地位帶來的反彈。 這聽上去很明顯,一定會有人問你是否有必要贊成存在某種形式的特殊心理肌肉。這只是另一種比喻嗎?實際上,鮑邁斯特并不這么認為。他給出的解釋是大腦必須要工作才能輸出意志力,而這項工作需要能量。葡萄糖是大腦的一種重要能量,鮑邁斯特和他的同事們證實,當執行自我耗損性的任務時,血液內葡萄糖的水平更低。在一項實驗中,被試必須與一位來自西班牙語國家的采訪者討論有關機會平等的問題并且避免表現任何歧視情緒。那些在種族歧視問卷測試中分數較高的人的血糖要低于沒有種族間交流障礙的人。好的結果是你可以降低自我耗損。在喝了一杯含糖的能量飲料后,葡萄糖以每分鐘30卡路里的速度被吸收到血液中,在10 分鐘后,就可以供給大腦的新陳代謝。與喝了一杯添加人造甜味的飲料的人相比,那些喝了真正的含糖飲料的人更能應對壓力。在他們的一項實驗中,被試被要求誦讀與死亡有關的詞。正常情況下,因為這項任務是自我耗損的,從而會對人們之后的猜詞測試產生消極影響。然而,這一效應對喝了含糖飲料的人沒有作用,念死亡相關的詞匯并沒有影響他們的測試成績。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去電影院觀看恐怖影片時應該點超大杯可樂的原因。 以上這些討論,意味著我們對自控力做出的努力可能被誤導了。很多人想要節食,但我們是怎么做的呢?我們拒絕了巧克力的誘惑,卻發現渴望愈加強烈。 減少卡路里的攝入會使我們的血糖降低,讓我們之后更易受自我耗損事件的影響。這是一個邪惡的循環。即使你嘗試少吃了一頓飯,卻可能發現自己用酒或煙或其他什么填滿了自己。節制也是需要適度的。
自我的本質 作者簡介
布魯斯??胡德Bruce Hood l 他是布里斯托大學實驗心理學系認知發展中心的主任,關注人的自我形成、認知發展、社會互動等話題。 l 他也是英國皇家科學院圣誕演講的明星演講家,該演講有近兩百年的歷史,是著名的科普演講盛會。他的科普演講《探索你的大腦》通過BBC直播,征服全球千萬觀眾。 l 曾榮獲阿爾弗雷德??斯隆神經科學研究獎、國際嬰幼兒研究者協會頒發的青年科學家獎。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