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與東非共同體成員國友好合作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54585
- 條形碼:9787520354585 ; 978-7-5203-545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與東非共同體成員國友好合作 內容簡介
東非共同體是非洲功能較為完善、一體化程度相對較高的次區域組織之一。東非共同體成員國與中國有著傳統友好合作關系,是中國與非洲推動產能合作與“三網一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和橋頭堡之一。在當前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的背景下,東非共同體各國分別推動本國的發展戰略與中國提出的“五通”理念相對接,在基礎設施、能力建設、文化交流、民生保障等多個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本報告通過全面梳理東非共同體成員國的發展戰略,探討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深度對接和參與域內各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并且通過詳細梳理中國與東非共同體成員國的合作成就,特別是*近十年來在各個領域取得的合作成就,系統分析進一步深化雙方合作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詳細探討如何在落實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八大行動”的背景下,全面推動中非關系的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提供必要的國別研究和次區域研究的雙重視角。
中國與東非共同體成員國友好合作 目錄
一 東非共同體成員國與中國合作的成果
(一)東非共同體成員國國家發展戰略簡介
(二)中國與肯尼亞的代表性合作成果
(三)中國與坦桑尼亞的代表性合作成果
(四)中國與烏干達代表性合作成果
(五)中國與盧旺達、布隆迪、南蘇丹的代表性合作成果
二 中國與東非共同體成員國合作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一)中非合作中存在發展不平衡問題
(二)各類中非合作成果之間的聯動較弱
(三)東非共同體成員國潛在政治風險問題
(四)恐怖主義勢力的威脅
(五)東非共同體成員國財力可持續性問題
三 將域內中國標準現代化鐵路建設作為優先推進領域
(一)建立旨在統一鐵路規劃的多邊協商與合作機制
(二)積極推動“中國標準”鐵路在東非共同體成員國落地生根
四 切實推動中國與東非共同體成員國合作的均衡發展
(一)有序梳理中國與東非發展戰略的對接
(二)推動不同類型的合作項目之間的聯動
(三)盡快補齊當前合作中存在的短板問題
結語
參考文獻
中國與東非共同體成員國友好合作 節選
《中國與東非共同體成員國友好合作》: 但在肯定基礎設施建設對于推動和支持中國改革開放發展成就支持東非共同體成員國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意義的同時,也要清晰地認識到,單純或者過度地依賴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拉動下的經貿發展,也具有較為明顯的局限性。如果仍然保持著這種單個合作領域過于強大或突出的失衡結構,則雙方合作的長遠發展有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從中國與東非共同體成員國現階段的發展特點來看,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合作模式的出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去中非合作模式與領域的歷史延伸這個因素之外,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的發展模式依賴中國與東非國家現階段的發展需求,即中國改革開放41年來高速推進的基礎設施建設浪潮帶來的強大慣性,以及東非共同體成員國整體長期停滯不前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帶來的發展欲求。兩者的相輔相成構成了當前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的發展局面。但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雙方各自出現的新變化,有可能會給這種暫時輝煌的發展合作帶來挑戰。從中國方面來看,一方面,經過41年的高速發展與建設,中國的平均城鎮化水平已經過半,部分經濟發達地區和人口稀少地區的城鎮人口已經占據當地總人口的絕大多數,城市化發展進程基本完成,因此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中心城市的擴張速度以及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客貨運輸速度減緩的趨勢,而且未來這種趨勢將進一步出現在中國其他地區。另一方面,隨著越發明顯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未來中國人口總數的下降以及年齡結構的變化也將會導致參與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青壯年勞動力總數呈相應的下降趨勢。與此同時,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也在不斷提高人們對工資收入的預期,從而直接導致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不斷飆升。基于上述兩方面的變化,中國依靠低成本勞動力而建立起的物美價廉、迅速高效的基礎設施建設模式有可能會受到波及和影響。從東非共同體成員國的現實情況來看,各國的經濟與人口總體量決定了其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根本無法與中國相提并論。當前域內各國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渴求,其前提基礎是自獨立以來,基本沒有上馬過大型項目,因此在各國經濟發展與東非一體化深入發展的雙重推動下,才會暫時顯現出優先以及過度倚重基礎設施建設的局面。如果按照目前中非合作正常發展的趨勢來看,東非共同體成員國范圍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像中國一樣持續40年之久。這主要是來源于兩方面原因:其一,除了肯尼亞、坦桑尼亞兩大國之外,烏干達、盧旺達、布隆迪均為小國,面積、人口、城鎮數量與中國中等規模省轄市相當,對基礎設施的需求相對較弱;其二,肯尼亞、坦桑尼亞雖然地域遼闊,但其人口、資源基本集中分布在蒙巴薩一內羅畢一基蘇木、達累斯薩拉姆一多多馬一基戈馬、莫西一阿魯沙一姆萬扎等幾條陸路通道周圍。加之人口聚居區、自然資源產區、經濟發達地區之間并不存在明顯的地域分布不均勻的問題,因此產生貨物、人口大規模跨區域流動的壓力相對較小。此外,即便是作為域內大國,兩國的人口和經濟總量也只能與中國中西部省份相比。南蘇丹雖然也是域內的土地和人口大國,但其國內政治、經濟和安全形勢決定了短期內難以實質性承載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因此,當域內各國的中心城市帶動周邊區域完成城市化,以及數條東非國際陸路通道建設完畢之后,經濟發展和一體化的需求完全可以得到滿足。綜上所述,在中國勞動力成本上漲以及東非共同體成員國體量有限的雙重影響下,雙方的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始終長期保持高速增長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
中國與東非共同體成員國友好合作 作者簡介
鄧延庭,法學博士,現為中國非洲研究院非洲研究室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東非一體化與中非合作,近期代表作有論文《“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的東非現代化鐵路互聯互通建設》、國家智庫報告《中國與肯尼亞友好合作》(合著)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