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學翻譯主體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782758
- 條形碼:9787532782758 ; 978-7-5327-8275-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學翻譯主體論 本書特色
本書試圖超越以往翻譯研究中以文本為重的“結構主義”思想局限,顛覆傳統翻譯理論“忠實與背叛”、“對等與創造”、“直譯與意譯”等簡單的二元對立關系;在全球化的語境下,對我國自五四以來逐漸演化和習承的仰視西方式的“翻譯倫理”進行反思和重新定位,理順影響翻譯活動的文化、社會、歷史等層面的種種 “權力關系”,分析在各方權力關系的歷史張力中翻譯主體的作用和意義。
文學翻譯主體論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研究譯者主體在翻譯活動中與作者、讀者、世界等多重因素的關系, 建立較為全面的翻譯主體研究理論模型。全書分三個部分, 理論建構、個案研究及譯者訪談, 深入淺出地闡釋了譯者主體在翻譯活動中有意或無意需要處理的復雜信息。
文學翻譯主體論 目錄
**部分 理論探討
**章 詮釋學視域下的翻譯主體與主體間性
**節 翻譯學的文化轉向與翻譯主體詮釋學
第二節 作為理解者和詮釋者的譯者主體
第三節 翻譯的“空間理論”:流動的源文本與“再造”的譯本
第四節 譯本的接受及其再詮釋
第五節 主體間性與翻譯批評
第二章 從文化到文字:文學翻譯主體的倫理性研究
**節 西方翻譯研究的倫理回歸
第二節 當代中國呼喚怎樣的“翻譯倫理”?
第三節 自我與他者:動態倫理中的翻譯主體性
第三章 “文化走出去”:合乎“全球倫理”的翻譯主體性探索
**節 “全球倫理”構想的提出與傳播
第二節 “全球倫理”視域下的主體間對話
第三節 “文化走出去”戰略與“全球倫理”的新導向 第二部分 翻譯主體個案研究
第四章 許鈞的米蘭•昆德拉新譯本
——文學翻譯主體個案研究之一
**節 翻譯主體意識中的二律背反
第二節 譯者是一種詩意的存在
第三節 翻譯過程中多元主體的內在獨立與交互性
第五章 民國“三李”同譯“包法利”
——文學翻譯主體個案研究之二
第六章 《追憶似水年華》**卷的三個中譯本對比研究
——文學翻譯主體個案研究之三
**節 譯者的介入
第二節 譯者的風格偏好
第三節 譯者的身份
第七章 傅雷先生的翻譯藝術
——文學翻譯主體個案研究之四
**節 關于主體批評
第二節 主體論視域下的傅譯批評
第三節 譯者是一種詩意的存在
第八章 程抱一詩歌翻譯與創作中的倫理追求
——文學翻譯主體個案研究之五
第九章 《若望克利司多夫》,及其譯者敬隱漁
第十章 異的考驗:從莫言在法國的譯介想到百年前林譯《巴黎茶花女遺事》
——文學翻譯主體個案研究之六
**節 莫言作品在法國的譯介
第二節 1899年林譯《巴黎茶花女遺事》的啟示
第三節 從莫言作品的譯介看中國文學的西方式生存
第十一章 國家贊助人與文學翻譯的主體性問題
——以《中國文學》法文版(1964-2000)為例
**節 雜志的誕生及發展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 雜志的選編特點和發行渠道
第三節 譯者的主體性和《中國文學》法文版的翻譯策略 第三部分 譯者問答
話題一 翻譯家傾談“文化走出去”
話題二 “海上翻譯家群體”問與答 結語 參考文獻
文學翻譯主體論 作者簡介
袁莉,博士,副教授,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法語系主任,中國翻譯協會專家會員,上海翻譯家協會副會長。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0年獲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 2012年當選復旦大學光華人文基金青年學者,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馬克思主義文論與空間理論的翻譯與研究”子項目負責人,2017年5月至6月任法國巴黎高師Labex TransferS研究中心講座教授。1999年以來發表譯著百余萬字,學術論文數十篇。著譯作品曾榮獲第五屆(2001)全國優秀外國文學圖書獎、中國文聯第七屆(2010)文藝批評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一屆(2013)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代表譯作有加繆《第一個人》、杜拉斯《愛》、羅曼•羅蘭《名人傳》、托多羅夫《我們與他人》等。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