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第Ⅳ卷:命運的轉折(全2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34833
- 條形碼:9787218134833 ; 978-7-218-13483-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第Ⅳ卷:命運的轉折(全2冊) 本書特色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筆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 以各大戰場為切入點,全景展現第二次世界大戰跌宕起伏的血火征程。 ◆ 大量援引二戰時期英國政府絕密檔案及個人記錄,旁征博引,氣勢磅礴,揭秘二戰爆發的深層原因。 ◆ 著名翻譯家李國慶教授領銜,國內眾多翻譯名家傾力協作,還原作品真實樣貌。 ◆ 《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一問世便獲得了195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 因為丘吉爾戰時身兼首相和國防大臣的特殊身份,他得以查閱大量英國政府官方絕密政府文件、來往函電、會議記錄,輔以個人記錄,才成就了這部洋洋灑灑數百萬字的戰爭史詩。 ◆ 丘吉爾以一位戰爭親歷者的獨特視角詳盡分析了二戰爆發的背景、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以及跌宕起伏的戰爭進程。 ◆ 著名翻譯家李國慶教授領銜,國內眾多翻譯名家傾力協作,還原作品真實樣貌。
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第Ⅳ卷:命運的轉折(全2冊) 內容簡介
“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記錄了20世紀30年代初期一直到二戰結束后,當代的重大國際事件和進程,內容包含各國、民族的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文化和意識形態的眾多方面。 “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共六卷,基于盟軍三巨頭之一,英國首相丘吉爾的親身經歷,詳盡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錯綜復雜的矛盾以及戰爭的各個階段。第四卷描述了盟軍力量的不斷壯大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第Ⅳ卷 命運的轉折 套裝上下冊)》主題,偉大的盟軍是如何扭轉戰局的。
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第Ⅳ卷:命運的轉折(全2冊) 目錄
**章 澳大利亞之憂
第二章 沙漠戰場受挫
第三章 馬來半島危機
第四章 信任投票
第五章 內閣變動
第六章 新加坡淪陷
第七章 潛艇的樂園
第八章 荷屬東印度群島失守
第九章 進攻緬甸
第十章 錫蘭和孟加拉灣
第十一章 海上運輸的瓶頸
第十二章 印度——克里普斯調查團
第十三章 馬達加斯加
第十四章 美國海戰勝利——珊瑚海和中途島戰役
第十五章 1942年,北極護航運輸船隊
第十六章 空中攻勢
第十七章 馬耳他島與沙漠
第十八章 “立即開辟第二戰場!
第十九章 莫洛托夫的訪問
第二十章 自然的戰略選擇
第二十一章 隆美爾發起攻勢
第二十二章 第二次訪問華盛頓
第二十三章 不信任投票
下冊
**章 第八集團軍絕處求生
第二章 “火炬”作戰計劃的決定
第三章 我的開羅之旅——改組司令部
第四章 莫斯科之旅
第五章 與莫斯科建立了聯系
第六章 返回開羅
第七章 “火炬”作戰計劃塵埃落定
第八章 不安與緊張
第九章 蘇聯致謝
第十章 阿拉曼戰役
第十一章 火炬已點燃
第十二章 達爾朗插曲
第十三章 勝利后的問題
第十四章 我們需要會晤
第十五章 卡薩布蘭卡會議
第十六章 阿達納與的黎波里
第十七章 回國后的困境
第十八章 蘇聯與西方盟國
第十九章 于突尼斯大獲全勝
第二十章 第三次訪問華盛頓
第二十一章 戰爭與和平的種種難題
第二十二章 向意大利進軍
附錄(1)
附錄(2)
附錄(3)
后記
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第Ⅳ卷:命運的轉折(全2冊) 節選
