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流動性解決方法:有限合伙基金投資的風險管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570999
- 條形碼:9787561570999 ; 978-7-5615-7099-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非流動性解決方法:有限合伙基金投資的風險管理 本書特色
本書由全球知名專家組成的強大陣容團隊撰寫而成,清晰地闡明了非流動性資產投資的相關概念,并站在投資人的角度進行了多方面討論,包括基金結構、回報、風險度量以及風險建模和管理,重點關注這些資產的主要風險,以及如何在當今監管環境下衡量這些風險,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套如何衡量、識別和管理各種非流動性資產相關風險的完整解決方案。
本書案例真實詳盡,提供的解決方案具有高度的先進性和實用性。此外,本書包含了許多其他主題的討論,比如次級市場和*近該行業的發展趨勢等。本書對熟悉私募股權行業的專家、研究人員等也有很大的啟發。
非流動性解決方法:有限合伙基金投資的風險管理 內容簡介
本書由優選知名專家組成的強大陣容團隊撰寫而成,清晰地闡明了非流動性資產投資的相關概念,并站在投資人的角度進行了多方面討論,包括基金結構、回報、風險度量以及風險建模和管理,重點關注這些資產的主要風險,以及如何在當今監管環境下衡量這些風險,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套如何衡量、識別和管理各種非流動性資產相關風險的完整解決方案。
本書案例真實詳盡,提供的解決方案具有高度的優選性和實用性。此外,本書包含了許多其他主題的討論,比如次級市場和很近該行業的發展趨勢等。本書對熟悉私募股權行業的專家、研究人員等也有很大的啟發。
非流動性解決方法:有限合伙基金投資的風險管理 目錄
**章 引言
1.1另類投資和升級風險管理系統的需求
1.2 本書的研究范圍
1.3 本書的結構
1.3.1 非流動投資
1.3.2 風險的測量與建模
1.3.3 風險管理及其治理
**部分 非流動投資
第二章 非流動資產、市場規模和投資者
2.1 非流動資產
2.2 市場規模
2.3 投資者
2.3.1 當前非流動資產的投資者及其敞口
2.3.2 *新趨勢
2.4 總結
第三章 謹慎投資和另類資產
3.1 歷史背景
3.1.1 資產保護的重要性
3.1.2 謹慎人規則
3.1.3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影響
3.2 謹慎投資者規則
3.2.1 主要差異
3.2.2 投資過程的重要性
3.3 《OECD養老基金資產管理指南》
3.4 謹慎性和不確定性
3.4.1 謹慎性是否會導致羊群效應?
3.4.2 謹慎性是否會引發對不確定性的偏見?
3.4.3 投資過程是否能作為謹慎與否的評判基準?
3.4.4 資產管理規模的重要性
3.5 總結
第四章 通過有限合伙基金投資非流動資產
4.1 有限合伙基金
4.1.1 基本結構
4.1.2 有限合伙結構
4.1.3 有限合伙人會“違約”嗎?
4.2 有限合伙制——應對不確定性和確保控制力的組織結構
4.2.1 應對不確定性
4.2.2 從有限合伙人的角度進行控制
4.3 有限合伙基金的非流動性
4.3.1 非流動性是上行預期的來源
4.3.2 檸檬市場
4.3.3 契約性流動性不足
4.3.4 無法正確估價
4.3.5 稟賦效應
4.4 有限合伙結構的缺陷
4.5 私募股權和實物資產的其它投資方式
4.5.1 上市
4.5.2 直接投資
4.5.3 按項目投資
4.5.4 共同投資
4.6 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結構
4.7 總結
第五章 收益、風險溢價和風險因子配置
5.1 私募股權的收益和風險
5.1.1 私募股權與上市股票的收益比較
5.1.2 市場風險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
5.1.3 價格僵化和私募股權的*優配置
5.1.4 對均值方差模型框架做出準確的判斷和針對性調整
5.1.5 CAPM的擴展和流動性風險
5.1.6 負債驅動型投資和風險因子配置
5.2 總結
第六章 二級市場
6.1 二級市場的結構
6.1.1 賣方及其出售動機
6.1.2 買方及其購買動機
6.1.3 二級市場的中介機構
6.2 市場規模
6.2.1 交易量
6.2.2 融資
6.3 定價與收益
6.3.1 二級市場交易的定價
6.3.2 二級市場的投資收益
6.4 總結
第二部分 風險測量與建模
第七章 非流動資產和風險
7.1 風險、不確定性,以及它們與收益之間的關系
7.1.1 風險和不確定性
7.1.2 概率的客觀性
7.1.3 基準近似的有用性
7.1.4 主觀概率和新興資產
7.2 風險管理、盡職調查和監管
7.2.1 對沖,金融風險vs非金融風險
7.2.2 區分風險管理和盡職調查
7.3 總結
第八章 有限合伙基金的金融風險敞口
8.1 風險敞口及風險構成
8.1.1 定義風險敞口和識別金融風險
8.1.2 資本風險
8.1.3 流動性風險
8.1.4 市場風險和流動性不足
8.2 融資測試
8.3 跨境交易和外匯風險
8.3.1 有限合伙人的外匯風險敞口
8.3.2 外匯風險的不同緯度
8.3.3 對基金收益的影響
8.3.4 對沖外匯風險?
8.3.5 外匯敞口——投資組合多樣化的潛在工具
8.4 總結
第九章 在險價值(VaR)
9.1 定義
9.2 基于NAV時間序列的VaR
9.2.1 計算
9.2.2 問題和局限性
9.3 基于現金流波動率的VaR
9.3.1 時間序列計算
9.3.2 基金增長計算
9.3.3 標的數據
9.4 多元化
9.5 機會成本
9.6 現金流在險值(CFaR)
9.7 總結
第十章 尚未動用的承諾額度的影響
10.1 過度承諾代表著加杠桿?
