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與埃及友好合作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54615
- 條形碼:9787520354615 ; 978-7-5203-546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與埃及友好合作 內容簡介
埃及地理位置獨特、人力資源豐富,兼具阿拉伯國家、非洲國家和伊斯蘭國家等多重屬性,長期奉行務實、多元和平衡的外交政策,在非洲和中東地區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中埃兩國友好交往有著深厚的歷史和現實基礎,兩國同屬于發展中國家群體,經歷相似,命運與共,在國際事務中相互支持,堪稱南南合作的典范。新時期,中埃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一帶一路”共建又為中埃深入合作注入了新動能,展現了新機遇,兩國關系全面躍升,集中表現在高質量的政策溝通、不斷發展的設施聯通、穩步升級的貿易暢通、逐漸深化的資金融通和日益緊密的民心相通等方面,“一帶一路”倡議與埃及的“2030愿景”戰略對接穩步推進。在國際體系轉型和世界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中埃合作具有戰略性、全面性、伙伴性、開創性和示范性等特點。中埃戰略合作不僅有利于中埃兩國的發展和穩定,而且有利于非洲和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繁榮,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本報告認為,中埃戰略伙伴關系的高質量發展,一是需要以新安全觀推進安全環境建設,有效防范和應對各種安全風險;二是需要以新發展觀推進國家能力建設,把握數字經濟時代脈搏,立足于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三是需要以“一帶一路”共建為契機,促進產能合作,助推埃及工業化進程,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四是需要擴寬中埃交流機制,建立多層面特別是青年群體交流渠道,加深好感度,推動民心相通,實現中埃關系更高層次、更高水平和持久發展。
中國與埃及友好合作 目錄
一 埃及政治和經濟發展環境
(一)埃及政治制度和政治發展特點
(二)埃及經濟發展的環境和特點
(三)埃及法制環境及其特點
二 中埃關系的發展和全面戰略關系的形成
(一)埃及對外關系的基本特點
(二)中埃關系的歷史與現實基礎
(三)中埃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確立及其特點
三 “一帶一路”和中埃合作新機遇和新動力
(一)中國“一帶一路”與埃及“2030愿景”戰略對接分析
(二)中國和埃及共建“一帶一路”的機遇和動力
(三)中國與埃及共建“一帶一路”的主要領域和進展
四 新時代中埃建設全面戰略關系的途徑和建議
(一)以新發展觀推進中埃國家能力建設
(二)以新安全觀推進中埃安全環境建設
(三)中埃合作中面臨的風險和應對方略
結論 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中埃關系邁上新階段
參考文獻
中國與埃及友好合作 節選
《中國與埃及友好合作》: 中埃兩國的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確立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早在1999年穆巴拉克訪華期間,雙方就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關于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的聯合公報》,確定了兩國決定在21世紀將既有的友好關系推向一個新高度的總方向。十五年之后的2014年,塞西總統訪華期間,雙方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關于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此舉是為了進一步挖掘中埃合作的潛力。為了更好地實現中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兩國在2016年達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關于加強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五年實施綱要》,將諸多合作理念和設想轉變為具有可操作性的戰略合作舉措。 1.1999年中埃聯合公報的背景及其主要內容 1999年中埃兩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既有冷戰后一超多強的國際格局的大背景,也有中埃兩國各自國家發展戰略的匯合。 “美國時刻”的國際格局促使大國努力尋求多元化的外交政策,以增強外交自主性,這是中埃建立戰略關系的國際背景。隨著蘇聯解體,國際體系從兩極轉變為單極,這意味著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缺乏戰略制衡,即所謂的“美國時刻”。由于美國不再過分受困于聯盟的負擔,增強了其隨心所欲行動的能力和意愿,并且對其他全球和地區大國造成新的戰略威脅。因此,大國努力尋求更多元的外交戰略,以期緩解美國所構成的戰略壓力。①在公報中,雙方強調,國際社會正處在多極化和全球化的轉型過程中,和平與發展是人類社會的奮斗目標。雙方希望通過加強合作,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而奮斗,努力縮小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各個領域中的巨大差距。此外,兩國還指出,要重視聯合國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發展方面發揮的作用,這種對聯合國這一多邊主義機制的強調是對美國單邊主義行徑的軟約束和軟制衡。② 中埃兩國長久的歷史友好關系,以及尋求國家現代化的相似歷史任務是兩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的重要基礎。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之后,中國的改革開放工作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中國在外部廣泛尋求資金、原料和市場。作為人口和市場大國,中國重視埃及在本國國家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重要地位。此外,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面臨西方封鎖的國際壓力,因此,中國積極在全球范圍內尋求戰略伙伴,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在第三世界打開外交突破口,尋求更多的國際朋友。埃及具有重要的地區和國際影響力,并且對華友好。因此,中國希望加強與埃及的戰略合作關系。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穆巴拉克政府在外交領域實行積極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不僅保持與美國、歐洲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域外力量的友好關系,而且積極與中東和非洲地區的國家發展良好關系,還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加強聯系。①在經濟領域,穆巴拉克政府實行的平穩而漸進的經濟改革收到一定成效。埃及希望進一步深化經濟改革,這需要獲取國際資本和市場,中國是其理想的合作伙伴。因此,埃及也希望與中國發展友好關系。 ……
中國與埃及友好合作 作者簡介
王林聰,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國非洲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大學西亞非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非洲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副所長。兼任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海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主要從事中東政治、安全以及國際關系等領域研究。現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登峰戰略優勢學科“當代中東研究”項目。先后發表中東研究方面的學術成果100多萬字。主要代表作有《中東國家民主化問題研究》(獨著),《“一帶一路”建設與中東》(研究報告,合著),《“土耳其模式”新變化及其影響》(論文)和《中東安全問題及治理》(論文)等。 朱泉鋼,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國非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法學博士,世界歷史學博士后。主要從事中東政治、軍政關系以及國際關系等方面研究。先后發表十幾篇中東研究方面的學術成果。主要代表作有《論軍隊在埃及變局及其政治轉型中的作用》(論文)和《也門多重武裝力量的崛起與安全治理困境》(論文)等。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