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上揚子地塊西緣殼幔電性結構特征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369278
- 條形碼:9787121369278 ; 978-7-121-36927-8
- 裝幀:平塑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上揚子地塊西緣殼幔電性結構特征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首先在場源平面波模型的假設前提下推導了層狀球體介質模型LMT一維正演公式,編寫了層狀球體介質模型一維正演程序;通過對理論模型的計算,研究了地球曲率對長周期大地電磁電磁場響應的影響,從而為LMT剖面資料的資料處理和反演解釋提供了理論依據。第二,在對若干典型地形模型MT帶地形二維正演模擬的基礎上,分析了起伏地形對MT資料產生的畸變影響;根據本書的研究剖面碌曲-中江和名山-廣元剖面的實際地形進行了模擬,考察了目標剖面大地電磁響應受地形影響的特點,并采用MT Zohdy二維帶地形反演程序對受畸變的正演數據進行了反演計算,計算結果表明,MT二維帶地形反演技術可有效的消除起伏地形對MT資料產生的畸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后續章節,本書分別探討了上揚地塊西緣MT剖面和LMT剖面控制區域中上地殼電性結構模型和巖石圈電性結構模型。
上揚子地塊西緣殼幔電性結構特征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在場源平面波模型的假設前提下推導了層狀球體介質模型LMT一維正演公式,編寫了層狀球體介質模型一維正演程序;通過對理論模型的計算,研究了地球曲率對長周期大地電磁電磁場響應的影響,從而為LMT剖面資料的資料處理和反演解釋提供了理論依據。第二,在對若干典型地形模型MT帶地形二維正演模擬的基礎上,分析了起伏地形對MT資料產生的畸變影響;根據本書的研究剖面碌曲-中江和名山-廣元剖面的實際地形進行了模擬,考察了目標剖面大地電磁響應受地形影響的特點,并采用MT Zohdy二維帶地形反演程序對受畸變的正演數據進行了反演計算,計算結果表明,MT二維帶地形反演技術可有效的消除起伏地形對MT資料產生的畸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后續章節,本書分別探討了上揚地塊西緣MT剖面和LMT剖面控制區域中上地殼電性結構模型和巖石圈電性結構模型。
上揚子地塊西緣殼幔電性結構特征研究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概述 1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 4
1.2.1 研究目的 4
1.2.2 研究意義 5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5
1.3.1 長周期大地電磁法在我國大陸巖石圈深部結構探測中的應用 5
1.3.2 上揚子地塊西緣構造帶深部地質構造的已有認識 7
1.3.3 前期工作存在的主要不足 12
1.4 研究內容及思路 13
1.4.1 研究內容 13
1.4.2 研究思路 15
1.5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創新點 16
1.5.1 取得的主要成果 16
1.5.2 創新點 18
第2章 地球曲率對LMT資料的影響研究 19
2.1 LMT的數學物理基礎 20
2.2 層狀球體介質模型LMT正演理論 22
2.2.1 LMT理論的假設 22
2.2.2 平面波入射均勻介質球體的波阻抗 23
2.2.3 平面波入射多層介質球體的正演理論 27
2.3 理論模型算例 29
2.3.1 均勻球體模型和均勻半空間模型 29
2.3.2 模型二 2層介質模型 33
2.3.3 模型三 H型介質模型 35
2.3.4 模型四 HK型介質模型 36
2.3.5 模型五 6層地電模型 39
2.3.6 模型六 典型穩定地臺地電模型 41
2.4 地球曲率對LMT的影響分析 43
2.5 本章小結 44
第3章 MT Zohdy二維帶地形反演成像技術 45
3.1 MT二維地形影響分析 46
