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青少年網絡成癮:風險因素與作用機制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762722
- 條形碼:9787508762722 ; 978-7-5087-627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少年網絡成癮:風險因素與作用機制研究 本書特色
青少年網絡成癮是當前我國面臨的社會、教育和公共衛生突出問題。與青少年自殺、暴力、欺負等問題行為相比,目前基于證據的綜合性、系統性而形成的網絡成癮預防干預方案仍十分缺乏。部分原因在于,學界對個體、家庭、學校、同伴等主要發展背景中的風險因素與青少年網絡成癮的關系及作用機制仍知之甚少。本書對學術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家長和教師、心理衛生從業人員、社會工作者等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是青少年網絡成癮領域的重要證據基礎。
青少年網絡成癮:風險因素與作用機制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包含理論篇和實證篇兩大部分。理論篇從個體、家庭、學校、同伴四方面因素入手,多角度、系統地回顧了近二十年來實證研究的相關成果,展現了數十種風險因素與青少年網絡成癮的關系,并指明了現有研究的局限和未來研究的方向;實證篇則從個體、家庭、學校、同伴領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素以及不同領域風險因素的聯合作用入手,對不同風險因素作用于網絡成癮的具體機制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
青少年網絡成癮:風險因素與作用機制研究 目錄
緒言??青少年網絡成癮:概念、測量、流行和危害??……??001
理論篇
青少年網絡成癮風險因素的文獻回顧
第1章??個體因素與青少年網絡成癮:近20年文獻回顧??……??020
第2章??家庭因素與青少年網絡成癮:近20年文獻回顧??……??083
第3章??學校因素與青少年網絡成癮:近20年文獻回顧??……??110
第4章??同伴因素與青少年網絡成癮:近20年文獻回顧??……??131
實證篇
青少年網絡成癮風險因素作用機制研究
第5章??氣質特征與青少年網絡成癮??……??149
第6章??大五人格與青少年網絡成癮??……??170
第7章??親子關系與青少年網絡成癮??……??184
第8章??父母監控與青少年網絡成癮??……??198
第9章??父母沖突與青少年網絡成癮??……??214
第10章??家庭功能與青少年網絡成癮??……??232
第11章??師生關系與青少年網絡成癮??……??251
第12章??學校分離與青少年網絡成癮??……??267
第13章??校園氛圍與青少年網絡成癮??……??290
第14章??友誼質量與青少年網絡成癮??……??317
第15章??同伴侵害與青少年網絡成癮??……??335
第16章??累積生態風險與青少年網絡成癮??……??354
第17章??負性生活事件與青少年網絡成癮??……??390
第18章??多重風險剖面與青少年網絡成癮??……??409
總結與對策??……??430
后??記??……??449
青少年網絡成癮:風險因素與作用機制研究 節選
第5章 氣質特征與青少年網絡成癮 1.??引言 1.1??氣質和網絡成癮 雖然許多研究探討了氣質和性格與青少年網絡成癮的關系,但少有研究考察具體氣質維度所起的作用。氣質是指以生理為基礎的反應性和自我調節方面的個體差異。*近的研究表明,氣質是抑郁、違法違紀、物質濫用、賭博等問題行為的風險因素。由于網絡成癮也具有非適應性,因此氣質可能在網絡成癮的產生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盡管存在概念上的聯系,但有關特定氣質維度與青少年網絡成癮之間關系的實證研究仍比較缺乏。在少數考察了氣質與青少年網絡成癮之間關系的研究中,要么只考察了單一氣質維度,要么使用了不夠準確的測量工具(“氣質和性格調查表”)。因此,仍需采用更恰當的工具探討多種氣質維度對青少年網絡成癮的聯合作用。 雖然學界對如何界定氣質仍存在分歧,但Rothbart和Bates8所提出的氣質模型得到了不少學者的認可。該模型也非常適合亞洲青少年。*近的研究發現,氣質的幾個具體維度(如意志控制、感覺尋求、憤怒/挫折、羞怯)與青少年網絡成癮有關。 與網絡成癮有關的**個氣質維度是意志控制,它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方面。Rothbart和Bates8將其定義為“個體在應對情境需要時調節注意的能力”。以往研究發現,意志控制在促進兒童適當行為、抑制不適當行為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參見Eisenberg等人的綜述)。*近的研究也表明,意志控制與游戲成癮和網絡成癮等問題行為顯著負相關。 感覺尋求是青少年期較為普遍的特征,是與網絡成癮有關的第二個氣質維度。高感覺尋求個體傾向于尋求新穎且刺激的經歷,并愿意為此冒險。感覺尋求是高風險和反社會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具有高易得性的互聯網為青少年提供了感覺尋求的諸多機會與資源(如性視頻、暴力游戲、在線約會和社交網站)。*近的證據表明,感覺尋求與網絡成癮顯著正相關。