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納視域中的基礎教育質量評價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211640
- 條形碼:9787010211640 ; 978-7-01-021164-0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納視域中的基礎教育質量評價 本書特色
基礎教育質量評價是對基礎教育的價值評斷,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與中學教育質量評價,涉及教師、課程、學生、學校等要素。“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就是對基礎教育“全納”品質的價值評判,它是“全納”基礎教育價值實現的重要環節。本書主要從“全納”視角審視我國基礎教育質量評價頂層設計與實踐現實,試圖通過對“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的實質、要素、功能、種類等方面全面而系統呈現“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的特質;通過對標準、制度、實施(基本環節、方法與模式)等的特點、局限、對策等反思,為我國未來“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構建提供決策依據與實踐指導。
全納視域中的基礎教育質量評價 內容簡介
基礎教育質量評價是對基礎教育的價值評斷,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與中學教育質量評價,涉及教師、課程、學生、學校等要素。“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就是對基礎教育“全納”品質的價值評判,它是“全納”基礎教育價值實現的重要環節。本書主要從“全納”視角審視我國基礎教育質量評價頂層設計與實踐現實,試圖通過對“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的實質、要素、功能、種類等方面全面而系統呈現“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的特質;通過對標準、制度、實施(基本環節、方法與模式)等的特點、局限、對策等反思,為我國未來“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構建提供決策依據與實踐指導。
全納視域中的基礎教育質量評價 目錄
前言**章 “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的實質 **節 概述 一、全納教育思想發展概況 二、全納教育的特質 三、全納教育的實踐訴求 第二節 “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的內涵 一、評價 二、教育質量評價 三、“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 第三節 “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的基本特點 一、全納性 二、基礎性 三、人文性 四、公正性 五、發展性 第四節 “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的要素 一、“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主體 二、“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客體 三、“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主客體關系第二章 “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的功能 **節 概述 一、“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功能的內涵 二、“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功能的表現形式 第二節 “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的內在功能 一、優化“全納”基礎教育目標 二、提升“全納”基礎教育的主體性、主體間性 三、促進“全納”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 四、彰顯基礎教育學校“全納”品質 第三節 “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的外在功能 一、優化“全納”基礎教育管理 二、改善“全納”基礎教育辦學條件 三、營造“全納”社會支持體系 四、激發“全納”基礎教育研究活力 五、增進“全納”基礎教育國際化第三章 “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的種類 **節 概述 一、自評與他評 二、學生、教師、課程與學校質量評價 三、診斷性、形成性與總結性評價 四、底線與頂線評價 五、檢查性與選拔性評價 第二節 “全納”基礎教育教師質量評價 一、“全納”基礎教育教師質量評價的內涵 二、我國基礎教育教師質量評價中的“人文缺失 三、彰顯“全納”基礎教育教師評價的人文特質 第三節 “全納”基礎教育課程質量評價 一、“全納”基礎教育課程質量評價的內涵 二、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質量評價的缺失 三、“全納”基礎教育課程質量評價的“應然”取向 第四節 “全納”基礎教育學生質量評價 一、“全納”基礎教育學生質量評價的實質 二、我國傳統基礎教育學生質量評價的弊端 三、“全納”基礎教育學生質量評價的“應然”取向 第五節 “全納”基礎教育學校質量評價 一、“全納”基礎教育學校質量評價的內涵 二、我國基礎教育學校質量評價問題反思 三、“全納”基礎教育學校質量評價的未來趨勢 第六節 “全納”基礎教育決策質量評價 一、“全納”基礎教育決策質量評價的內涵 二、我國基礎教育決策質量評價的缺失 三、“全納”基礎教育決策質量評價的“應然”取向第四章 “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標準 **節 概述 一、“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標準的內涵 二、“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標準的種類 三、“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理論依據 四、“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 第二節 “全納”基礎教育教師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一、我國基礎教育教師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現狀 二、我國基礎教育教師質量評價標準問題反思 三、“全納”基礎教育教師質量評價標準的建構策略 第三節 “全納”基礎教育課程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一、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現狀 二、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質量評價標準問題反思 三、“全納”基礎教育課程質量評價標準的建構策略 第四節 “全納”基礎教育學生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一、我國基礎教育學生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現狀 二、我國基礎教育學生質量評價標準問題反思 三、“全納”基礎教育學生質量評價標準的建構策略 第五節 “全納”基礎教育學校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一、我國基礎教育學校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現狀 二、我國基礎教育學校質量評價標準問題反思 三、“全納”基礎教育學校質量評價標準的建構策略第五章 “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制度 **節 概述 一、“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制度的內涵 二、“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制度的種類 三、“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制度的功能 第二節 基礎教育質量評價制度的歷史沿革 一、傳統考試階段(19世紀中期前) 二、測量時期(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30年代) 三、描述判斷時期(20世紀30—70年代) 四、建構時期(20世紀80年代至今) 第三節 我國“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制度構想 一、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制度問題反思 二、我國“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制度的建構策略第六章 “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的實施 **節 “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的基本環節 一、“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的準備階段 二、“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的實施階段 三、“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的總結階段 第二節 “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的常用方法 一、“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方法的基本類型 二、我國“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方法構想 第三節 “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的基本模式 一、西方“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的基本模式 二、我國“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模式的實踐探索第七章 “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展望 **節 當代基礎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及特點 一、國外基礎教育評價體系舉隅 二、國外基礎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主要特點 第二節 我國基礎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問題反思 一、評價制度不健全 二、評價理念欠合理 三、評價主體“官本位 四、評價過程欠規范 五、評價方式單一 六、評價結果失真 第三節 我國“全納”基礎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構想 一、建立“全納”評價制度與管理機制 二、樹立“全納”評價理念 三、建構“全納”評價主體 四、規范評價過程 五、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評價手段的信息化 六、催生真實的評價結論參考文獻后記
展開全部
全納視域中的基礎教育質量評價 作者簡介
李尚衛,四川達縣人,哲學博士,海南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學教授、學科方向負責人,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特殊兒童教師教育、農村特殊教育、基礎特殊教育、特殊教育評價研究,已主持省、廳與校級教學科研課題多項,在《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Research》(日本)、《Journal of Exceptional People》(捷克)、《中國特殊教育》《教師教育研究》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出版《中捷特殊教育教師培養體系比較研究》《基礎教育價值論》《普通教育學》等著作,多次獲得省、廳、市級教學和科研成果獎,被評為四川省第十二批有突出貢獻專家、第十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