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史記:精華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035867
- 條形碼:9787512035867 ; 978-7-5120-3586-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史記:精華本 內容簡介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中國*部紀傳體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該書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史記:精華本 目錄
夏本紀
殷本紀
周本紀
秦本紀
秦始皇本紀
項羽本紀
高祖本紀
呂太后本紀
孝武本紀
吳太伯世家
燕召公世家
管蔡世家
晉世家
楚世家
越王勾踐世家
鄭世家
趙世家
孔子世家
陳涉世家
蕭相國世家
曹相國世家
留侯世家
陳丞相世家
絳侯周勃世家
管晏列傳
老子韓非列傳
孫子吳起列傳
伍子胥列傳
蘇秦列傳
張儀列傳
白起王翦列傳
范睢蔡澤列傳
樂毅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屈原賈生列傳
呂不韋列傳
李斯列傳
蒙恬列傳
淮陰侯列傳
袁盎晁錯列傳
衛將軍驃騎列傳
太史公自序
史記:精華本 節選
《史記(精華本)/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讀本》: 呂后兄周呂侯為漢將兵,居下邑。漢王從之,稍收士卒,軍碭。漢王乃西過梁地,至虞。使謁者隨何之九江王布所,曰:“公能令布舉兵叛楚,項羽必留擊之。得留數月,吾取天下必矣。”隨何往說九江王布,布果背楚。楚使龍且往擊之。 漢王之敗彭城而西,行使人求家室,家室亦亡,不相得。敗后乃獨得孝惠,六月,立為太子,大赦罪人。令太子守櫟陽,諸侯子在關中者皆集櫟陽為衛。引水灌廢丘,廢丘降,章邯自殺。更名廢丘為槐里。于是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以時祀之。興關內卒乘塞。 是時九江王布與龍且戰,不勝,與隨何間行歸漢。漢王稍收士卒,與諸將及關中卒益出,是以兵大振滎陽,破楚京、索間。 三年,魏王豹謁歸視親疾,至即絕河津,反為楚。漢王使酈生說豹,豹不聽。漢王遣將軍韓信擊,大破之,虜豹。遂定魏地,置三郡,日河東、太原、上黨。漢王乃令張耳與韓信遂東下井陘擊趙,斬陳余、趙王歇。其明年,立張耳為趙王。 漢王軍滎陽南,筑甬道屬之河,以取敖倉。與項羽相距歲余。項羽數侵奪漢甬道,漢軍乏食,遂圍漢王。漢王請和,割滎陽以西者為漢。項王不聽。漢王患之,乃用陳平之計,予陳平金四萬斤,以間疏楚君臣。于是項羽乃疑亞父。亞父是時勸項羽遂下滎陽,及其見疑,乃怒,辭老,愿賜骸骨歸卒伍,未至彭城而死。 漢軍絕食,乃夜出女子東門二千余人,被甲,楚因四面擊之。將軍紀信乃乘王駕,詐為漢王,誑楚,楚皆呼萬歲,之城東觀,以故漢王得與數十騎出西門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樅公守滎陽。諸將卒不能從者,盡在城中。周苛、樅公相謂曰:“反國之王,難與守城。”因殺魏豹。 漢王之出滎陽人關,收兵欲復東。袁生說漢王曰:“漢與楚相距滎陽數歲,漢常困。愿君王出武關,項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滎陽、成皋間且得休。使韓信等輯河北趙地,連燕齊,君王乃復走滎陽,未晚也。如此,則楚所備者多,力分,漢得休,復與之戰,破楚必矣。”漢王從其計,出軍宛、葉間,與黥布行收兵。 項羽聞漢王在宛,果引兵南。漢王堅壁不與戰。是時彭越渡睢水,與項聲、薛公戰下邳,彭越大破楚軍。項羽乃引兵東擊彭越。漢王亦引兵北軍成皋。項羽已破走彭越,聞漢王復軍成皋,乃復引兵西,拔滎陽,誅周苛、樅公,而虜韓王信,遂圍成皋。 漢王跳,獨與滕公共車出成皋玉門,北渡河,馳宿修武。自稱使者,晨馳入張耳、韓信壁,而奪之軍。乃使張耳北益收兵趙地,使韓信東擊齊。漢王得韓信軍,則復振。引兵臨河,南饗軍小修武南,欲復戰。郎中鄭忠乃說止漢王,使高壘深塹,勿與戰。漢王聽其計,使盧綰、劉賈將卒二萬人,騎數百,渡白馬津,入楚地,與彭越復擊破楚軍燕郭西,遂復下梁地十余城。 淮陰已受命東,未渡平原。漢王使酈生往說齊王田廣,廣叛楚,與漢和,共擊項羽。韓信用蒯通計,遂襲破齊。齊王烹酈生,東走高密。項羽聞韓信已舉河北兵破齊、趙,且欲擊楚,則使龍且、周蘭往擊之。韓信與戰,騎將灌嬰擊,大破楚軍,殺龍且。齊王廣奔彭越。當此時,彭越將兵居梁地,往來苦楚兵,絕其糧食。 四年,項羽乃謂海春侯大司馬曹咎曰:“謹守成皋。若漢挑戰,慎勿與戰,無令得東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復從將軍。”乃行擊陳留、外黃、睢陽,下之。漢果數挑楚軍,楚軍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馬怒,度兵汜水。士卒半渡,漢擊之,大破楚軍,盡得楚國金玉貨賂。大司馬咎、長史欣皆自剄汜水上。項羽至睢陽,聞海春侯破,乃引兵還。漢軍方圍鐘離昧于滎陽東,項羽至,盡走險阻。 韓信已破齊,使人言曰:“齊邊楚,權輕,不為假王,恐不能安齊。”漢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為守。”乃遣張良操印綬立韓信為齊王。 項羽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臺人武涉往說韓信。韓信不聽。 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餉。漢王項羽相與臨廣武之間而語。項羽欲與漢王獨身挑戰。漢王數項羽曰:“始與項羽俱受命懷王,日先人定關中者王之,項羽負約,王我于蜀漢,罪一。項羽矯殺卿子冠軍而自尊,罪二。項羽已救趙,當還報,而擅劫諸侯兵入關,罪三。懷王約人秦無暴掠,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罪四。又強殺秦降王子嬰,罪五。詐坑秦子弟新安二十萬,王其將,罪六。 ……
史記:精華本 作者簡介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人,一說龍門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出獄后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于孔安國、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