10.2 如何為尚未動用的承諾額度估值
10.3 切實可行的方法
10.3.1 從會計角度核準基金估值
10.3.2 在建模時將尚未動用的承諾額度視為債務
10.3.3 作為估值基礎的“虛擬基金”
10.4 總結
第十一章 現金流建模
11.1 推測(PROJECTIONS)和預測(FORECASTS)
11.2 模型是什么?
11.2.1 模型要求
11.2.2 模型分類
11.3 非概率模型
11.3.1 耶魯模型的特點
11.3.2 耶魯模型的擴展
11.3.3 耶魯模型的局限性
11.4 概率模型
11.4.1 現金流量庫
11.4.2 推測基金存續期
11.4.3 調整操作
11.5 情景
11.6 混合各種模型產生的推測
11.7 壓力測試
11.7.1 加速投入
11.7.2 減速分紅
11.7.3 提高波動性
11.8 回溯測試
11.9 總結
第十二章 瀑布式分紅
12.1 激勵的重要性
12.1.1 瀑布式分紅的要素
12.1.2 損益
12.1.3 分紅條款
12.1.4 按項目分紅vs按整體分紅
12.2 基金的門檻收益
12.2.1 門檻收益的定義
12.2.2 期權特征與基金經理的篩選
12.3 瀑布式分紅的基本結構
12.3.1 溫和型門檻
12.4 業績提成計算實例
12.4.1復利下業績提成分紅的溫和型門檻
12.4.2復利下業績提成分紅的硬性門檻
12.4.3基于TVPI計算業績提成分紅的溫和型門檻
12.4.4基于TVPI業績計算提成分紅的硬性門檻
12.5 總結
第十三章 定性數據的建模
13.1 定量方法vs定性方法
13.1.1 定性方法的相關性
13.1.2 確定分類
13.2 基金評級/評分
13.2.1基金評級的學術研究
13.2.2技術
13.2.3 實際的問題
13.3 基金評級方法
13.3.1 外部機構評級
13.3.2 基金內部評估方法
13.4 使用評級/分級作為模型的輸入
13.4.1 評估下行風險
13.4.2 評估上行潛力
13.4.3 成功可否復制?
13.5 評估與可比基金的相似程度
13.5.1 AMH框架
13.5.2 另類資產上的策略群組
13.5.3 將分級量化
13.6 總結
第十四章 量化基金評級
14.1 期望績效等級
14.1.1 確定定量分數
14.1.2 確定定性分數
14.1.3兩種分數的結合,審查和調整等級
14.2量化等級
14.2.1 估計可能的TVPI
14.2.2 實際問題
14.3 運行狀態等級
14.4 總結
第三部分 風險管理及其治理
第十五章 證券化
15.1 證券化定義
15.1.1 規模、質量和到期時間
15.1.2 其他資產類別的處理
15.2 財務結構
15.2.1 證券化中的優先級票據
15.2.2 證券化中的次優先級票據/夾層段
15.2.3證券化中的股本層
15.3 風險建模和優先級票據評級
15.3.1 瀑布式付款方式
15.3.2 票據違約風險和評級模型
15.4 將不可交易的風險因子轉化為可交易的金融證券
15.4.1 CFO——風險和流動性管理實踐的典范
15.4.2 息票債券風險——非流動資產風險的一部分
15.4.3 市場風險——非流動資產風險的另一部分
15.5 總結
第十六章 風險管理師的作用
16.1 制定風險管理計劃
16.1.1承擔什么樣的風險才能獲得收益?
16.1.2風險管理:金融風險、操作風險或合規?
16.1.3 觀點的分歧?
16.2風險管理——公司治理的一部分
16.2.1 “民主”方法
16.2.2 “階級”方法
16.3內在的緊張關系
16.3.1 風險管理師的“守門員”角色
16.3.2不同的觀點——內部vs外部
16.3.3 風險分析和建模
16.3.4 薪酬
16.4 總結
第十七章 風險管理政策
17.1 規則還是原則?
17.1.1“相信我,我知道我在做什么”
17.1.2“信任,但仍會核實”
17.2 風險管理政策
17.2.1 投資策略
17.2.2 業務計劃
17.2.3 組織架構
17.2.4 系統環境
17.3 制定風險管理政策
17.3.1注意事項
17.3.2 風險限額
17.4 總結
展開全部
非流動性解決方法:有限合伙基金投資的風險管理 作者簡介
皮特·科尼利厄斯(Peter Cornelius)博士目前是AlpInvest合伙企業的經濟和戰略研究部負責人。在此之前,他是荷蘭皇家殼牌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項目主任和首席經濟學家,德意志銀行國際經濟研究部主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高級經濟學家,德國經濟顧問委員會全職經濟學家,歐洲風險投資協會“風險度量指南”課題組主席。他曾在布蘭迪斯大學擔任兼職教授,在哈佛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其論文廣泛發表在國際頂尖的學術期刊和著名的商業雜志,同時與多位合作者撰寫了包括《國際私募股權投資》等在內的一系列專著。
黃文禮,就職于浙江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研究方向涉及資產定價、公司金融、風險管理和金融科技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40余篇,曾獲得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18年年會暨第31次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特等獎,“第十三屆上海青年經濟學者論壇”優秀論文新秀獎等。
巴曙松研究員,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香港交易所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秘書長、商務部經貿政策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