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二重奏:北魏前期政治制度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516416
- 條形碼:9787547516416 ; 978-7-5475-1641-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二重奏:北魏前期政治制度 本書特色
北魏前期政治史上有著許多新鮮而獨特的東西,如六部與八部、內行官、三都、中書學、新民、均田制、都將與幢將等等。這表明北魏前期的政治體制作為游牧文明與農業文明的結合物,具有胡漢相糅、合中有分的二元結構。在北魏定都平城的100年間,這種體制使北魏保持著強大并繼續擴張,也體現著社會的沖突與發展,并且,作為一個少數民族統治中原的范例,在后來中國的歷史上產生了長遠的影響。因此,觀察和分析北魏前期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及其日后的改制,對于研究鮮卑以及一系列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二重奏:北魏前期政治制度》從行政、軍事、經濟、刑法、宗教諸方面系統地介紹了北魏前期社會及政治制度的特點。關于史料相對甚少的這段歷史,前人雖已作了不少研究,但對其政治制度全面地加以描述與總結,《二重奏:北魏前期政治制度》可以說是開始了一個新的進程。
二重奏:北魏前期政治制度 內容簡介
本書從行政、軍事、經濟、刑法、宗教諸方面介紹了北魏前期社會及政治制度的特點。全書共分九章, 內容包括: 繼往開來的政治體制、分部制 —— 演變中的拓跋政權的基礎、內行與外朝 —— 別開生面的北魏行政中樞、對被征服者的多重管理等。
二重奏:北魏前期政治制度 目錄
一、鮮卑民族和拓跋政權
二、二重奏——北魏前期政治體制的基調
三、北魏政治制度在歷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 分部制——演變中的拓跋政權的基礎
一、分部制——拓跋社會的基本結構
二、演變進程中的幾條線索
三、六部與八部
四、分部制消失的前奏
第三章 內行與外朝——別開生面的北魏行政中樞
一、外朝——逐步發展中的行政機構
二、分庭抗禮的內行官系統
三、分中有合的內外朝關系
第四章 對被征服者的多重管理
一、分權互督的地方官制
二、特殊郡縣的設立
三、“新民”的實質
四、宗主督護制的由來
五、專役戶的強化
第五章 內重外輕的財政體系
一、內朝財務一部落公產的遺跡
二、低水平的外朝經濟機制
三、不可或缺的多種屯田
第六章 刑法的涇渭分合
一、拓跋社會早期的刑法狀況
二、曲赦的秘密
三、“三都大官”及其地位
四、司法體系的封建化
五、地方的司法權力
第七章 前期兵制的內內外外
一、武力的核心——內行武官統率的禁軍
二、鎮戍兵和鎮戍體系
三、地方兵制與城人
第八章 別具一格的封爵制
一、爵位——身份與權益的標志
二、五等封爵制爭議的實質
三、有實無名的封爵——領民酋長
第九章 宗教特色與政治
一、祭祀系統中的拓跋特色
二、準國教地位的道教
三、滅佛與崇佛的政治動因
結語 北魏歷史的轉折點——太和改革
后記
重印后記
二重奏:北魏前期政治制度 作者簡介
嚴耀中,浙江慈城人。著有《北魏前期政治制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中國宗教與生存哲學》(學林出版社1991);《漢傳密教》(學林出版社1999);《江南佛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修訂本改名《中國東南佛教史》2005);《佛教與三至十三世紀中國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佛教戒律與中國社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兩晉南北朝史》(人民出版社2009);《魏晉南北朝考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宗教文獻學入門》(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與人合著);《宏觀與微觀視野里的中國宗教》(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晉唐文史論稿》(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耶城瑣記》(上海書店出版社2015)等。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