《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第Ⅳ卷 命運的轉折 套裝上下冊)》: 與此同時,國內上下普遍要求成立生產部,生產部大臣直接加入戰時內閣。1941年7月,我訪美會見羅斯福總統前,在下議院詳細說明當時沒有必要設立這個機構。但是輿論導向依然傾向于設立,這一導向的加強不僅是出于戰事的需要,也是有關人員和部門的想法。比如說,美國總統已經任命唐納德·納爾遜先生負責全部生產領域的工作。難道英國就不該有一位專門官員負責生產嗎?大家都認為比弗布魯克勛爵當之無愧,他在美國取得的成就前文提到過,而且他能對美國的上層人士施加巨大的影響。1917年至1918年,我在軍需部任職,掌管現在由軍需部和飛機生產部負責的事務。這些部門在原材料和勞動力方面有諸多往來,若由一個單獨的權力機構指揮將有更多的優勢。事情越來越多,這個生產部門要抓緊成立。比弗布魯克贏得了蘇聯人和美國人的共同信任,要領導一個規模如此龐大的聯合機構,似乎他是不二人選。 自比弗布魯克從飛機生產部調至軍需部以來,這兩個有業務往來的部門經常發生摩擦,有些難以避免。所以我希望能夠把負責軍事生產的這兩大部門聯合起來,統一由戰時內閣閣員一級的生產大臣領導,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重建部門之間的和諧,還可以提高效率,而比弗布魯克早已是內閣成員。飛機生產大臣穆爾一布拉巴宗上校以及足以勝任軍需大臣的安德魯·鄧肯爵士都可以作為比弗布魯克的幕僚,他們兩位都極富主動精神和判斷力。然而當我還在考慮這幾個人選的時候,一個新人物出現了。 這個人就是斯塔福德·克里普斯爵士。他早就想結束在蘇聯的任務。無論是戰時還是戰后,對奉命填補職位空缺的英美官員來說,駐蘇聯大使這一職務毫無吸引力。希特勒展開進攻之前,我國同蘇聯幾乎沒什么聯系,派往莫斯科的特使也形同虛設。他根本見不到斯大林,和其他同盟國的大使一樣,同莫洛托夫也比較疏遠。12月危機出現時,蘇聯的外交中心從莫斯科轉移至古比雪夫,但莫斯科的那種不愉快的、停滯不前的氛圍不僅再次出現,反而變本加厲。后來,很多事務都是我直接和斯大林或者像現在這樣,我和羅斯福總統、斯大林直接聯系,大使的職能更是日益弱化。德軍進犯蘇聯時,斯塔福德身在國內并向我表達離任之意,只是我認為不該在蘇聯有難的時候將他召回,他贊成并接受了我的看法。那時到現在已經有八個月了,像他這種身份顯赫的政要人物要求回到下議院,到我們的政治中心任職,當然是再合適不過。因此,在1月初,我同意了他的調任,并派阿奇博爾德·克拉克·克爾爵士前去接替。 1月23日,克里普斯從蘇聯回國。早在幾年前他因推崇極端主義被驅逐出黨,此時的他已然是一位脫離工黨的重要政治人物。一直以來,英國人民對于蘇聯人民的英勇抗戰都贊賞有加,加上克里普斯又是駐蘇大使,因而他的名氣就更大了。不僅如此,英國左派人士及其媒體還制造出一種輿論,聲稱蘇聯之所以參戰,站到孤立無援、舉步維艱的英國這邊,克里普斯功不可沒。有些極端左派分子甚至力推他做候補首相,政界還有人說他可以領導一批新的政府評論家,然后將這批人凝聚成一股高效的議會力量。我個人非常喜歡他,也十分欣賞他的才能,所以當然希望他可以投身政府,為政府效力,而他之前的工黨幕僚對此也并無異議,于是我一直在尋找一個機會。 雖然我一直都知道左派對此事的意見,可是我一直根據每件事情本身的情況采取行動。**次世界大戰時,我擔任軍需大臣,而克里普斯是大英帝國*大炸藥廠的副廠長,工作出色。他管理經驗豐富,才華橫溢。在我看來,任命他為軍需部大臣是*符合公眾利益的。同時,也可以為生產部的成立奠定基礎。1月25日,斯塔福德·克里普斯爵士與夫人前往契克斯與我共進午餐。那天下午我和他進行了一次愉快的長談。我明確提出建議,并且向他解釋了這一職務在整個軍事生產中的重要地位。他說他會仔細考慮并盡快給我答復。 ……
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第Ⅳ卷:命運的轉折(全2冊) 作者簡介
張建秀,廣東財經大學研究生畢業,現任廣州商學院雅思教學中心主任,擔任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副導師工作。研究方向為功能語言學、翻譯理論與實踐,公開發表論文數篇。 王婷,暨南大學研究生畢業,現任教于江蘇省江陰市山觀高級中學。研究方向為文學翻譯,出版譯著一部,公開發表論文兩篇。 鄭丹銘,暨南大學在讀翻譯碩士。研究方向為翻譯、功能語言學。
- >
山海經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