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俄國史教程(第3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92463
- 條形碼:9787100092463 ; 978-7-100-09246-3
- 裝幀:平裝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俄國史教程(第3卷) 內容簡介
本書是整個20世紀俄羅斯(蘇聯(lián))眾多歷史教材中專享的不是在蘇聯(lián)官方意識形態(tài)指導下編寫的俄羅斯通史。本書為五卷本,共八十六講,內容涵蓋從古代到19世紀的俄國歷史。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俄國史教程(第3卷) 目錄
對俄國歷史第四時期的看法——這一時期的主要事實——這些事實的相互關系中明顯暴露的矛盾——外交政策對國內生活的影響——第四時期的事件進程與這種影響的聯(lián)系——國家和社會政治意識——動亂時期的開始——王朝的結束——沙皇費奧多爾和鮑里斯·戈都諾夫一一動亂的起因。僭位問題
第四十二講
社會各階級依次卷入動亂-一一沙皇鮑里斯和大貴族——偽德米特里一世和大貴族一一沙皇瓦西里和大貴族階級——沙皇瓦西里的宣誓文告及其意義——中層大貴族和首都服役貴族——1610年2月4日條約和1610年8月17日莫斯科條約——兩個條約的比較——外省服役貴族和1611年6月30日縉紳會議的決定——一下層階級卷入動亂之中
第四十三講
動亂的原因——王朝方面的原因:世襲王朝對國家的看法——對選舉產生的沙皇的看法——社會政治方面的原因:國家的賦役制度——社會紛爭——動亂過程中僭位稱王的意義——幾點結論——第二支民軍和把波蘭人逐出莫斯科——米哈伊爾當選——米哈伊爾成功的原因
第四十四講
動亂的直接后果——新的政治概念——這些概念在動亂中的表現(xiàn)——執(zhí)政階級成員的更迭——門第制的解體一——*高權力的重新組合——沙皇和大貴族階級——大貴族杜馬和縉紳會
議——*高權力的簡化——1681年大貴族的企圖——縉紳會議的成員和作用的變化——經濟的破壞狀況——動亂以后的社會情緒
……
第四十五講
第四十六講
第四十七講
第四十八講
第四十九講
第五十講
第五十一講
第五十二講
第五十三講
第五十四講
第五十五講
第五十六講
第五十七講
第五十八講
評述
注釋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俄國史教程(第3卷) 節(jié)選
《俄國史教程(第三卷)》: 關于鮑里斯的流言蜚語鮑里斯·戈都諾夫就這樣開始了統(tǒng)治。但是,盡管他有多年執(zhí)政的經驗,有登基之后對所有階級慷慨施舍的恩典,有令人驚訝的治國才能,但他的聲望還是不牢固的。鮑里斯屬于那些時運不濟者之列,因為這些人既使人產生好感,同時又使人產生反感,因為這些人以自己明顯可見的智慧和才能使人產生好感,同時又以自己心靈和良心上不顯形的但可以感覺出來的缺點使人產生反感。鮑里斯善于引起人們的驚訝和感激之情,但卻引不起人們對他的信任;人們總是懷疑他兩面三刀和狡猾陰險,認為他什么事都干得出來。無疑,戈都諾夫經歷過的伊凡雷帝時代那令人恐怖的磨練,在他身上打下了難以磨滅的可悲的烙印。還在沙皇費奧多爾時期,很多人就對鮑里斯形成了這樣的看法:把他看作一個聰明能干的人,對什么事都有辦法,在任何精神狀態(tài)不佳時不會止步。正如一些不偏不倚的細心觀察家(其中有書吏伊凡·季莫費耶夫,他寫了有關動亂時代的有趣札記)在描寫鮑里斯時,往往從嚴厲的斥責直接轉到熱情的稱頌,他們感到困惑不解的只是鮑里斯做好事的一切品德是從哪里來的,是天賦的呢還是剛強意志的產物,而這種意志在未到一定火候之前善于巧妙地戴上任何假面具。這位“奴才王”(奴才出身的沙皇)使這些人覺得他是個難以捉摸的善與惡的混合物,在這個賭徒身上良心的天平經常在搖擺。有這樣的看法并不含有懷疑和非難,民間的議論并不愿意把這些看法同他的名字聯(lián)系起來。他既把克里木汗騙到莫斯科來,又整死了好沙皇費奧多爾及其女兒——鮑里斯的親外甥女費多西婭,甚至還毒死了自己的親妹妹皇后亞歷山德拉;一位幾乎被人遺忘的伊凡雷帝的傀儡,曾被伊凡封為全國沙皇的謝苗·別克布拉托維奇晚年雙目失明,他的兩眼也是這個鮑里斯·戈都諾夫弄瞎的;在德米特里王子被殺后不久,戈都諾夫就趁勢放火把莫斯科燒毀,目的是轉移沙皇和首都各界對烏格里奇暴行的注意。鮑里斯·戈都諾夫成了各種司空見慣的政治誹謗的犧牲品。如果不是他,那還有誰去殺死德米特里王子呢?傳說就是這樣不脛而走,而且這一次不是毫無原因的。一張張看不見的嘴把這個對鮑里斯致命的傳說在世上傳開。據(jù)說,在這樁見不得人的勾當中他并不是清白的,他暗遣刺客到王子那里去,以便為自己即位鋪平道路.當代的編年史家談到鮑里斯參與這件事,當然是根據(jù)各種流言蜚語和猜測才這么說的。顯然他們沒有也不可能有直接的罪證材料,因為在這類情形下有權勢的人能夠而且也善于銷贓滅跡,把真情掩飾得不露蛛絲馬跡。但是在編年史的敘述中,不像烏格里奇調查委員會報告那樣充滿牽強附會的言詞和矛盾百出,編年史家正確地理解鮑里斯及其支持者在沙皇費奧多爾時期的困難處境。這種處境促使他們去殺人以便自己不被他人所殺。假如烏格里奇的王子登基,那么納吉伊家族就饒不了戈都諾夫家族。鮑里斯根據(jù)自己的處境透徹地了解到,慢慢朝著王位臺階爬去的人不樂意也不會成為寬宏大量的人。編年史家不過只對一些人提出某種懷疑——這是一種不經心的坦率,他們筆下的鮑里斯就是以這種不經心的坦率態(tài)度來行事的。編年史家不僅把直接和實際參與這一勾當?shù)呢熑螝w咎于執(zhí)政者,而且甚至認為,似乎就是他出的主意!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