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歐非三方合作可行性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54592
- 條形碼:9787520354592 ; 978-7-5203-545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歐非三方合作可行性研究 內容簡介
三方合作是在傳統的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基礎上的創新合作模式,是溝通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橋梁。此報告主要探討中國、歐洲和非洲在國際發展合作(又稱發展援助)領域的三方合作。三方合作早由歐洲援助國在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后提出,主要目的是將中國納入歐美主導的國際體系,中國不得不被動應對壓力。2014年以后,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參與三方合作的政策空間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由被動應對轉變為積極參與,并主動提出“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的中國方案,中國在國際舞臺和非洲事務上變得更加積極自信,這為中歐非的三方合作帶來新的契機。中歐非三方合作經歷了政府和政策層面的激辯、相對沉寂和重回政策制定者視野幾個階段。面對美國帶來的逆全球化潮流和全球不確定局面,中歐非三方合作對中美和歐美關系博弈具有權重和砝碼作用。中國和歐洲在非洲沒有戰略性的利益沖突,雙方對非具體政策的分歧在縮小,且均有加強對非事務合作的意愿。此報告旨在介紹三方合作在政策實踐層面的新進展,并通過三個具體的國別和行業案例(中英非安全合作、中德非職業教育合作、中歐非醫療合作)研討三方合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彌補目前三方合作系統性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政策建議。三方合作應摒棄意識形態之爭,抓住新契機,從戰略對接到具體政策合作層遞推進,推動具體項目落地,從減貧和農業、公共衛生等爭議較小、意義重大的領域開始,由易而難,循序漸進。 關鍵詞:中國;歐洲;非洲;南南合作;三方合作。
中歐非三方合作可行性研究 目錄
(一)涉非三方合作的國際形勢變化
(二)從被動到主動:中國對待開展涉非三方合作的態度變化
(三)歐洲對三方合作的討論
政策篇 中歐非三方合作可行性的政策研究
二 三方合作: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的橋梁
(一)國際合作體系的新變化
(二)國際合作體系變遷下的南南合作
(三)新南南合作的挑戰和三方合作的必要性
三 中歐非開展三方合作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中國對非洲的政策
(二)歐盟對非洲的政策
(三)中國與歐洲在對非事務中加強合作的必要性
(四)中國與歐洲在對非事務中加強合作的可行性
四 中歐非三方合作的原則和重點領域識別
(一)加強在農業領域的合作
(二)加強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合作
(三)開展中歐非產能合作
(四)加強對非洲青年職業培訓的合作
(五)增強維護非洲和平與安全的對話
(六)以農業和醫療為抓手從易到難推進三方合作
……
案例篇 中歐非三方合作可行性的具體案例研究
參考文獻
中歐非三方合作可行性研究 節選
《中歐非三方合作可行性研究》: (三)新南南合作的挑戰和三方 合作的必要性 與南北合作相比,新南南合作有自身的獨特優勢,但也面臨從南方視角構建自身發展知識和經驗、促進南方國家之間平行經驗的轉移,以及協調南南合作與南北合作關系的挑戰。如何創新南南合作的模式,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公共產品,為全球性的問題提供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積極塑造國際合作體系成為南南合作的新使命。三方合作成為新南南合作應對挑戰的有力途徑。 1.南南合作的優勢 與傳統的南南合作主要局限于經貿和技術合作不同,新南南合作的領域不僅包括經濟合作,還包括關于區域治理、國家治理等發展知識和經驗之間的廣泛交流,凸顯了南南合作通過發展中國家共同努力應對發展挑戰的新思路。 **,南南國家之間的相互學習分享往往比北方國家對南方國家的單向知識傳授更有效。與南北合作自上而下的知識傳授路徑不同,南南合作踐行平等、互相學習的發展伙伴關系模式。南南合作之間的知識和經驗的分享不是預設在某一國的經驗比另一國更加先進的前提下,而是認為發展中國家應通過相互學習與合作尋求創新解決發展問題的方法。同時,南南技術合作傾向于將能力發展作為一個過程而不是“產品”,能力發展作為相互學習的工具被嵌入其中。 第二,由于具有相似的歷史背景并面臨共同的發展挑戰,南南國家之間的發展理念和思路更有借鑒意義。新興經濟體都曾有過擺脫貧困實現經濟崛起的經歷,積累了大量的減貧和發展經驗。盡管由于歷史經驗、發展基礎和國情不同,發展經驗無法直接復制,但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發展思路值得南方國家借鑒。以中國深圳為例,在改革開放之初,也曾有人擔心深圳特區會不會變成殖民地、發展市場經濟會不會導致資本主義復辟,但深圳的改革者們敢于打破固化思維,摸著石頭過河,*終成就輝煌。①除了經濟特區、工業園區等具體的經驗,中國解放思想、自主探索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的思路更值得其他發展中國家借鑒。 第三,南南國家之間的產能合作、技術合作和經驗交流更有適應性。以產能合作為例,隨著中國自身產業結構的調整,可以將勞動密集型產業等中國不再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轉移到其他發展中國家。此外,中國擁有性價比高的中端產品、生產線和裝備產能,比發達國家的高端產品更適應發展中國家的需求。此外,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積累了多年從發達國家承接國際產能轉移的經驗,在與其他南方國家進行產能合作和技術轉移的同時能夠傳遞中國的產能合作經驗、城鎮化經驗和工業化經驗,并幫助南方合作伙伴創造就業、增強能力建設,提升工業產能并促進增長。 ……
中歐非三方合作可行性研究 作者簡介
周瑾艷,法學博士,德國漢堡大學和平與安全碩士,同濟大學法學學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國非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曾在德國伯爾基金會、歐盟駐華代表團政務處任職多年。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非洲發展問題,中國與西方對非洲的發展援助比較、三方合作等。曾赴德國發展研究所、印度觀察者基金會、安哥拉多斯桑托斯基金會等機構學術交流,在埃塞俄比亞、安哥拉等非洲國家多次實地調研,完成世界銀行、英國國際發展部、巴西金磚國家政策研究中心、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等委托的多項課題,在《國外社會科學》《國際展望》《西亞非洲》《德國研究》《文化縱橫》等期刊發表論文數篇。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