例如,一項針對中國臺灣高中生的研究發現,高感覺尋求與沉迷網絡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另外兩項針對臺灣高中生的研究(一項為大規模橫斷研究,另一項為縱向研究)也發現,高感覺尋求是網絡成癮強有力的預測因素。*后,一項元分析匯總了來自中國、美國和伊朗的37項獨立研究的結果,以評估感覺尋求與網絡成癮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兩個變量之間存在中度的正相關。 憤怒/挫折是與網絡成癮有關的第三個氣質維度。Rothbart和Bates8將其定義為“個體對正在進行的任務被打斷或實現目標的過程受到阻礙時出現負性情緒的傾向”。*近的研究發現,在東亞青少年中,憤怒/挫折或敵意與網絡成癮正相關。例如,Ko等人發現,容易受挫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更可能沉迷網絡。同樣,Yen等人發現,敵意得分較高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更可能沉迷網絡。這些結果在控制了其他適應不良癥狀后依然顯著。 羞怯是與網絡成癮有關的第四個氣質維度。羞怯是指“個體對與陌生人的正常社會交往感到不適和抑制”。羞怯個體在面對面社交情境中容易對他人的評價和拒絕感到焦慮和擔憂。由于互聯網安全虛擬的環境能為個體滿足社會情感需要提供替代途徑,在線交流對羞怯個體就具有特別的吸引力。以往考察羞怯與互聯網使用之間關系的研究得出了不一致的結果(參見Saunders和Ches-ter的綜述)。例如,一些研究發現,網絡成癮與羞怯正相關,其他研究則發現,網絡成癮在羞怯與不羞怯的個體間幾乎沒有差異。 現有氣質和網絡成癮的大多數研究只涉及了數量有限的氣質維度。此外,由于所采用的氣質結構千差萬別,難以勾勒不同氣質維度對網絡成癮的不同影響的總體狀況。因此,現有研究尚不能闡明哪些氣質維度與青少年網絡成癮易感性有關。本書的首要目的是在青少年期探討不同氣質維度對網絡成癮的影響,同伴因素在此時期的作用特別凸顯。 1.2??不良同伴交往作為中介變量 氣質影響行為問題的主要方式是通過影響個體與社會環境的互動方式來間接起作用。同伴是這種社會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學習是解釋同伴因素與青少年網絡成癮之間關系的主要機制;青少年會從同伴處習得對網絡成癮有促進作用的某些規范和行為。此外,同伴會使上網機會更加易得,并使網絡互動(如在線游戲、聊天)變得更具社會獎賞和刺激性。同伴因素會通過這些方式增加網絡成癮的可能性。 大量研究表明,結交不良同伴會增加個體的攻擊、犯罪和物質使用。諸多研究也表明,不良同伴交往會顯著增加青少年的網絡成癮。然而,個體的同伴交往傾向在很大程度上與個人特征(如氣質)有關。Wills等人發現,某些氣質維度(高負情緒性、低自我控制)是通過增加與物質使用同伴的交往進而增加物質使用行為。 當氣質和同伴因素聯合作用于問題行為時,不良同伴交往可能是聯系氣質與問題行為的重要路徑。事實上,許多研究證實,不良同伴交往在氣質與青少年物質濫用之間具有中介作用。因此,有理由推測,不良同伴交往可能在氣質與青少年網絡成癮之間具有中介作用。本書的第二個目的是檢驗這一中介作用。 1.3??研究概覽 總體而言,我們關注與青少年網絡成癮有關的個體和環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作用于網絡成癮的具體過程。具體而言,本書考察了氣質因素是否可以預測不良同伴交往,進而預測青少年網絡成癮(如圖5-1所示)。 大量證據表明,意志控制可以減少青少年的反社會行為。因此,我們假設,意志控制可能與青少年網絡成癮(路徑1)和不良同伴交往(路徑2)負相關。此外,意志控制可能通過減少不良同伴交往來減少青少年網絡成癮(假設1)。 大量實證研究表明,感覺尋求是青少年違法違紀和行為問題的風險因素。因此,我們假設,感覺尋求與青少年網絡成癮(路徑3)和不良同伴交往(路徑4)正相關。此外,感覺尋求能通過增加不良同伴交往間接影響青少年網絡成癮(假設2)。 就憤怒/挫折而言,我們假設,憤怒/挫折將與青少年網絡成癮(路徑5)以及不良同伴交往(路徑6)正相關,憤怒/挫折也能通過增加不良同伴交往來增加網絡成癮(假設3)。 雖然以往有關羞怯與網絡成癮之間關系的文獻存在較大分歧,但考慮到羞怯個體往往擔心并在現實人際互動中感到不自在,我們假設,羞怯與網絡成癮正相關(路徑7),但與不良同伴交往負相關(路徑8,假設4)。由于這兩種關系的方向相反,我們難以預期羞怯對網絡成癮的間接效應的方向。
青少年網絡成癮:風險因素與作用機制研究 作者簡介
李董平,博士,博士后,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系,曾作為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主要研究方向為處境不利兒童發展和青少年問題研究。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心理學報》及 SSCI 論文近30篇。博士論文獲評“廣東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期刊論文獲《心理學報》優秀論文獎,研究成果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擔任“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Child Development”《心理學報》等國際國內10余本學術期刊的審稿專家。
- >
唐代進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