3.1.1 模型一 凸地形模型 46
3.1.2 模型二 凹地形模型 55
3.1.3 模型三 斜坡臺階地形模型 64
3.1.4 模型四 垂直臺階模型 68
3.2 MT Zohdy二維帶地形反演理論 74
3.3 二維地形模型反演計算 76
3.3.1 模型一 凸地形含低阻體模型 76
3.3.2 模型二 凹地形含低阻體異常模型 79
3.3.3 模型三 復雜地形含低阻體異常模型 82
3.3.4 模型四 凹地形含高阻體模型 84
3.3.5 模型五 復雜地形含高阻體模型 87
3.4 碌曲—中江剖面和名山—廣元剖面地形影響分析 91
3.4.1 碌曲—中江剖面地形影響分析 91
3.4.2 名山—廣元剖面地形影響分析 95
3.5 本章小結 100
第4章 碌曲—中江MT剖面中上地殼電性結構特征 101
4.1 研究區域地質背景 102
4.2 剖面位置及野外觀測 103
4.3 寬頻大地電磁資料處理與定性解釋 104
4.3.1 視電阻率和阻抗相位曲線分析 106
4.3.2 區域電性主軸和二維性分析 113
4.4 大地電磁帶地形二維反演 121
4.4.1 資料預處理 121
4.4.2 MT二維反演解釋 122
4.5 中上地殼電性結構特征分析 123
4.5.1 中上地殼電性剖面電性結構基本特征 123
4.5.2 中上地殼電性剖面構造分區 126
4.5.3 西秦嶺造山帶中上地殼電性結構 126
4.5.4 松潘—甘孜地塊中上地殼電性結構 127
4.5.5 上揚子地塊中上地殼電性結構 128
4.6 取得的主要認識 130
4.6.1 中上地殼殼內低阻高導層分布態勢 130
4.6.2 中上地殼尺度上初步探討龍門山逆沖推覆構造的深部根源 131
4.6.3 初步推測川西前陸坳陷帶內存在德陽古凹陷 131
4.7 本章小結 131
第5章 碌曲—合川LMT剖面電性結構及其構造意義 133
5.1 LMT剖面位置和野外資料采集 134
5.2 LMT資料處理與定性分析 137
5.2.1 寬頻MT和超長周期LMT資料拼接 139
5.2.2 視電阻率和阻抗相位曲線分析 143
5.2.3 區域電性主軸和二維性分析 146
5.3 超長周期大地電磁資料反演解釋 156
5.4 超長周期大地電磁剖面巖石圈電性結構特征 158
5.4.1 巖石圈電性剖面電性結構基本特征 158
5.4.2 超長周期大地電磁測深電性剖面構造分區 158
5.4.3 西秦嶺造山帶巖石圈電性結構特征 159
5.4.4 松潘—甘孜地塊巖石圈電性結構特征 159
5.4.5 上揚子地塊巖石圈電性結構特征 160
5.5 上揚子地塊西緣巖石圈深部邊界探討 161
5.6 龍門山碰撞造山帶巖石圈高阻楔形構造探討 163
5.7 取得的主要認識 164
5.8 本章小結 165
第6章 名山—廣元LMT剖面電性結構特征 167
6.1 LMT剖面位置和野外資料采集 168
6.2 LMT資料處理與定性分析 169
6.2.1 LMT資料處理 169
6.2.2 視電阻率和阻抗相位曲線分析 170
6.2.3 區域電性主軸和維性分析 173
6.3 超長周期大地電磁資料反演解釋 176
6.4 名山—廣元LMT剖面殼幔電性結構特征 178
6.5 “5?12”汶川地震及余震分布規律探討 182
6.6 本章小結 184
第7章 結論 186
7.1 完成的主要工作 186
7.2 取得的主要成果 188
7.3 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190
參考文獻 192
上揚子地塊西緣殼幔電性結構特征研究 作者簡介
覃慶炎,博士/副教授,一級建造師,2011年6月畢業于成都理工大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2011年7月至2016年8月在中煤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從事地面電磁法勘探的理論研究、技術咨詢工作,2016年12月至今在貴州理工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擔任專職教師。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任助理研究員,2014年9月晉升為副研究員,2017年評為副教授。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