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走過北京角落的篇章在繁華隔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254179
- 條形碼:9787540254179 ; 978-7-5402-541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走過北京角落的篇章在繁華隔壁 本書特色
現在人出行都習慣用手機導航,何宇的導航軟件是他滿肚子的舊書。他在大街小巷翻找著舊時的古都,導航用的“語音”,有明代的雜記,有清朝的舊聞,有民國的叢考,有近代的資料。每一次,他目標明確,導航路線清晰,但是,結果卻常常只收獲遺憾。他像個篤信的穿越者,企圖從現代繁華處穿越到隔世的京華,一次次地嘗試,一次次被打回現實,有時能偶窺鴻爪,有時則物是人非,更多是完敗而歸。
走過北京角落的篇章在繁華隔壁 內容簡介
《在繁華隔壁》本集中收錄了作者近幾年來關于北京景物的六十多篇文章,有的位于明清北京城之內,有的位于遠郊的山水之間。這其中有古建筑,有老胡同,有舊村莊,還有近現代以來的一些建筑。為了說明這些地方的歷史淵源,作者參閱了很多公開發表的書籍資料,同時又對每處景物都進行了實地的探訪,除了描摹景致外,著重介紹景物的即時狀態,留下一張速寫。
走過北京角落的篇章在繁華隔壁 目錄
天下之中正陽門
盔甲廠里舊時光
獨上角樓望今古
殘雪正午智化寺
通衢之下東安門
兩朝帝夢普度風清
第二章 內城東北
紅樓左近感變遷
黃葉飄零丞相祠
大成殿后的開筆式
留言季,訴心聲
立碑為證!看乾隆皇帝如何為張廷玉點贊
東岳廟無劉元塑
第三章 內城北
箭樓巍峨德勝門
千佛后世拈花名
廣化善緣月再開
什剎海西貝子園
土城唯余薊門臺
第四章 內城西北
西直門外覓關廂
小巷樹影魯博前
白塔歷劫喜獨存
好座大樓福綏境
萬松塔下讀書會
第五章 內城西南
祈福迎祥白云觀
呂祖宮是火神廟
Love these forever happy memories!
此城不是西便門
第六章 正陽門外
繁華盡頭西河沿
北京坊里味洋風
記住廊房二條
鉛華散盡銀號街
如今寂靜前門東
第七章 宣武門東
棉花頭條兇宅在
偶逢故老鐵門中
愚山故居宣城館
海柏古藤廢墟中
第八章 宣武門西
偶過鬧巷達智橋
上下斜街寓名流
大椿一夢四百年
白紙坊里崇效寺
疊山祠堂今何在彩鋼薄板遮蓋嚴
第九章 西南附郭
永定門外尋燕墩
有路難通中頂廟
殘垣杯土金中都
第十章 西北長河
慈壽塔鎮八里莊
長河古渡萬壽寺
龍舟已去廣源閘
長春橋下廣仁宮
三探立馬關帝廟
暢春園存兩廟門
香山腳下謁忠魂
第十一章 西南大道
灞柳依稀拱極城
橋西短街岱王廟
古道老街長辛店
清明前后鎮崗塔
第十二章 西山大道
古道新生田村路
再見,北辛安大街
金口閘前永引渠
駝鈴依稀模式口
古跡雜沓翠微山
黑陳路上雙泉寺
古鎮還看三家店
鐵路小站舊沙場
永定河上洋灰橋
橫嶺探源門頭溝
后記
走過北京角落的篇章在繁華隔壁 節選
《在繁華隔壁》: 天下之中正陽門 正陽門是北京城的正門,也是保存*完整的一座城門,北京的四處內城遺跡中,西南角樓北的城墻遺址只有殘跡百余米,東南角樓是一座大型的敵樓,德勝門箭樓雖在,德勝門城樓卻消失了近百年了,只有作為國之正門的正陽門,既有城樓又有箭樓,這座箭樓似乎比城樓更有名氣,這就是大前門啊! 現在的正陽門城樓和箭樓是南北遙相呼應的兩座建筑,它們之間是車流永遠滾滾的前三門大街,是哪三門呢?就是北京內城南面的三座門,正陽門和東面的崇文門及西面的宣武門。地鐵也在這條大街之下。正陽門城樓是開放的,也是北京市博物館手冊中開列在前的重要景點。要上城樓就要先通過安檢進入天安門廣場,入城口在城臺北面的東側,出口在西側,可以現場購票也可以使用北京博物館通票進入。 我從正陽門下路過很多年了,但上去還是**次,這才知道上城要走城墻內部的現代化的樓梯。城臺高度近15米,也相當于五層樓了。我還沒有走出坡道,已經看到巨大的城樓金碧輝煌地壓在眼前。 從一座城樓到成為天安門廣場上一處獨立的景點,這其中肯定要經過不少的改造和多次的營繕。不過據我看,正陽門城臺到城樓上的滄桑感還是足夠濃郁,從城樓兩側到城臺上仍是城磚豎砌的馬道,城臺上的磚石也是新舊相雜,巨大的立柱走近了就會知道它令人吃驚的粗壯。 正陽門城樓是北京內九外七一共一十六座城樓中僅存的一座,作為北京的正門,正陽門的壯麗關系到天朝的威儀,因此正陽門和它的甕城也是九門中*高大的。沿著城樓走上一周,就能看到這座偉大城市的核心區域。 城樓東南西北四面開門,現在只開南面的門,內有三層布展,關于正陽門歷史的展覽在二樓,通過這些圖片和文字,可以了解明清北京城的很多知識。 據史料所載,元大都的正門為麗正門,大致相當于現在天安門的位置,明永樂十七年將北京城墻的南側向南移動到現在前三門的位置,正門仍然沿用麗正門的舊稱。明正統元年開始修建北京城九門的城樓,始將麗正門改為正陽門。它南側甕城上的箭樓也是同時建成的。此后迭經修補,庚子之變時,正陽門和箭樓先被八國聯軍炮火毀壞,后來駐扎在甕城內的英軍里的印度雇傭兵失火,將城樓完全燒毀。 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簽訂后,西太后和光緒皇帝從西安回到北京,當然要享受從正門直入的政治待遇,而正陽門和箭樓都已成廢墟,這有多么難堪!于是想了個辦法,臨時在城上用木頭加彩綢扎了一個五開間的牌樓遮羞。現存的正陽門和箭樓就是在這之后重建的,因為民力凋敝,前前后后花了五年的時間。重建時因為沒有找到正陽門的施工圖紙,只能參考在規格上僅次于正陽門的宣武門和崇文門,再放大一點兒尺寸。從這一點來看,東南角樓和德勝門箭樓還是明代的舊構,正陽門和箭樓實際只是一百年多一點的新建筑。 在展覽中,就有關于正陽門這次毀滅和重建的珍貴圖片,尤其有一張三人的合影讓我感到新奇,中間一人便是時任直隸總督的袁世凱,另兩人為朱啟鈐和張百熙,但圖示上只標明了袁世凱——戴著官帽*矮的一個。他在當時主持修復工程,只有四十多歲,相貌謙和,與后來現大洋上的光頭武夫形象完全不同,不過這已經是他出賣光緒皇帝之后的事了。 ……
走過北京角落的篇章在繁華隔壁 作者簡介
何宇,1970年生于北京,曾就讀于海淀區南大街小學、北京市八一中學,1993年自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畢業后一直從事新聞工作,喜愛傳統文化和北京史地掌故文獻的收集與整理。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